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作文集合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作文 篇1
教学难点 :说明文的说明语言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3` )
由现代生活中的图案说起,引起学生对说明对象的仔细观察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 7` )
1 .先请学生对语文书封页进行欣赏、观察,然后小组讨论;
2 .提问学生,语文书封页象征含义及图案构成;
3 .学生评议;
4 .教师统一意见,给予评析。
三、展示一枚邮票,巡回演示,分组讨论 :( 5` )
1 .认真观察,弄清画面的构成,注意其中每一处细节,抓住其特征,弄懂它的象征含义。
2 .注意安排说明顺序,或自上而下,或从左到右,或由外到内。
3 .注意说明文结构,分清主次,重点突出主体部分。
4 .说明语言有主动与平实之分。
四、各小组成员畅所欲言,教师巡视 ( 10` )
五、教师抽签提问,其他学生评析 ( 4` )
六、教师归纳 ( 3` )
七、学生动手列出写作提纲 ( 8` )
八、教师展示一、二 提纲欣赏 ( 3` )
九、教师总结 ( 2` )
十、布置课后作 业: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 500 字左右的说明文。
参考题目有:
1 .说明某种商标的图案。
2 .说明某一本课本封面的图案。
3 .说明一张你喜欢的邮票上的图案。
写作指导:
1 .仔细观察图案,弄懂其象征含义;
2 .注间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 .安排好说明顺序。
语文作文 篇2
复习内容:
提炼线索,使结构严谨;聚焦描写,使内容具体。
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作文命题为《记忆深处_____的画面》。大部分学生在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普遍有有较强的点题扣题意识,能描述自己难忘的一个或几个场景。但不少同学只是粗略地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确定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狠下功夫。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甚至出现根据字数多少随意添减内容的情况。这种随意的增减容易造成文章前后不衔接、详略不得当,结构不严谨。
教学目标:
1.提炼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2.根据题旨围绕线索聚焦描写,突出动情点,使内容具体生动,详略分明。
重点难点:
1.重点:提炼行文线索。
2.难点:围绕线索聚焦描写。
教学思路:
第一步:回顾经典,明确线索作用。
学生通过复习名篇《背影》,温故知新,明确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评议病文,学习提炼线索
学生通过集体剖析病文,学习在文章构思过程中安排线索的方法技巧。
第三步:围绕线索,聚焦情感描写
学生通过当堂练笔,互相点评,学习围绕线索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分析学生作文,挑选典型例文,指导修改升格。
2.学生:①复习名篇《背影》(朱自清),思考文章如何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提炼线索聚焦描写,集中地表达感情。②再读自己的文章,试着找找文中所述事件的关联点,思考能否安排一条能凝聚思想感情的线索,并围绕线索展开细致的描写。
教学活动:
导入:
欣赏歌曲《校园的早晨》。(歌词: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提问:在这首歌中,你看到怎样的一个形象,感知什么样的一个主题?(树,成长。)树伴随着"我"学习、成长。歌曲虽然不长,画面却鲜明动人,感染力很强。在这首歌中,"树"就是一条贯穿始终、凝聚感情的"线索".
环节一:回顾经典,明确线索作用
【任务与意图】
通过回顾经典名篇《背影》,引导学生认识达到"线索"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重温《背影》,讨论:
1.文章几次提及"背影"?(难忘背影——看见背影——目送背影——再现背影)
2.文章对"背影"的详写,如何灌注作者对父亲无限的感激之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衣着臃肿,加大了"攀越"的难度),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腿脚不灵便,身手不灵活,却执意要为儿子多做点事情)。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笨拙的姿态,凸显"攀越"的艰难)。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侧面衬托,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
——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感激。
3.明确线索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联系前后情节;内容上聚焦情感,集中表现主题。
回顾名家经典,是为了在我们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模仿、借鉴。
环节二:评议病文,学习提炼线索
【任务与意图】
学生讨论分析例文,从文中找出适合充当线索的事物,并讨论如何将之穿插在主体部分几个段落中。藉此学习在文章构思过程中安排线索的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
教师出示例文,学生讨论分析。
1.文章中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为表现什么主题服务的?
2.文中几件事之间,没有前后的因果关联。你能否从中提炼一条线索,使这几件事产生联系?
记忆深处最值得珍惜的画面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变了就是猪八戒!"我们一本正经地约定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然而,过了八年,时间冲淡了一切,无情地将我们的心拉开距离,这友谊成了记忆深处最值得珍惜的画面……
刚来到幼儿园,我就遇到了你,八年之久,这些画面却如此清晰。
我小时候是一个孤僻的人,十分文静,可以一天不说话都不无聊。直到你主动提出和我做朋友。从此,她就一直和我形影不离——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吃饭,一起排队,一起说话,一起玩耍……我只有她一个朋友,却是最好最好的。
曾有一件事,触动过我的心,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震撼,感受到友谊的力量。记得小时候,我最讨厌也最怕打针。那天又要打针了,我一直颤抖着,拖到最后一个。以前,我很胆小,医生未触及我的胳膊就开始哭泣,开始痛苦地小声呻吟着。她走过来了,握住我的手,在我耳边说:"悄悄告诉你,打针只有一秒而已哦,你在心里数一,零就好了,我试过,是真的,一点都不痛!"我最信任她了,心想这一定是真的,于是我扭头背对着医生,只伸出那双胳膊。猛地闭上眼睛,努力抑制住内心的恐惧,"一……零!"那冰冷的针筒抽出来了,我顿时感到全身轻松,但已筋疲力尽,无限喜悦涌出心间……我向远处的她跑去,去拥抱她……现在想起还是会受到无比的震撼啊!何况那时小小的我,那时的我真觉得她是一个可爱的天使一般,让我有了勇气!然而之后我却不愿提起,也不愿再一次回味了……因为岁月,因为它的无情。
一年级时我和她还会一直亲密地来往,利用课余时间一起玩耍聊天,但好景不长,这段关系只到了三年级……因为她是班长,我是组长,我们整日在繁忙中无法脱身,关系生疏了,转为进出办公室的那抹笑……曾经,我无限怀念,我想主动,但却没有行动,现在初一了,其实我们在同所学校,但友谊大不如前,我不得不释然……
人啊,一直忙碌,一直奔波,回首时才发现,曾经的童真没了,曾经的约定与梦想丢了,曾经的友谊淡了,成了记忆深处的画面……
3.学生发言,经过讨论形成共识:以"手"为线索,联接文章各部分,使之前后联系更紧密。
环节三:围绕线索,聚焦情感描写。
【任务与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线索展开具体描写,通过描写更充分地传达情感,突出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当堂练笔:
①任选文中一个场景,展开对"手"的具体描绘(形态、温度、力度、动作……),使读者能够感受"手"如何传情达意,沟通"我"与"她"的情感。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回忆与朋友手心相接的感觉,为例文补充一个场景,聚焦手部,表现友谊的可贵。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互相点评。
3.展示作者本人的修改,感受提炼线索、聚焦描写升格文章的效果。
记忆深处最值得珍惜的画面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变了就是猪八戒!"当年我们两只小指紧紧相勾,信誓旦旦地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开篇聚焦手部描写,勾勒出一个纯真友爱的画面,用情景扣题。)但过了八年,时间冲淡了一切,无情地将我们的心拉开距离,那糖果般的一个个画面,已经埋藏在记忆深处了。
那是儿童懵懂的时期,刚踏入幼儿园大门的我是个孤僻的人——直到那天,她向我伸出那双温柔的手,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我们做朋友吧!"我也笑了,去牵她的手,小手拉着小手,拉近了两颗心的距离。从此我们形影不离,还拉了钩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她的手牵引着我与别人接触,那甜甜的画面融入我心。
还有一次,她对着因打针而害怕得头晕目眩的我,笑得那么灿烂:"悄悄告诉你,打针只有一秒而已哦,你在心里数一,零就好了!"见我迟疑,她又笑着,牵起我的手和我拉钩,而后,用她小小的手心紧贴着我的手心,热汗代替了冷汗,温暖代替了冰冷,那暖暖的小手让那时的我心里不再恐惧。"一……零!"那冰冷的针筒抽出来了,我全身轻松,而汗却浸湿了两只小手。只是那些手心的暖意不散,渐渐扩散到我的心中,像糖果的那股甜劲儿,融化与蔓延……过了八年,这画面仍如此清晰,紧贴手心的暖和是对我的鼓励。
犹记得幼儿园毕业那天,我和她一起合唱《隐形的翅膀》。站在舞台上,怯场的紧张让两只手都在不停地抖,我们十指相扣,将心存的勇气紧紧握住,让紧张与胆怯没有缝隙再钻入手中。这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她手心的温暖,我下意识稳稳握住,握住这深情的温暖。渐渐地,我们忽略了台下的观众,"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歌声依然在耳边萦绕,而毕业那天的画面,一只手传递给另一只手的温暖,似乎在我手心仍温存。
(以手为线索,贯穿联结三个画面;以手为情感聚焦点,传递友爱与温暖。)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一年级的亲密到三年级的疏远……以前的约定,糖果般的画面,还有那双温暖人心的手,终究只能成为回忆,只能埋藏在记忆深处。(呼应开头)
若干年后,我才明白,那段友谊是我最值得珍惜的啊,记忆中的那双手,一直给我传递力量,一直给予我无限温暖……(明确定义"手"的内涵)忙碌时,不妨回首思量——记忆深处那些最值得珍惜的画面,那些曾经的童真友谊,约定与梦想,又怎能说丢就丢,说忘就忘呢?(明晰"画面"的含义与价值,揭示主题。)
点评:考场原作存在主次不分,描写脱离中心,结构松散,叙述前后不衔接的问题。修改时首先明确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然后提炼叙事线索,捕捉动情点聚焦描写,纠正原作不集中、不凝练的毛病,使画面更鲜明,结构更紧凑,主题更突出。
课堂小结:
提炼线索,使结构更严谨;聚焦描写,使内容更具体。
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提炼线索,聚焦描写)修改好自己的考试作文。
语文作文 篇3
生活因语文而精彩,学习因语文而缤纷。让我们爱上语文。
语文——中国学生必学的科目。这里面的知识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味,因为它是没有边际的。游荡在浩瀚的书海,语文带给我们的是无与伦比的乐趣。渐渐地,我爱上了语文。
坐在窗前,阳光明媚,翻开课本在诗词中品味语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传唱千古的名句比喻了在困难无助之际,忽然有了转机。陆游轻快撒脱的.文笔让人赞叹。同时“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又表达了他希望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可以随意地到村民家做客,闲聊的愿望在诗词的承载下,穿越历史的长河,我能知道杜甫在面对“茅飞渡江洒江郊,”的窘迫却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爱国爱民,推已及人无私奉献的伟大胸怀。学习语文可以领略诗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爱上语文可以品尝语文带来的苦乐,陶冶情操,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
当然,语文并不局限于课本。我们可以在电视上学习语文,爱上语文。《新闻联播》可以让我们了解国情,世界各地发生的事。在新闻中积累素材,对学习语文有益。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可以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传承发扬汉字文化。
爱上语文的前提需要学习语文。生活到处都有语文,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语文可以丰富我们的学习生
活,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渐入佳境,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吧!传承并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语文作文 篇4
【训练重点】
1、提高对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认识,增强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自觉意识。
2、掌握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方法。
3、表达(写作)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表达训练】
板块一
题目:回忆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一个人物、一个场面或一个镜头,讲给同学听。
要求:按照口语表达的要求,运用口语表达的一般技巧。
活动:按小组,组员轮流讲演;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表达较好的,进行全班讲演。
指导:作文是精神产品,反映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任何一篇佳作,都具有独创性。这独创性,可以反映在题材的发掘和思想认识的深刻上,也可以反映在构思、手法和语言的新颖上,但基础则是作者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有了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新颖的构思、鲜活的形象。所以,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作文的开始。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真实的感受,就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认识,增强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训练感受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感受什么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会觉得生活是那样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成为感受的对象。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实物(如建筑物、实用东西等),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思绪,生活中人们的一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一个细节,一幅图画(包括新旧照片等),一篇文章或文中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这些都能引起无限遐想,引发某种感受,成为感受对象,甚至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并不一定非要什么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精彩场面、奇妙情景才能引发感受,成为感受的关注点。无数写作实践表明,能给人深刻感受的事物往往很平凡,甚至微不足道。关键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及其带来的种种感受和发现。一位腿部受伤的同学,只能用一只脚走路,教室、寝室都在七楼,就这样每天来来往往,可很少有人去留意,似乎司空见惯,与己无关。但有一位同学注意到了,感受到了这位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精神,在周记中讴歌了这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教育。这就是感受。
当然,生活中的感受对象不同,感受的重点和方法也就不同。一般来说,感受对象大致可分为这几类:自然景观、实物、人事、图画、内心世界等。例如对自然景观的感受,重要的是要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目光去感知,在情感的催化下引起审美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对感受对象美的感受和领悟。对实物的感受,则要以科学的态度、现实的目光去感知对象,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方法去把握对象的特征,并探究对象的因果联系,从而认识这一事物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由此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观察与感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取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而感受是由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以观察为前提,是对观察所得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是一种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但两者都要以人的感官作为必要的生理条件。
课外练习:
1、生活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酸甜苦辣样样俱全的大书。那里藏有挖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请你仔细回忆你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幕,把它记录下来。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在文末附录上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段材料?它哪一点打动了你?从中你悟到了一点什么人生哲理?通过这个练习,你对感受生活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2、许多同学觉得生活很平淡,“三点一线”,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同学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老师的衣着变化,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化,课文中的一个精彩词句或插图,等等,都可能引发你的无限感受。关键是你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细致了解和认识生活的习惯,培养感受和思考生活的意识。请你就课文中的某一幅插图作仔细的观察,用说明的方法写一段文字,客观地把它介绍给读者;然后,仔细回忆一下你在观察中获得了哪些认识和情感体验,感悟到了一点什么,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完成后,请认真比较两文,看看有何异同。请你用理性的文字把这些看法和认识记下来。不必面面俱到,只谈你自己独到的看法。
板块二
题目:听音乐写作文
要求:放一段音乐,学生闭目聆听,然后写一个片断,字数不限。
活动: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后,相互交流。可请最先完成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全班评论。
指导:感受以观察为基础,它们都要用到人的感官。因此,训练感受能力,就要做到五官开放,立体的、全面的去感受生活。“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它总是通过感觉给我们神经、给我们的大脑以信号的。我们知道,人都是有五官的,认识世界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比如说,春天,下雨了,是春雨。下雨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一辈子见过的雨也多了。‘下雨了,下雨了,把自行车搬到廊子里去吧!’或者有晾的`衣服赶紧收起来,这也就完了。但我们细细观察一下,‘下雨了’这样一个现象,它给予人的是一系列多么复杂多么微妙的感觉。你怎么知道下雨了?首先,或者你看到了雨丝,这是一种视觉的形象。这雨丝可能细细的,因为我刚才说了,这是场春雨,不是夏天那种倾盆大雨。也可能你感觉到了一种凉意。有时候,你还会闻到由于下雨而使泥土潮湿的气息。甚至下雨以后连树叶、花,它们的颜色,它们的气味,都会发生变化。下雨的时候,还包括阴天所给你的视觉的感受。这种阴沉天空的感觉,也许在某些人身上引起的是一种快乐。如果是农民,他的这种感觉就是和他的快乐分不开的,因为他的庄稼地,还有许多地方正需要雨。如果是牧区,对下雨的感觉更敏锐。一场春雨过后,到处都是绿草。放羊放牛的牧民啊,甚至牛啊,羊啊,都感到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所以说,下雨这么一件普通的事情,它是和这么一系列复杂的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分不开的。”(《王蒙谈创作》,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5月第一版,44--45页)由此可见,正是这样或那样的对事物的感觉,充实着作者的感受体验,激发着写作的欲望。因而,训练五官的感受能力是何等重要。
但是,在训练五官的感受能力时不能平均用力,而是要有所侧重。因为它们在人的感受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据有关研究表明:“知识输入的主要通道是眼睛和耳朵(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人生之初,通过听觉通道而记知识要比通过视觉通道优越(能够通过测验答案正确的百分率得到证明);大约在小学之末,中学之初,通过视觉通道吸收知识的优势日渐发展起来,有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近代生理学家告诉人们,单位时间内,由视神经输入的信息量是听神经输入信息的五百四十倍。这样说来,就不是‘百闻不如一见’,而是‘五百四十闻不如一见’了。据报道,有人对我国中学生进行过测验,发现通过‘目睹’比通过‘耳闻’,多记知识一点六六倍。有关研究证明,信息通过不同通道输入大脑,大脑吸收率分别是:视觉通道——百分之八十三;听觉通道——百分之十一;嗅觉通道——百分之一点五;味觉通道——百分之一。”(王通讯:《论知识结构》,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作中对感官的感受描写出现的频率来得到印证。因此,训练五官感受力时要重点训练视觉感受力和听觉感受力。
课外练习:
1、生活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它具有多重性。因此,对生活的感受也必须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感受时,必须开放五官。当然,这并不是就要平均用力,而是要以某个感受为主,再辅之以其他感受。而且要注意感受对象适用于用那种感受,不能张冠李戴。请你有意识地去感受一处自然景物,或农贸市场一角,或一场晚会,或------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语文作文08-25
【经典】语文作文08-27
语文作文[经典]09-12
(经典)语文作文09-27
【精选】语文作文10-24
[精选]语文作文09-15
(精选)语文作文10-13
语文的作文01-16
语文作文[精选]09-18
语文作文(经典)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