语文作文

时间:2022-06-30 05:46:11 语文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语文作文汇编九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作文汇编九篇

语文作文 篇1

  记得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夏天是荷花开发的季节,而我最欣赏的是夏日的荷塘。

  夏日荷塘湖边的一角,密密匝匝的荷叶在凉爽的湖风中,在欢快的流水中轻轻摇曳着。远远看去,仿佛是一群身着绿裙的舞女。趋身向前,荷叶如芭蕾舞裙一样张开着,也有没张开的,就像一艘小船。它那深深的绿啊,显现出它不张扬的风骨。它那浓浓的韵啊,是那样的纤尘不染。那上面欢快跳跃的'水珠,不时折射出光芒,是不是它灵动的眼?我爱极了它婀娜的风姿,爱极了它怡然自得的神态,更爱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落落风骨。

  碧玉丛中点缀着朵朵粉色的、白色的荷花。那一朵朵荷花,有的昂首挺胸,豪爽的绽放。有的扭扭怩怩,娇柔地低着头,展开了一半,便“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在万绿丛中沉默着,朱唇紧闭、皓齿轻咬,没有一丝绽放的迹象,唯有几只蜻蜓相拥着。

  一瓣荷花漂在水中央,我从船里伸手捞起。这,是荷花给我的信吗?它软软的,像丝绒一般。抚摸着它,看着水珠在它身上翻滚,就会有一种舒心的感觉。

  而在另一处的荷塘中,四周桂树环绕,没有一丝风的足迹。水面被浮萍覆盖着,不见一点水色,像一块巨大的绿毯。荷叶一动不动,像一个个跳累了的舞女,依然紧紧伫立在舞台上,静静地聆听着蝉的独唱,陶醉在盛夏的乐章里。

  这时,我突然想起半联诗句:出淤泥而不染。这两处的荷花,都是那么高洁。即使是落下的花瓣,也不愿与底下的淤泥在一起。你再看那荷花,虽然扎根于脏脏的泥巴之中,却也能这么眉清目秀,娉娉婷婷。这,就是荷花的美丽所在,这也是荷花的内蕴所在。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而荷塘是荷花生长的地方。我喜欢荷花,喜欢夏日的荷塘。

语文作文 篇2

  一、篇末点题

  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即在文章结尾回扣题目,使题目更加鲜明突出。比如这篇例文的结尾,就巧妙地回扣了“回报”这个题目。

  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不少是这样结尾的,比如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唯一的听众》的结尾: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也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会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二、 圆合照应

  “起、承、转、合”是写作文的`基本章法。作文结尾即体现出一个“合”字。因此仅仅做到点一下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开头和正文细节相呼应,使文章整体圆合,前后照应。比如这篇《回报》的结尾:“看着他们走远的背影,我开心地奔向雨中。侧耳细听,雨声似乎像一支歌,唱得人心里暖暖的。这是一支爱的歌,一支回报的歌。在优美的歌声里,我张开双臂,旋起了曼妙的舞姿……”就与第二自然段的“天色阴得如黑夜,不一会儿,一场骤雨急速而下”相照应。同样的雨天,不同的心境,既一线贯之,又渐行渐深,可见其谋篇之巧妙。

  同时这个也与第四自然段的心理描写相照应,有力地突出了“回报”这一主题。

  三、卒章显志

  许多佳作的结尾,除了回扣文题,照应前文之外,还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卒章显志的“志”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作者对“情、理、意”的表达。而对“人、事、景、物”的表达,总的来说是从开头就要涉及的,作者只有把“人、事、景、物”表达明白后,“情、理、意”才能够彻底明白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情、理、意”开头可以不见,文中可见可不见,但文末不可不见。卒章显志,即升华主旨,即塑造文魂,即画龙点睛。《回报》一文比较特殊——题目即主旨,所以篇末点题,也就收到了卒章显志之效了。

  我们的语文书中也有不少卒章显志的优秀范例,如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的结尾,就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作者让儿子自己看病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尽早独立。她在结尾这样写道:“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的时候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立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四、言短意长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耐人寻味,力争给读者以余音绕梁的美妙享受。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下面列举两篇六年级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的结尾,诚望给您一些启发。

  《桃花心木》的结尾——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灯光》的结尾——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语文作文 篇3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飞天和蛟龙入海;“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最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高考满分作文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社会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语言就如同黏合剂,将人与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刘这份对美的笃定和追寻,是这快节奏时代中的了然欢喜,风采奕奕。

  品味这大千世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精致的心,一双发现美丽的眼,在时代中用双手撷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贵的风采。

语文作文 篇4

  语语言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语文为安徒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才读到如此美妙的童话;语文为莫言插上理想的翅膀,中国才填补了诺贝尔奖的空白。语文赐予了我一双探索的翅膀,让我在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自由翱翔。

  假日和父母一起去登山,山间云雾缭绕,似人间仙境一般,山回路转,一条开阔的'大路直通山顶,我激动的叫起来。父亲随口来了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哇!好棒!我为父亲击掌叫好,父亲拍拍我的头,对我说:?丫头,语文的世界宽广着呢,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你要用心感受,语文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上。?我使劲的点了点头,父亲满意的笑了。我开始在生活中搜索语文的影子。

  全家人一起下饭店,欢乐的氛围笼罩着我们所有人,饭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父亲看了看摆在桌上的炸的焦黄的鸭头,说:?来,父亲来考一考你的语语言的怎么样,我说上联,你对下联怎么样??好啊,我信心十足的迎战,父亲指指我,又指了指盘中的鸭头,说:?丫头吃鸭头,鸭头酥,丫头乐,?我思索片刻,说:?服务员,上盘饺子》?大家还处在迷惑之中,我指了指饺子,又指了指自己:?娇子吃饺子,饺子香,娇子美。?好,大家都为我鼓掌,我高兴极了。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在我看来,语文更是一种艺术,中考满分作文它的里面蕴含着大智慧,语文所带给我,不只是考试中一个简单的分数,它更赐予了我精神上的饱足感。语文赐予了我无穷的力量,在我累的时候,它是我的 在我伤心 时,它是我的开心果,在我处在曲径通幽处时,它是我忽逢的柳岸花明,

  谢谢无处不在的语文。

语文作文 篇5

  一、亲近自然,抒发真情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都在说,写作是他最头疼的事情,如果碰到写景类的题目,那就更加无从下手。但是,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是我们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亲近自然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如果想要把中考作文写好,写景抒情是必不可少的。亲近自然,抒写发真情是我们初中老师及学生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教情分析:

  初一初二,我们在写作指导上,对学生作文写景有过零星指导,但这种指导是服务于学生记事写人,而非专程指导学生进行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指导。初三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学生的作文创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学目标:

  1.明确“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对写作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一般方法。

  3.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及想象联想能力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类的文章的一般方法。

  2.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及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流程:

  1.课前导入,激发情趣

  课前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2、学会观察,口头表述

  过渡语: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一定还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能试着说说你的感悟。

  (提示说话的句型:最美的是……因为……)

  (师生交流)

  过渡语:倾听优美而深情的歌曲,欣赏熟悉而又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感觉中有冲动,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冲动,而这时也是同学感到困扰的时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近自然,抒发真情”。(出示本节课课题)

  3、方法指引,感悟自然

  过渡语:经过同学刚才的表述来看,我们要想把这类文章写好,还得我们来研讨学习一些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投影展示

  片段一: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片段二: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师生交流)

  师总结:文段一作者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文段二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树不同部分及有风没风时叶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态。

  这告诉我们在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创写中,我们要注意写出不同景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家的景物变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变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景物,也才能化一为万,为我所用。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景物特征。

  过渡语:

  同学们,是不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就能把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类文章写好呢?那也不一定。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片段二: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师生交流)

  师总结:文段一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文段二作者借助老僧、红砖、癞蛤蟆来写秋雨,把秋雨给人带来的压抑、忧郁表现得让人心碎。同学们其实写景如吃饭,要“色、香、味、形”俱全才行。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描写。

  过渡语:

  同学们,明确了我们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化一为万,调动感官,化题为象,就能把景物写活。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片段二: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师生交流)

  师总结:文段一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人们观看日出的景象,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段二作者站在小溪旁,按从下到上、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写出了小溪及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愿同听之用之。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感。

  过渡语:

  同学们,掌握上面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较好的写景类的文章,但我总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投影展示:

  片段一: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化用冰心诗: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片段二:

  在浓叶的掩映下,昙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晶莹灵巧,好像随时都会振翅向月宫飞去一般。在月光下,她们有如俏立在薄雾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样的飘逸、清新。在花朵的中心,吐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中,绵绵地渗透出来,空气中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沉静在花香里,整个夜突然变得清香了。由于她们生命的短促,所以在绽放的每一分每一钞里,她们都试图完全展现她们的风姿,尽情在散发出生命的光和热。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和昙花相比,真可算是漫长的,但我们许多人青丝变白发时,不也还在感叹人

  生苦短,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吗?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与深度,其实像昙花一样漂亮地来,灿烂地死,比起虚度百年要好得多。

  (师生交流)

  师总结: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那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对万事万物的悲悯心,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虔诚。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时,要意在笔先,想好我们要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做到以景促情,情景交融。

  投影展示:

  方法总结:意在笔先,化实为虚,要情景交融。

  过渡语: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明确了写景及咏物抒怀类文章要注意的四个方面:1.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住景物特征。2.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地描写。3.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4.意在笔先,化实为虚,注意情景交融。下面请同学们围绕我们最先欣赏的四幅图画,写一个小片断。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抒写自然,抒发真情的方法,但其实,老师最想跟你们说的是:真情是完成文章的第一要素,人来于自然,归于自然,只有能亲近自然,感悟诗情,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纯净与透彻,写起文章来才会更加的清新与灵动。

  才情展示:

  1.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文。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天急急地走来了,它像要早早地听听虎年的钟声,和喜庆;还有孩子们的嬉闹声;和着春天的脚步,心情如晴空万里,内心也不禁泛起了圈圈涟漪。又是一年春来到,春中满是对未来的希望,对前方的憧憬

  请以“又是一年春来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如需要可用“××”代替。3.不能抄袭。

  4.不少于600字。

  作文导写

  “又是一年春来到”,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又”和“春”。“又”,本身包括两个阶段,并且两个阶段有递进关系,两个阶段的间隔距离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几年;“春”是线索,可以是春天、春节,也可以是比喻意义的春,即黑暗后的光明,曲折后的通坦,痛苦后的快愉,奋斗后的成功题目带有色彩很浓的诗性,最好也要写出一定的文采。

  “要求”中提出:“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这就是说文体不限。但这道题比较适合写作记叙文或散文,而且以写景叙事为主,即使是记人或抒情,也应该在写景的过程中完成。

  同时写好这篇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取材立意,做到化一为万,以小见大。根据“春”所提示的背景,我们可写春节带给我们的感触与感动,可以写春天来临时万事万物萌动的活力与生

  机,可以写过离别折磨再次相逢的喜悦,可以写经历内心迷乱后得以云开雾散后的豁然通达。同时在选材的过程中,大众化的素材和热点话题会比比皆是,很难使自己的文章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因此,最好选择我们亲身经历的事件,从小处入手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贯穿其中,或将触动心灵的资料用于自己的个性化材料中作为情节中的一个亮点,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新意。另外,如是叙事写人抒情的话,要注重结合“春”这一特定意象,给相关情节设置一个充满诗意特定的氛围,做写景叙事并重,以景促事,以景促情。

  二、细节描写,做到抓住特征,生动感人。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景物、人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三、巧用修辞,做到层次分明,文采飞扬。这是一篇写景叙事并重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景中有事,事中有人,人中有情,情景交融。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适时适宜地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创写,做到文章的精巧精致。

  2. 请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思想健康积极,行文线索清晰,不少于600字。

  二、注重细节,凸显形象

  ——于细微处感受亲情

  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作文的选材,一般不外乎生活和自然。而选材于生活的,绝大部分都是反映父爱、母爱等亲情类的,尤其是初中生的作文。亲情是人类最真最善最美的情感,而有些学生“拥有时习以为常,享受时无动于衷”,写作时便无从下手。其实,亲情始终存在于我们生活的长卷中,让我们于生活的细微处感受亲情,体会真爱。

  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典型事例,使文章不落俗套。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使形象生动感人。

  3.学会借助具体物象,使情感有所寄托。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在细节描写中凸显人物形象,深化情感体验。

  2.指导学生注意留心生活,学会巧妙借助具体物象,使人物情感有所寄托。 教学流程:

语文作文 篇6

  书可以使人睿智,书可以使人心胸开阔,书也可以使人进步。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在前一段时间,老师发给了我们几本《语文主题学习书》,使我爱不释手,左看看右瞅瞅,轻轻翻开,一股带着文学气息的墨香味悄然飘出,那一篇篇气贯长虹的文章,使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一次我在读“我不是懦夫”这篇文章时。正读的入味,妈

  妈过来喊我吃饭,可我依然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不由得大喊一声:“我不是懦夫”。妈妈被吓了一跳,抚摸着我的头说:“你没发烧吧”!我回过神来,脸憋得通红,灰溜溜地逃进厨房吃饭了。

  还有一次我刚到家,便钻进了书房,一头扎进了《语文主题学习书》里,我最先读的是《人生的支点》,当读到“人生如蓟”时,我不禁发出啧啧赞叹!明白了我们要顽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当读到莫泊桑的“雪夜”时,我仿佛身临其境……

  “哎呀!脖子好酸呀!”我伸出冰凉的手,揉了揉干涩的眼,眼角余光间,我瞥见墙上的钟表,“Oh,myGod。”我尖叫了起来已经11点40了,我中午的饭菜还没做,那表弟中午来我家吃什么呀!

  我冲进厨房,打开冰箱,鸡蛋!西红柿!哎呀!怎么还有几个螃蟹!妈妈让我做给表弟吃。可是……我不会做。这可则么办呀!我裤子里进了蚂蚁——坐立不安。对了!《语文主题学习书上》好像有一篇介绍制作螃蟹的文章,我又一次窜进了书房,终于找到了这篇文章,我欣喜若狂,认认真真将这篇文章读了一遍。然后扎在厨房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了这几只螃蟹,我擦擦汗走出厨房,再一次走进了书房,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悄悄走过去,发现表弟正捧着我的《语文主题学习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拍了拍他:“吃饭了!”他吓了一跳:“怎么那么快就吃饭了?我还没看完呢!把这本书借我看好吗”我一口否决。说“我还有好多文章没看,看完再借你,到时候别搞丢了啊。”

  让书擦过的心灵更纯净,被书滤过的目光更远大吧!

  《语文主题学习书呀》,你怎么那么让我着迷呢?

语文作文 篇7

  自然,是我生存的地方,我感谢它,因为它教给我领悟生活,教给我语文知识。

  春风

  春风就像一块调色板。看,花朵退去白色的覆盖,春风为它刷上一层粉红;树叶攀上枝干,春风为它刷上一层翠绿;河流抖擞着冻结的身躯,春风为它刷上一层碧蓝……“春风不含杨柳风”靠在树旁,迎面拂来暖暖的春风,或是朗诗,或是高歌,芊芊细叶垂在我的肩上,这是谁的妙手裁出的呢?贺知章告诉我:“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花

  炎炎夏日,知了叫着,骄阳射出万丈光芒,小草耷拉着头,花儿去开得正艳。难到它不怕酷日的暴晒?难到它不怕雷雨的'电击?非也。花儿告诉我,它的花期十分短暂,所以它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值得让人回忆的痕迹。哦!这就是“生如夏花灿烂”啊!

  秋月

  “银烛秋光冷画屏”浩渺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周边点缀着零散的小星。遥望着这轮高悬的秋月,心中总有无限的惆怅和寂寞。但,秋月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思念,成了我们与自然交流的捷径,所以,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赞颂它。孟浩然言道:“秋空明月悬,光采路沾湿。”

  冬雪

  冬,匆匆地来了,万物早已沉睡,只有墙角的树枝梅在与雪花较劲,大地冷的穿上了银色的大衣,银树白花伫立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这是,都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怪不得韩愈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自然,让我知道了“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的寂寞;让我观赏了“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的雪景;让我体会了“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的盼春之情。我从自然中学到了语文。

语文作文 篇8

  语文老师离校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很想他,想他与我们大家一起谈笑风生,想他默默为我们付出,想他对我们寄予殷切的希望。

  我们班是一个很有主见的班,同学们敢说敢做,什么比赛啊,活动啦,我们班比哪个班都干得起经,大家兴致高,赢得次数也很多。但我们班在全校已经“挂科了”。只要谁一讲到我们班便都知道这的确是一个乱得不行的班,我们班是“先驱者”,是学校的“导航仪”,有什么事必定是我们班最先动,所以名声很不好。但是,语文老师,一个快70岁的慈祥老人,经历过风雨,经历过人生的坎坎坷坷,他也曾年青过,所以他理解我们,他知道我们的叛逆,他并不曾对我们做很高的要求。

  高二升高三是一个紧张的过渡段,他带领我们复习,为高考冲刺做好准备,我们似乎比以前懂事多了,我想:慢慢地我们该由一只只弱小的雏鸡,变成那蓝天上翱翔的一只只雄鹰吧!

  但我们决计想不到,他已经快要离开我们了。

  补课时的最后一个语文晚自习,他只说了一句话:“你们静下心来做作业吧!”我们并不都听他的话,有的看小说,有的讲话,有的在玩手机,但大多数人还是在认真做作业,时不时还有手机铃声在课堂上响几次,奇怪的是老师并不说我们,他或低头,或抬头,或沉思。

  晚自习下后,他并没有很快离开教室,而是站在讲台上凝望了一会儿,才慢慢走出教室,我在后门等好友小代,,看见了他,我竟没向他问好,他又站在后门外,向教室望了望半分钟,才又慢慢走了,我没有再看他。

  我那时很不高兴,今天小代让我等了她这长时间,我不耐烦地叫了她,让她快走,她一个劲儿说:“等一下”。我急了,跑向教室问:“你今天是怎么了?”她并没有在意我说话时的'态度,只是说:“语文老师要走了,我们待会儿去他住的地方去送送他。”我很吃惊,因为老师没有跟我们说他要离开这所学校,离开我们。我没有再说话,想到我刚才的做法,实在不应该。

  刮了几天的风,天气很冷,我们身上都只穿着单薄的T恤或衬衣,走到路口,我们迟疑了,就我们几个人怎么能代表全班呢?我们不舍地往女生寝室里走了,不多时,我们从窗外看时,老师的门口站了一大群别班的学生,我们知道,那是他教的另一个班,当即,我们制定了一个明天早早起床去送老师的决策。

  第二天,我们都早早地起了床,来到老师家中,桌子上有学生为老师写的心里话,还有那个班的签名,我们等了很久,他的妻子回来了,我们都恭敬地让出一条道,听他妻子说,老师是不愿和我们分别,所以才不和我们说,他就要离开这所学校,离开们。

  不知怎的,一向刚强的我却想哭,我一次次深吸气,才没有让眼泪流出来,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我知道你要离开我,不能够再牵我的手,哭得时候,泪往心里流……

  老师很久才回来,我们全班同学都从他的家里拥了出来,没有人哭大家脸上都带着笑,我们和老师合了影留念,他还跟我们说了些鼓励我们的话。

  天气很冷,风呼呼地刮着,天边的黑云荡来荡去,我们谁也没有觉得冷,一些同学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他,最后,我们为他唱了一首歌:一路顺风。

  我们依依不舍地向教室的方向走去,不时回过头望望他,直到看不见他了,我们才议论纷纷地一同进了教室。

  全班今天谁也没吃早餐,今天是放假的日子,不知怎地,我们都高兴不起来,上午两节数学课过后,我们就该放月假了。

  回到家口,吃午饭时,我与父母聊起了老师,母亲听得津津有味,末了,母亲的眼睛红了,我不知,是否我讲得太动听。

  又过了几天,来到学校,语文老师的房门紧锁着,我们再也找不回那样的感觉了,甚至尽量不匀窗户边上。

  语文老师,谢谢您的耐心与宽容教诲,我想:你付出的将来不会令您失望。

语文作文 篇9

  长期以来,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而作文中占60分,占尽了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有校园民谣曾写道: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三点更甚。特别是作文教学,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谈作色变”,老师看作文也是头疼之极。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直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困境,分析其原因,探讨其突围的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困境及原因分析

  每次作文,布置过程中,学生是抗拒的,“老师,别写了”是他们的哀求;收作文,是难的,需要科代表一催再催;老师批阅时,是苦恼的:看到的是辞不达意,文不成句,结构松散,语言苍白。一部分同学,写文章刚开始,寥寥几笔便煞了尾。中职学生的作文呈现出懒洋洋的状态,毫无激情可言。学生的写作,到底难在哪里,卡在何处,怕在何方?作文一名职校老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

  主观上,是学生思维的懒惰。他们是“怕”写作文的。百度上给出了“怕”的哲学解释———害怕来自心理的恐惧,恐惧却是来自人们对事物的无知。所以,害怕是人面对自己的无知的恐惧。从字面趣解,“怕”是一个形声字,从心从白,心里空白,便会害怕。作文以立意为上。写作是思维的外现,所以“怕”折射出了学生思想的苍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足,阅历浅,视野窄,经验少;另一方面遇到问题不做深入思考,不肯深入探究,没有耐心,缺乏耐性。所以致使写作时不知如何立意,不知如何构思,没有动笔写作就紧张、失望,产生畏难情绪,抗拒心理。时日长久,就必然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产生惰性并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客观上,他们是被老师“被遗忘的角落”。首先进入职校的学生,文化课分数低,是被普高拒之门外的。他们大多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构成中他们多被定义为学困生或双差生。可想而知,在初中学习上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得不到老师的赞许与承认,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是必然受到压抑的。因此,每当作文时,有的学生是敷衍了事,有的干脆弃不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进入中等职业中学后的“作文难”的现象。再有训练的多少和训练方法的适度与否也都直接关涉着学生写作的兴趣的有无,作文质量的`优劣。还有职中课本,三年三本书,共78篇课文,没有相应的课外读本,也是他们阅读贫乏的原因。

  二、突围路径探究

  (一)关注心理,以赏识润泽其心灵培养其习惯

  美国作家安?拉莫特在《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中说:“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岁,第二天得交一篇鸟类报告。虽然他之前有三个月的时间写这份作业,却一直没有进展。当时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置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未打开的鸟类书籍。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他不知如何着手,简直快哭出来了。后来身为作家的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这是作者给初学写作者关于写作心态的一个建议。别急,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写作便是如此,按部就班地写。“坐下来,试着在每天差不多固定的时间坐在书桌前。这是训练自己的潜意识动起来的方法。”学生也是如此。学生开始写的时候,是困难的,是畏惧的,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有耐心。告诉他们敢写、开始写便是进步呢。当然,下一步还要告诉学生坚持才会越写越好。滴水穿石,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学生能否坚持下去,取决于师生双方。

  (二)重视积累,以阅读增广其知识拓展其视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中,“米”是素材,是学识,是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而学生作文的“米”从何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千曲”“千剑”强调了一个量的积累。对学生来说,素材从观察中来,从阅读中来,只有勤观察,多阅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可写点”,才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也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厚积薄发”更强调了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只有积累多了,有了一定的感悟,才能有东西可输出。

  当然,“食材”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黛玉告诉香菱:“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王维、杜甫、李白都是大家名家,所以,学生阅读的过程,也要读名家,读名著,才不致走弯路,积累的“食材”才优,才精。

  (三)注重训练,以范文引导其结构丰富其语言

  作文的训练其实是“道”的训练和“术”的训练;是思维模式的训练和结构模式的训练。

  “道”的训练是先训练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只有有心,才可能具有发现的慧眼。做有心人,要有善感的心灵,悲悯的情怀;要善于观察生活,有心得随时记录。要观察身边熟悉的人,也要观察陌生人;学习古人,学习今人。我的作文训练便从身边写起,写身边的牛人,也身边的小人物;写身边最美的人,也写身边最美的事、最美的景。如何写好,更在于学生思考的深度。

  “术”的训练在技巧。对职中生,要选取那些简洁而又可行的方法。比如对学生记叙文结构的训练,我选取了线性结构和块状结构的的模式,让学生有本可依,有据可抓。议论文也是三四种模式为重点反复练习。

  学生“食材”有了,“柴”有了,要做成饭,做成美味的饭,还得自己动手,多做,勤做,在做中改进。叶圣陶先生强调,“必须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作文方法的指导,更要明确写作要求、评分标准,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只有一步步反复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