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作文锦集【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优秀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优秀作文 篇1
如果说语文是一个大海,我便是漂泊在其中的一只小船;如果说语文是一条银河,我便是闪烁在其中的一颗星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原来语文可以如此的幽默。广告中,歌词中,短信中无一不存在着语文的影子,处处渗透着语文的精华。短信中的语文可以是幽默的:0对8说:“胖就胖吧,干嘛要扎腰带。”短信中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段,把0和8外形上的`不同比作8是扎了腰带,趣味十足,风趣幽默,使读者感受到那份心思,更有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短信中也流行了这么久。最突出的还要数这条短信中使数字和语文双结合,效果出乎意料般好,二者相得益彰,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也正是吸引人之处。
原来语文可以如此巧妙。前几天收到的一条短信,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改编成这样:房价让人昏呀,小桥流水人家,房贷压垮瘦马,高价不下,没房人在天涯。这短信用了谐音,改编了诗词的原意,却保留了部分字句,让读者读起来时仍然有原诗词的味道,却不乏创新,加入了这点新元素,使新诗词更具魅力,让没房的人产生共鸣。
语文是摇篮,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语文是一口井水,滋润着成千上万龙的传人。让我们共同发掘语文的更多光辉,创造更多语文的辉煌。
语文优秀作文 篇2
每当想起那节语文课,总会令我身心陶醉。我陶醉在了那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也经历了一次时间并不长的情感旅程……
"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像潮水一般涌进教室,准备上语文课。今天,语文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脸上微笑着,让我感觉到一种异常的兴奋感。
就在一切准备工作结束后,就在那一瞬间,我们的心从刚开始的平静一下子转为了兴奋,像春天的花骨朵儿一样,在心中绽放了。只见大屏幕上浮现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中。‘‘平静的湖面,一轮明月把湖面照得晶莹、明亮,有一位诗人正站在湖边,举起酒杯,对月怀。’’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诗人的词和画面上凄凉的景象中,我体会到了历代文人的对月忧愁的'心情。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中时,屏幕上的画面又转变成了一位大将军,后面出现了一首词《满江红》。我不禁读了出来,从这首词中,我体会到了一位将军的豪迈之情,也痛恨敌人的残暴,我的心从悲伤转为了澎湃、激昂。
我回过神来,看了看周边的同学,他们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真令人回味无穷呀!
前面的两首诗词,一个悲伤,一个豪迈,而接下来的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词,则运用的十分巧妙、生动。
就当我们还意犹未尽之时,下课铃响了,我被一下子从思绪的海洋中回到了课堂上,这节课可真令人回味呀!我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忧愁;从《满江红》的‘‘怒发冲冠’’中,我体会到了将军的那种豪迈之情……总之,这是一节最令我回味的语文课,它让我经历了一次情感之旅。
我永远忘不了,那节令我怀念的语文课。
语文优秀作文 篇3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范老师走进来,叫我和敖勇康每人发两个气球,大家都很纳闷,好好的语文课,为什么要发气球呢?直到发完后,老师才揭开谜底:“我们下面来进行吹气球比赛,但是要自己吹大气球,还要自己想办法系住气球。”
大家听了老师的话跃跃欲试,我也不例外,四十几个气球一下子变大,吹大那可谓轻而易举,可是扎起来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大家抓耳挠腮,不知道是谁,想出来拿科学学具袋里面的绳子绑起来,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大家都用了这个方法成功了。老师看了,给我们下了更难的“战书”:第二个气球不能用绳子绑,只能用手绑。这让大家更加激动不已,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接二连三地开始吹气球,不久,一个个美丽的气球在我们手中绽放出笑容,吹气球暂告了一段落。
范老师下面的一举一动,更是让我们摸不着头脑:范老师叫第一组拿着自己的气球放到教室中央的地板上,然后踩气球。大家兴奋不已。范老师一说“开始”,气球的爆炸声犹如鞭炮在耳边响起……终于轮到我们组了,我们早已想好对策:一个人就盯着自己的那两个踩,不要踩乱了,踩完了再帮助自己小组还没有踩一个的人以及监督“捣乱分子”的'袭击。最终,我们凭借着这个“战略”成功取胜,哈哈哈,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有些小激动呢。
今天这节语文课别开生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劳逸结合的语文课,踩气球的游戏,虽然没有让我们懂得非常深刻的含义,但是,却让我们拥有难忘的回忆,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同学……
语文优秀作文 篇4
“语文教育的根本就要是读书,这个根丢了,就难怪语文教育‘百病丛生’。初中三年一共600多个学时,我们老师和学生围着六本语文书、100多篇课文,从早学到晚,三年的时光,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中考范围的1000多个词语、22首诗词、18篇古文上,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风干的黄瓜’,本该血肉丰满、魅力无限的古文也变得无趣。”谈起当初发起经典名著进课堂的初衷时,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树泉不禁感叹起当下的.语文教育。
在于树泉看来,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而课本之外的阅读则是浩瀚的海洋。“一旦远离了读书的滋养,学生的精神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田园就会荒芜。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书,我和我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不想带着孩子整天在蜗牛角上较雌论雄,我们渴盼打破课本的禁锢,带着孩子们跳出题海、畅游书海。”
于树泉介绍说,人大附中通过整合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真正带入课堂,学生每周写1篇读书笔记,形成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法。同时将名著阅读纳入教学评价中,通过过程性评价及考试评价,促进学生阅读;形成了人大附中初中学生三年的推荐书单,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形成了读书、观影、参观“立体式阅读”模式;营造读书的“场”,学生读、师生读、家长读,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据粗略统计,20xx年至20xx年两年间,人大附中初中学生人均课外阅读名著在20部以上;学生初中三年人均写读书笔记两万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