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舌尖上的家作文(精选2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舌尖上的家作文(精选2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
小时候的我爱幻想,总觉得奶奶是天上下凡的食神,是我舌尖上的家。——题记
记忆中,奶奶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总穿着一件大红的棉袄,头上的青丝中藏着几根银发。她的手像大多数老人的手一样,布满了沟壑,青筋鼓起,交错纵横。但就是这双平凡的手,却打造出绕梁三日香气不散的美味。奶奶最拿手的绝活就是拉面。在她灵巧的双手下,那滞笨沉重的面团很快地就变成了一根苗条的面条。只见奶奶将那面条对折,拉长,再对折,拉长……等到面条到一定细,一定长时,就将拉面下锅。接着她用筷子在水中搅动,使面均匀地受热。最后,在加了一次凉水又煮开后,就把面条盛出,撒上早准备好的小料,浇上醋,再用面条汤一冲,那一碗面条就大功告成了。
热气腾腾的面,细看上去,没什么特别,色彩不够诱人,有的只是雪白的面条和星星点点深色的小料。可面条送入口中的那一瞬,面的香味就溢满齿间,醇厚浓郁,那面条可真是爽滑劲道。面条已下肚,却还是齿颊留香,轻轻抿一口汤,那汤也是美味,小料若多些,就太沉重,少些就有些轻薄,就像深寺里悟道的禅师一样,不求豪华贵重,只讲圆虚宁净,重心平稳。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碗面条火速下肚。奶奶在一旁见我吃得欢,笑吟吟地说:“好吃吗?”“好吃。”我从嘴边挤出两个字来,又投入到享受中。童年,似乎也在那弥漫的香气中化开了。
后来长大了,学业重,回家看奶奶的机会也少了。但我忘不了那碗拉面,忘不了舌尖上的家。每每经过拉面馆,我都要小试一碗,可那拉面总没有奶奶做得好吃,似乎少了什么味道。
今年回家时,奶奶迎我进门。我突然发觉奶奶老了。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忙东忙西,而是总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她的背已不再直挺,眼中的那份光彩也暗去了。我不禁百感交集,轻轻地问道:“奶奶,您能再给做一碗拉面吗?”听了这句话,奶奶眼中闪过火花,背似乎也挺直了一点。“好!”奶奶的回答坚定有力。随后缓缓地走进厨房,我也一步跟了上去。
和面,烧水,拉面,下锅,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熟悉。在氤氲的水汽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那个小男孩,在奶奶身旁蹦来蹦去……
"吃吧。”一声慈祥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面已下好了。我拿起筷子轻咬了一口面条。是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我童年天天期盼的味道,我魂牵梦绕的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我一口一口地吃着。奶奶轻轻地问:“好吃吗?”我抬起头,看着奶奶那充满着宠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好吃!”我想我终于明白了奶奶拉面的秘诀——爱。奶奶的每一碗面条都凝聚着她对我的爱。同样,我之所以牢记着这碗面,也是因为爱,因为我对奶奶的爱。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2
喝花茶,一直是我们家千古不变的习惯。一杯小小的花茶,承载了家的温暖。从小时候起,花茶便出现在我的回忆。那时候奶奶来了北京,每天放学后都会在桌上为我放一杯花茶。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要喝那又苦又涩的中药。一杯苦中药下肚,我的小脸也皱成了一块抹布。这时奶奶适时地端上一杯茉莉花茶。茶水入口,冲散了中药的苦涩,携带着家的甜蜜,清新淡雅,从舌尖涌向全身,我禁不住咬到了舌头。面对奶奶“好不好喝”的提问,我只能大着舌头说:“好哈(喝)好哈(喝)……”
舌尖上的家是甜蜜的,如花茶一般淡化我心中的苦涩。舌尖上的家亦是温暖的,如花茶一样融化我心中的寒冰。
那是一个阴暗的天。我手中攥着如同被我的鲜血染红的试卷,像化为人形的小美人鱼,每一步都好像在刀尖上行走。回到家,我将自己闷在屋内。这时,一杯热气腾腾的热花茶闯入了我的视野。我端起茶杯,慢慢喝下。茶水的热量仿佛烫伤了我的舌尖,但它也温暖了我冰冷的.心灵。“一次考砸什么,”母亲在一旁静静地拍了拍我的肩,“下次努力。”一句话,同茶水,温暖了我的心灵。舌尖上的家,是温暖的,仿佛还散发着热气。
现在,我即将走上初三的舞台。是夜,繁星闪烁。我坐在书桌旁,耀眼的灯光仿佛招来了瞌睡虫,趁着我正打哈欠的功夫,一个脑儿的钻进了我的脑中。正在我的眼皮快和灯光说“再见”的时候,一杯花茶的清香成为它们死亡的催化剂。“喝茶吧,要是实在坚持不住就睡吧。”父亲听似没有任何感情的话语却隐藏了一些深刻的东西。花茶入口,茶香在舌尖徘徊,家对我的爱凝聚成了这一杯小小的花茶,压在我的舌尖。也许会有些许沉重,但我并不会感觉累,因为,在这舌尖上的家中,蕴藏了家人对我深深的爱……
最近正在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有一句话:“家常菜承载了家的回忆。”没错,花茶的香气,萦绕在舌尖旁,而家的爱,也默默的在舌尖上徘徊,久久也不散去……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3
绵甜香酥的口感,融化在口中的糖浆,还有那浓香的胡麻油香,充满口中,萦绕舌尖。那是奶奶做的月饼的味道,那是温暖幸福的味道,也是我舌尖上的家。
小时候,我曾在奶奶住的小镇呆过一段时光。每逢中秋,奶奶总说:“奶奶给你做月饼!这是你最爱吃的。”于是,在那堆放满瓶瓶罐罐的小小灶炉旁,奶奶套着一件破旧的围裙,在厨房里早早开始忙碌起来。
灶上已架好了铁锅,该是要煮糖浆了吧!奶奶的双手轻巧地在瓶瓶罐罐中挑拣,不一会,清清的水,晶莹的白糖,金黄的蜂蜜,深沉的红糖,便一齐倒入锅中,锅中渐渐翻腾起古朴深厚的香。“帮奶奶把胡麻油拿来吧!”奶奶笑着对我说。奶奶一直在强调胡麻油,那种深厚的味道可是奶奶月饼的精华所在。于是,浓郁的胡麻油香味儿也注入到那糖浆中,闻着那糖浆的香,便是一种享受了。氤氲的水汽漫布厨房,奶奶就站在灶旁慢慢搅拌着糖浆,慢慢,缓缓,温暖的美好就定格在那一瞬间了!我在奶奶身旁蹦蹦跳跳,望着奶奶和面,奶奶的手有劲,面糊很快便乖乖变成面团,静卧盆中。奶奶把糖水倒入盆里,面团沉浸在糖浆中,再用力揉搓。白白的粉尘腾起来,大面团接着被分成了几个小面团,小巧玲珑,压平后,点缀上小小的芝麻后,更加可爱。这时,我总会帮着奶奶把月饼小心翼翼地放入炉中,嗅着那纯粹的香,心底是无比的快乐。
月饼刚刚出炉的时候,奶奶说要留到晚上再吃。淘气的我总会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咬上一小口,那饱满的绵甜便会充斥在口中,油香四溢而韵味无穷,还能尝到那糖浆淡淡带点甜味的古朴。我顾不得烫,便咽下口。有是奶奶转过身来,看到我嘴角旁残留的月饼渣,她只是柔和的笑笑,一把把我拉到她的怀中,我依偎着,嗅着奶奶身上淡淡的香,昏昏睡去。梦里,月饼的味道总会缠绕我。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了。
后来长大了,我回北京上学去了。告别了奶奶和她那可爱的月饼。忙忙碌碌的生活飞逝,想想,很久很久都没有回到家乡见见奶奶,但我忘不了奶奶的月饼,忘不了舌尖上的家。中秋节,我们终于回到了家乡。
奶奶慢慢走出门来迎我们。我才发现,奶奶头上已布满银丝。中秋佳节,一定是要吃月饼了。望着奶奶苍老的身影,我蓦地有些心疼:“奶奶,这个中秋,我到外面买几个月饼回来吃吧。”奶奶笑着摇摇头,用她那布满沟壑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说道:“奶奶来做。这是家的月饼,是你最爱吃的!”望着慢慢挪步、走向厨房的奶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灶旁的奶奶又开始忙碌了。白糖,清水,蜂蜜,红糖,奶奶在灶旁的瓶瓶罐罐中挑挑拣拣,美味的糖浆在锅中泛起涟漪,古朴深厚。“一定要放胡麻油。”奶奶说道,柔和的笑了。和面,搅拌,揉匀,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熟悉。像小时候一样,我蹦蹦跳跳地跟在奶奶身旁,一双苍老的手,一双细嫩的手,一同忙碌着,滞笨的大面团很快变成一个又一个小月饼,点缀着芝麻,放入炉中烧烤。望着望着,我感到分外温暖。
月饼烤好了,像小时候一样,我悄悄塞了一块月饼在口中。那质朴甜绵融化在口中,分外香甜。奶奶的月饼没有华丽的外衣,却有着实打实的内涵。我知道,那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是家永不磨灭的温暖,也是我永远幸福的依靠。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4
每年年夜饭中,我最爱吃的菜,莫过于奶奶做的鱼糕了。每次回老家过年,留下的最深印象都是这一个词“热闹”。餐桌上所有人都在抢着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而桌子中心那盘菜总是下去的最快的。奶奶做的鱼糕一直是最抢手的。
鱼糕是老家的特色菜,也是一道历史悠久的菜。它是荆沙地区的传统佳肴,在当地不管谁家请客摆席,上的第一道菜肯定是它。奶奶做鱼糕已做了几十年,最拿手的绝活就是它。
买到新鲜的鱼后,先宰杀洗净,然后手工取净鱼肉,去皮和鱼刺。这一系列动作在奶奶娴熟的手法下十分得干净利落,像是哪位大厨的杰作。接着,奶奶把备好的猪肥膘肉块和鱼肉块一起剁成茸,又往碗里打几个鸡蛋,把蛋清沥出来后用筷子打散,倒进鱼茸里按照一个方向搅拌使它口感更加劲道。其间再加入姜末、葱白末、淀粉、精盐、味精和胡椒粉,搅拌至鱼茸粘稠上劲,成糊状。奶奶说过,这几步是做成鱼糕最重要的步骤。下面蒸锅要出场啦,将锅底垫上保鲜膜或者湿纱布后,倒入鱼茸糊,只见奶奶仔仔细细地用刀抹平鱼茸糊的每个角落,才放心的盖上了盖。旺火蒸至30后,揭开笼盖,用干净纱布搌干鱼糕表面的水分,再将打散的蛋黄液均匀抹开在鱼糕表面,盖上笼盖,继续大火蒸五分钟后取出。鱼糕出锅后,需要放凉,这时候就可以吃啦,终于大功告成!
配着饭和菜,一盘鱼糕火速下肚。那鱼糕入口鲜香嫩滑,清香可口。奶奶看我吃得享受,忍不住笑吟吟地问我:“好吃吗?”“好吃!”“那我以后多做给你吃。”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业繁重了不少,回老家看奶奶的机会也少了。可我却忘不了奶奶亲手做的鱼糕。每次出去吃饭看到菜单上有鱼糕时总会小开心一下,尝了之后又暗暗想:这味道不正宗!跟奶奶做的味道不一样!
今年过年回家时,奶奶迎我进门,我突然觉得奶奶好像突然变老了。之前每年都掌管厨房大事的奶奶如今也变成了打下手的.,虽然她在干着自己最喜欢的事做饭,却也感觉有一瞬恍惚。我慢慢走到奶奶身边,轻轻地问:“奶奶,我想吃您做的鱼糕了,您能再做给我吃吗?”“好!”奶奶的回答坚定有力。走进厨房,奶奶又回到了她的天地,充满着活力。
熟悉的摆设、熟悉的动作、熟悉的人还有,熟悉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奶奶慈祥地看着我,对我说:“赶紧尝尝。”语气中含着一丝期待。我拿起筷子轻咬了一口鱼糕,啊就是这个味道,就是这种感觉。“好吃吗?”奶奶在我身旁轻轻地问。“好吃!”我嘴里含着鱼糕,满脸幸福。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5
家的味道,使人回味留恋,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头,并使生活充满温暖
热奶母亲
每至夜深,总会有盏灯亮着,小小的人儿在灯下奋笔疾书,这时,便总是会有那么一杯香浓的奶端来,伴着浓浓的母爱。
“累了吧,来喝杯热奶吧!”母亲轻轻地推开门,将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轻轻地放在了书桌上,慢声嘱咐我快喝后又轻轻地带上门,悄悄地去看书了。
我慢慢地挑起奶上一层薄薄的奶皮,晶莹,透亮,顿时一股清香漫入我的鼻尖,顺着气管,带着一丝暖意融入心里,轻轻漫延
我知道,母亲一直在陪伴我,不管有多么苦,多么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无言的爱
鸡蛋汤父亲
临近考试的几天,早上总是顾不上吃饭,便匆匆忙忙的去上学了。父亲总是留心看着,心里不知在盘算什么。
“好香啊”,早上起床后走到餐桌前,我不由地发出感慨,一碗鸡蛋汤在那里摆着,冒着热腾腾的'气。我连忙跑过去,温度正好!狼吞虎咽地喝完,抓起书包上学去了,骑车子时,才想起来“这是谁做的呢?”我带着疑惑度过了一上午。
“鸡蛋汤好喝吗?”中午回到家复习时,父亲突然来了一句。我呆了一下,不作声。“好喝地话我还给你做,每天早上不吃东西可不行啊!”我感到一阵的暖风吹过,父亲从来都不会做饭的,为我他竟让母亲教他做鸡蛋汤
父爱无声胜有声。
糖果弟弟
“姐姐吃糖!”童音传来,我幼小的弟弟连蹦带跳一路跑过来。“姐姐吃糖,姥姥刚给的!”我疼爱地接过糖,打开糖衣,含进嘴里,忽然想到什么,问他“你吃了吗?”“没呀!姥姥就给了一颗!姐姐辛苦,我让姐姐先吃!”这回答间饱含了关爱。
小弟弟才几岁,就知道关心我,自古有“孔融让梨”,现有“弟弟让糖”。
糖果,甜甜的,甜到了心底
这就是家,这就是让我留恋的家的味道!温暖,甜蜜,关怀时刻在我舌尖上徘徊!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6
闻着面香,忆起家乡,总是能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和我挚爱的人。——题记
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喜食面。我就是一个北方代表,我的最爱便是姥姥的拿手好菜——茄子丁面。一次偶然,我在一家小店中尝到了我儿时的最爱———茄子丁面。那熟悉的味道,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
幼时的我最喜欢看姥姥站在灶台旁煮面的样子。和面时,姥姥先从水盆中盛一碗的水,倒在面粉里用筷子搅匀,便开始揉面。姥姥的两只手齐齐按在半成型的面团上,手臂一用力下压,身体便跟着往前倾,时不时的用一只手再拿些面粉,指尖一撮,面粉便落到面团上了。姥姥揉面时,我会在旁边看着姥姥那清秀的面庞笑,心里却惦记着那面团子。
现在想起,后悔当初没多看两眼姥姥那静美的笑颜。
活完面便擀面和切面了。平时锋利的刀子在姥姥的手中仿佛变成了一只上下飞舞的蝴蝶。姥姥右手持刀,食指按在刀背上,另外四指捏住刀面。左手放在面团上,抵着刀面。右手腕稳而有力的'上下摆动,身体也跟着小幅度的晃动。手起刀落,一根根面条就在姥姥的手中诞生了。
接下来便是煮面。姥姥拾起锅盖,回身抓了一把面条就放在锅里。突然间升起腾腾热气,使我慌忙躲开。姥姥站在灶台前看着我些许踉跄地脚步,笑出了声,那声似银铃般好听、清脆、柔和。我也不恼也笑起来,继续看着姥姥煮面。层层升起的水雾,隔在我和姥姥之间。入眼,是姥姥些许飘渺的身影;入耳,是姥姥断断续续的念叨“女孩子家家的,一定要学会做饭,不然将来怎么养活的了自己”。姥姥用筷子搅了搅面,盛到碗里,淋上香喷喷的茄子丁和汁。我冲过来,大快朵颐。姥姥看着我,柔柔的笑。我顾不得烫,夹起一筷子面,就往嘴里送,酸酸的、甜甜的、带着点肉香和茄子的味道。茄汁的浓郁、肉香的醇厚在我的口中激荡着,使那平淡无奇的白水煮面带着些爱的味道。
现在忆起,姥姥那老掉牙絮叨的念叨,许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对自己未来的嘱托,后悔年少时没往心里去。
又尝到熟悉的味道,可这次,没有那个灶前飘渺的身影,和熟悉的嘱托。几滴滚烫的液体落在手背,竟已是落下泪来。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7
如同一艘归来的孤舟泊入港湾,家的味道,是一碗拌着鸡蛋的炒米饭,是一杯沁人心脾回味甘醇的茶,更是无声中流露出的爱。
每当周末,结束了学习生活的自理,便是母亲大显身手的时候。先是中午时,在米锅里倒入2杯大米,用水洗净,滴上一滴油,盖上锅盖,半晌,便成了三碗颗粒饱满的米饭。拿起筷子夹起,细品,雪白的外壳中包含着柔软和细腻,却不松垮,自带着一片稻香。将一碗盛出,用托盘倒扣着,放入冰箱。春日的阳光射入,给人以无数的温暖,冗余的时光过后,一碗米饭带着温暖,迎着火烧云的倒影,缓缓取出,放入正烧开的锅里。妈妈此时总会拿出几颗小葱,几片胡萝卜,切碎,与已经由蛋液成型,正在徜徉的令人引起无限遐想的金黄色的炒蛋和已入锅的米饭混合,编织出三色辉映的美丽图画。待到完成烹饪,入碗,拿起勺子,一口下去,被蛋液浸泡的米饭,柔香滑腻,令人不住想吃第二口,再一口,胡萝卜的微甜和葱那源自田野的纯粹带来味蕾上梦幻般的深刻记忆,难以再忘怀。
说起茶,便是一抹馥郁。老人常说:“茶人在草木间也,会友,待客,自品,万千事中,无不有茶”。每次回老家,在门外便能听见烧茶的沸腾声,接着是一股古色古香的草木味。走入门中,爷爷招呼我们坐下,拿出小烧杯,将成品的茶放入备好的小壶中,倒入热水盖上盖子,不出10分钟便有了淡黄色泛着涟漪的几小杯茶,爷爷拿起一杯,并非一饮而尽,却是在嘴边细品,轻抿一口,不立刻下咽,等到幽香如兰的'茶味俘获味蕾,慢慢咽下,再抿一口。记得夏季来临爷爷每次待客,总是将八月新鲜的桂花和乌龙茶一起入壶,泡出的成品既不失乌龙茶入口的酸甜,又添了桂花的飘香,回味无尽。每当茶饮尽,爷爷总少不了唠叨些大道理,他常说:“你看呐,这人生便是饮一杯茶。初饮,青涩稚嫩,品不透其中的味道;再饮,丰富醇厚,多了些沧桑和经历;终饮,清澈明了,余韵悠长,唇齿留香。茶要细品,人生亦如此,只有细细体会,才能体会到世间这酸甜苦辣。”听完这些,看着杯里红边镶嵌香气醉人的茶,更别有一番滋味。
当遇到礁石和搁浅,别忘了回家。家的味道,凝固在色泽金黄的炒米饭里,深溶在纯正的茶中,更伴随着爱,滋润味蕾,永生难忘。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8
今天是冬至,我骑着自行车在道路上穿行,心里想着早晨奶奶答应自己的饺子。
我几乎是爬上楼的,到了家门前,我拍拍手,整整衣服,郑重的在门上敲了三下。不一会儿,门开了,我是用最轻松快乐的语气说:“我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跨入门槛儿,换下衣服后,像老虎盯着可口的猎物一般锁定厨房的案板,上面放着雪白的饺子,个个饱满鲜嫩。
一旁还有一些剩余的饺子皮和馅料,我的眼中闪出一份邪邪的笑,咸猪手悄悄地伸了过去,却被奶奶打住,她眯着眼说:“靠一边儿去,我这饺子要被你这没洗的手糟蹋了,坏的你就自己吃,好的我就帮你解决了!”我听后只得灰溜溜的躲入卫生间。
终于,在水的滋润下饺子煮好了,我早已在餐桌上等待着。夹着这雪白的饺子,汗水瞬间爆出了蜜汁,紧接着细腻的饺子皮配着肥美的肉馅滑入口中,仍保持着出锅时的热度,忍不住哈了一口气,再嚼一嚼,惊喜地发现皮很有嚼劲,是奶奶亲手揉的面团,肉十分紧实,是奶奶亲手剁出来的馅粘。沾一下料汁,更是融入了酸辣香的回味。
再尝一尝鸡蛋韭菜馅儿的,一口下去,橘黄色的汁水拌入馅料,金黄的鸡蛋碎带着韭菜的咸味。充满了清香的韭菜使这盘饺子不再需要调料味儿的“整味”,吃得就是来自本身的鲜味。正因为这鲜,使我不再依靠各种那浓重的酱料味道带给舌尖的刺激来掩饰食物的平庸。
奶奶端着自己的那份儿乐呵呵的都在我对面儿,说:“冬至到,饺子是必备的,吃了不冻耳朵。”我抬起头回笑着,突然发现她那份只有我的一半,便说让她再去煮给自己,她摇摇头说那是给爸妈的'不能吃,要煮了冻起来,晚上在一起吃,我沉默了埋下头继续吃,她则起身去看锅中的水。
奶奶走后,我立刻抬起胳膊轻轻的端了自己的盘子,悄悄地将几个饺子加入奶奶的盘中,事后立刻收拾现场,擦干不小心滴在桌上的汤汁,埋下头假装可劲儿地吃。奶奶回来了坐在她的位置上,我偷偷瞄着她,发现奶奶吃的正是我夹去的饺子,她肯定没有发现我的动作,悄悄的笑了。但她却在热气的掩饰下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冬至到,吃了饺子耳朵冻不掉。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9
每个人都对“家”有独特的理解,也都有对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成为家的象征、家的图腾、家的味道……
“‘车轮滚滚’煮好了,快来盛一个吃!”奶奶的声音响起来,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向厨房走去。水汽氤氲,整个厨房都朦胧着,旧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纹路斑驳的黑锅,隐隐约约,走近了,看到锅中沸腾的米粥,好似还有几条黄色调大鱼随着水的激荡浮上,沉下。“咕嘟咕嘟”冒着水蒸气,热气化成白烟,在我的面颊上清抚,包围着我。奶奶拿出一只碗,递给我一只大勺。接过像锅一样年迈的大勺,我开始“捕捞”。
先盛一碗金黄的小米稀粥,在“打捞”出专属于我的“车轮滚滚”。这是一个车轮状的.面饼,表面是土一般的质朴的黄色,因为被水浸泡,又湿又滑,几次想逃脱,滑进锅里。
我把这最小号的“车轮”放进它的“浴汤”中。金黄色的稀米粥搭上湿滑的“车轮滚滚”,再咬上几口酸脆的醋拌黄瓜,光是想想,就垂涎不已。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老家小屋的院子还是那么凉爽,把碗放在冰凉的石桌上,感受到夏风的微凉,赶走闷热,驱逐烦躁。在爷爷的摇椅上坐下,木制的椅子“吱吱呀呀”的响起来,还夹杂着爷爷每晚准时收看的新闻联播的开头曲。惬意的感觉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翘。咬开玉米面制成的饼皮,湿滑而又质朴,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让我闭上双眼,享受家的温暖,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再咬一口,饼中的红糖顺势流入口中,甜蜜,温情,在舌尖上一荡,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开来,唤醒刺激每一个味蕾,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来到北京后,吃过的美食越来越多,却总也忘不了“车轮滚滚”的味道,它质朴,清香,甘甜,糯滑,感动着我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它的结构正如我可爱的小家,外表质朴,平凡,散发着淡雅纯洁的香,但内里却火热甜蜜,每一个家中的成员都互相爱着对方,亲密无间。车轮滚滚,红红火火的滚向未来。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0
家乡的那个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荡,每个人的心里都怀念着家乡,都思念着奖项那些难忘的味道,那个只属于家乡的味道。我出生在瓯江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小河安静地从石桥底下缓缓流过。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体某个角落的是某种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如蒸饺般大小叫作番薯黄夹的东西。
关于这种小吃,我曾一直以为它就跟米饭面条一样,普通得全国人民都知晓。可是直到它被我带到教室,好友们用惊异的眼光打量它且叫不出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名为番薯黄夹的东西,只流行于我所生活的那一带农村里。我们村,隔壁村,隔壁隔壁村,总之,不超出一个小县城。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很多年前,我问母亲几月几吃番薯黄夹,她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想吃就做,哪来日期限制。
农村妇女都有一双巧手,母亲也不例外。我亲眼看过母亲是如何制作番薯黄夹的。过程看似挺简单。首先将番薯去皮煮熟,滤掉汤水,再掺入番薯粉搅匀至无颗粒状,然后用手撮取少许擀成皮备用。至于馅,通常是由猪肉、豆干、香菇、葱或韭菜等拌匀合成,当然也可依个人喜好放少许虾皮、萝卜丝等,最后包成饺子样放入蒸锅蒸熟即可。母亲并非此道高手,每次她做的番薯黄夹个头都特大,皮又厚,做了很多遍之后还是没有“瘦下身来”。我记得请同学来家吃的时候,她指着这黄溜溜的番薯黄夹惊讶地叫道:“哇噻,这是史上最大的饺子吗?”
作为一道历时百年之久的小吃,通常认为番薯黄夹起源于乐清翁垟。翁垟是离我家不远的`一个镇。时至今日,那儿的番薯黄夹口感依然最纯正,卖相也最好。
印象中,我第一次吃这种地道的番薯黄夹,它姜黄色的皮,油亮油亮。隔着层塑料袋,似乎也能闻到番薯的清香味。稍稍吹凉后一口咬下去,馅汁流出来,沾得满嘴是油,略带弹性的皮跟油多却不腻的馅儿在嘴里一起咀嚼,那叫一个美味呀!还来不及下咽,紧接着再咬第二口,把整个嘴巴塞得鼓鼓的。
车主用方言喊着“番薯黄夹呀,卖番薯黄夹”,一遍一遍,回荡在来来往往的人们的耳边。舌尖上的家乡,我最爱的番薯黄夹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1
大山不可移,是因为它有无数木石组成;海水不可量,是因为它有无数河流汇成。
——题记
还记得今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爷爷过七十岁的生日,爸爸妈妈决定在家做一顿大餐庆祝爷爷。
等爸爸妈妈上班回家,已经快中午了,他们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对我说:“你可以帮我们洗菜,不然只有下午才能吃上午饭了。”想到洗菜的辛苦,我断然拒绝,逃也似地离开家。
我的目光探索着,希望找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咦,这里多了一个蚂蚁巢,花池边堆出一些新土,有黑色的小身影爬出来,是一个体形挺大的蚂蚁,我蹲下来聚精会神地瞧着:它是黑色的骑士,在土地上驰骋,它可不是闲逛,它是在找寻食物,几十厘米外,一只绿色的小虫子横躺着,奄奄一息,这只大蚂蚁虽然能举起身体几倍重量的食物,却也是差很多,眼看打不过,它便掉头回巢,不一会儿从洞口里三三两两的不断涌出小蚂蚁来,它们昂首阔步,向猎物进攻,绿虫子很快被大卸八块,小蚂蚁们一用力抬起来在大蚂蚁的指挥下,喊着号子回了家。
蚂蚁都可以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呢?
我回到家,二话不说帮忙洗了菜,而且在爸爸的指挥下,我要给爷爷煮长寿面,原来煮面可没我想象的那么容易,要不是妈妈及时搭救,恐怕要吃黑面条了。
饭菜很快上了桌,有了我的一份力,吃饭时间提前了不少。我吃着自己煮的面,欣慰不已,那面甜甜的.,咸咸的,牵动着我的味蕾。也融化了我的心间。爷爷吃地很开心,我也想说,那天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体谅父母,他们不容易,我也明白,我长大了,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家庭出一份力。
这便是我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2
“妈,今天吃啥?”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厨房,只见妈妈戴着口罩,系着围裙,锅内热油四处飞溅,“小心,离远点,一伙儿油嘣着你!”
刚出锅的拔丝地瓜,入眼的是一片金黄,接着,便是地瓜的香味窜入鼻中,刚准备将一块夹起。奶奶却用筷子阻挡了我的去路,“拔丝地瓜不是这样吃的,看着,要把它在凉水里涮一涮,这样拉起来的.丝才能成形,心急可吃不上甜地瓜。”奶奶一边笑着,一边将地瓜夹给我,地瓜的丝竟从盘子拉到了我的碗里,颇有“藕断丝连”意味。
咬上一口,酥的,外面的一层糖先裂开来,入口即化,紧接着,舌尖便触碰到了松软的地瓜真是甜而不腻,让人欲罢不能。不一会儿,这些黄澄澄的小东西就一个一个的进了我的肚子,爸爸也不甘落后一个接一个的吃,丝毫不停歇,爷爷可不会让爸爸跟我抢吃的连忙阻止他“别吃了,来!跟我喝两杯”说着还对我眨了眨眼,我会心一笑,心里乐开了花。
奶奶做的锅包肉我是早有耳闻,今天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还没做好”诱人的香气已经窜进了我的鼻子,引诱我来到厨房,一片片鲜嫩的肉躺在盘子上,形状各异,绿色的香菜和橙色的胡萝卜丝散落其间,让人口水直流,忍不住就想偷吃一块,入口是一股咸,紧接着却是一股甜涌上心头。
再一次吃到锅包肉和拔丝地瓜是在东北游玩其间,味道固然很好,甚至比奶奶做的还要正宗,然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后来明白,没有的是那个灶前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嘱托,没有的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3
在我放学回家的小路上,总会遇到一个卖麻辣烫的小摊。油腻而脏乱的小推车上,一串串鱼豆腐和素丸子在黑红色的热汤中翻滚着,不断刺激着馋猫的味蕾。每每路过此地,我总会忍不住买上几串,任那股麻辣鲜香在舌尖游走,淌过喉咙,填满早已瘪下去的胃。
回到家中,我不免又要被母亲的老三样——一碗老汤,几盘家常菜,一大碗白米饭给吓退。其味道非苦即淡,远远比不上我喜爱的美食。因此,我总是匆匆扒上几口饭,便不再留恋家里的餐桌。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每次我关闭房门的刹那,背后总会有一双失望而又担忧的眼眸……
晚上,刚入睡没多久,我便被腹中阵阵如同割肉般的绞痛所惊醒了。从胃到肠,似乎都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残忍地蹂躏着。我蜷缩在床上的一角,不停地干呕着,五脏六腑的汁水似乎都在拼命滚动。突然,母亲打开房门,大步走到床前,见我痛苦不已,便二话不说地背上我,急匆匆地奔向医院。一路上,刺耳的鸣笛声在耳边响起,可我却能朦朦胧胧地听到母亲的喘气声。
回到家已是凌晨,我躺在床上,四肢发软,身体虚弱无力,舌尖因干呕而变得麻木。“胃肠炎,流食三日,忌油腻荤腥。”病历上赫然几个大字更是令我顿觉索然无味。透过昏暗的灯光,我看到了坐在门外的母亲。她的头发散乱着,眼里写满了疲惫。可是,折腾了一夜,困意早已来袭,我便进入了梦乡……
再次醒来,我听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哗——”,那是她在锅里放了一大把米;“沙沙——”,那大概是她在仔细地淘米;“呼噜呼噜——”,这应该是水烧开了的声音吧……我全然没了睡意,索性翻身起来,迈着有些虚浮的脚步,来到了厨房,倚着门看她忙碌的身影。炉灶上的小锅冒出热气,她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再调好火候,转身将砧板上的小白菜切得细碎。看着母亲不曾停下的身影,我顿时鼻尖一酸。不过一会儿,大概是从厨房里飘出的水蒸气太密集了,我的'眼前一片模糊……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倏地转身,见我愣在一旁,慌忙把我扶到了椅子上,嘴里还不停地絮叨着:“你怎么起来了?快坐下……”说着就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送到我的手上,温度刚刚好,还配上了一碟翠绿爽口的白菜末。“知道你不喜欢吃白菜,所以没搁在粥里。但是,你只能吃清淡的,我往里面加了一点白糖,白菜末多少也要吃一点啊!”她不经意地拂开额头前垂下的几绺发丝,我隐约看到里面夹杂着几丝银光,眼里也弥漫了不少雾气,只好赶紧低下头吃了起来。我大口吞咽着这久违的清粥小菜,饱满的大米已经被熬煮得浓稠软糯,在舌尖划过时,原本麻木的舌头竟能品出白粥特有的甘饴,心里不禁涌出了一股暖流。
原来,我之前拒绝的都是人间少有的美食,其散发出来的味道,是任何人工调料都无法触碰的境界。可是,我却总是迷恋于金玉般的“表”,恰恰忽略了身边简单淳朴的“里”。舌尖跳动的不仅仅是鲜香的味道,更是家人的一腔爱意啊!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4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风味特色,这些特色让小区里每一扇被窗帘掩映着的窗户后面,飘出不一样的味道。最喜欢的是一家人精心准备,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那是舌尖上家的味道。
每年的8月1日建军节,就意味着我家一年一度的“美食大比拼”就要开始了,今年却有点不一样,爸爸妈妈分开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些日子我都住在奶奶家里,这一次,还能够像往年那样,和爸妈进行美食大比拼吗?
奶奶像看出来我的心事,提前两天告诉我好消息,“你爸你妈明天接你回去吃饭。”我一听,心里的阴云顿时散开去。
妈妈接我回家时,在菜场买了很多的食材,准备大干一场,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了桃子和其它配料。
到了家,我说:“老爸,老妈,你们还是按以前的规矩,烧出自己拿手的`菜,这次我给你们做个不一样的甜品。”
爸爸妈妈满脸好奇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各自开始忙着自己要烧的菜了,我也从刚刚拎回来的塑料袋里,取出了几个红彤彤的大桃子,一包白糖和一袋白凉粉。
我先用小刀小心翼翼地给一个个桃子半脱了衣裳,把衣服改成一条条的,放在锅中小火煮,十分钟不到,锅里已经煮开了,桃香溢满房间,我又把剩下的那些桃子果肉,统统切成了丁。
我用漏勺把锅里煮开的桃子皮捞出来,丢进垃圾桶,锅内再放入白糖和白凉粉,搅拌均匀,收桃汁,将桃汁和桃丁倒入准备好的玻璃容器中,再放入冰箱里冰镇一小时,就可以享用啦。
我端着亲手做的桃子甜品,走到妈妈身边,妈妈吃了一口,笑着说“甜。”爸爸也过来了,他眯着眼睛品尝,半天才兴奋地说句,“不错,真甜。”我压抑着快乐,望着他们,说:“我想经常为你们做甜品吃,经常听你们说好甜。”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5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农历三月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们全家出动来到了蒸水河畔,准备从河里捕获一些原生态的美食原料。我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在最前头,领着全家向河边进发。河边有许多低矮可食用植物,有翠绿欲滴的覆盆草,有开着金黄色花的蒲公英,有满天繁星般的地菜花,爸爸说它们都是春季的好食材;河中浅水区的小鱼不时探出头,向外张望着,吐着一个个水泡泡,游动时还拌动旋涡状的涟漪,远处的白鹭也在河岸边悠闲的跺着步,不时的梳理着羽毛,好一副天地一色、安详盛世图!
爸爸找了一地方撒下了我们的第一网,期盼中的等待着收网上岸,随即全家心情激动万分,因为网内出货了,有河螺(我们南方水域河床平缓面很多螺蛳)、小鱼、虾。我和妈妈按预先安排好做起了捡拾网内河货的工作,放入一个桶内交给爷爷奶奶去再次分捡存放在不同的水桶中,保证都能短时间内存活。从全家人的面容上可以看出,大家都喜笑颜开,配合的相当默契。
全家经过两小时的辛勤劳作,把从河中捞上来的各种河鲜带回家中做加工处理。奶奶把螺蛳清洗干净,拿了一半交给爷爷,让爷爷剪掉尾部壳,准备做香辣嗦螺;剩余一半交给妈妈用锅烧水煮熟,再由我和妹妹把螺蛳肉用针挑出来准备做煸炒螺丝肉。我把加工好的螺蛳肉交给在厨房的爸爸,旁边的妈妈正在处理着河鱼,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时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要什么。
片刻功夫,餐桌上就呈上了几盘热气腾腾的河鲜大菜,香辣唆螺、黄焖河鱼、煸炒螺丝肉、辣椒炒河虾。望着上桌的形色味俱佳的河鲜,它调动了我舌上所有的味蕾,挑逗着我的味觉细胞,不自觉的“垂涎三尺”,大有“不辞长做岭南人”的想法由然而生。最幸福的时刻终于来到,开吃,开吃!全家人都陶醉在幸福欢笑的`氛围中!美食的刺激与家人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才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味道!
游子在外乡、在异国,他们最最魂牵的是故乡的“妈妈菜”,那是他们灵魂标签。这份标签烙印着,对食物获取的记忆,对食物味觉的印象,更是对家庭成员的依依恋恋。家庭是个最小的社会单元,不同的家庭做出来的味道不同,因为这是最为独特的味道,它叫做“家”,要想了解中国,就要先了解他们的家,先要了解家的味道——家中美食!中国人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各地有着各地的偏爱和美食,“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6
无论脚步有多远,在我们的脑海里,却只有家的味道熟悉而又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无论家在何方,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味道。而在我的记忆中,家的味道就是外婆和姑姑的味道,一直在我舌尖上萦绕。
儿时是在老家和外婆一起度过的,而如今,很久没有回去了。再次走在那个熟悉的楼道,再次推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锈迹斑斑的铁门,亲人的味道扑面而来。外婆看到推门而入的我,仿佛有些措手不及,忙不迭地又是搬板凳,又是拿碗筷:“来啦,快来吃饭吧!”外婆用一口地道的安徽话招呼着我。我换好鞋,坐在饭桌前,抬头一看,一顿丰富而朴实的午餐摆在我的面前:一碗米饭,米粒在碗中安静地熟睡着,肉嘟嘟的小脸洁净无瑕,而饭上,外婆总会事先摆上一只鸡腿。鸡腿油光锃亮,肉质鲜嫩爽口,鸡汤中的五剂调味与鸡的肉质相克相通、完美交融。品尝一口,调味的香气和鸡肉最真实的味道一起迸发,给味蕾带来最大的'满足。这是我的最爱,也是外婆最拿手的菜色。饭桌上,外婆总会得意洋洋的向我夸赞她自己的手艺,我也只是笑笑。有时,她会不停地向我碗里夹菜,而我却总想有自己的选择。这是她总会说:“你平常能吃到这些吗?还不多吃点!”是啊,这不仅仅是外婆做的菜,而是外婆给我的家的味道,在外婆这里,家的味道就是红烧鸡腿的味道,浓郁,厚重,余味无穷。
与外婆不同,姑姑是皖北人,现在也算是位“下岗”语文教师,在家照顾爷爷,顺便照顾我们的一日三餐。她平时在家总爱琢磨一些美食。最令我垂涎的,还属她制作的沙拉。细碎的木鱼花洋洋洒洒落在西兰花、花菜、四季豆交织的绿色上,柠檬汁经由姑姑的指缝,闪烁落下;两种颜色的小番茄娇俏明亮,让人想到蓬松的、旋转的裙裾;小萝卜被切得非常薄,几乎半透明了。然而当你把大口沙拉送入口中时,脆爽的口感依然清晰。恰是因为薄,带点辛辣的脆爽就变成了躲藏在番茄中的小惊喜,通透清澈,带着微小爆破般的欢愉。看姑姑做沙拉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边喝着她泡的红茶,边看她行云流水般一样样地洗、切、拌,偶尔尝一下调好的酱汁,脸上露出欢愉的笑容。这时,在姑姑这里,家的味道是清新的,闲适的,就像这沙拉,满口留香。
家在哪里?家在天地间,在屋檐下,在一家三口的笑容里,在祖孙三代的融洽温和里,它是每个人把爱和一切美好寄托的空间。家是温馨,是和谐,是舌尖上的浓浓淡淡,是口齿间的回味无穷,让我们舍不去,离不开。家,我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7
舌尖上的家,顾名思义,这必须跟吃的挂上钩。而有一个地方,一个美食聚集的地方,便是姥姥的家。
身为一个吃货,一到老家,我最想见到的就是姥姥。为什么呢?因为姥姥做的各路小吃都十分合我及妹妹的胃口。准确地说,姥姥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大救星,姥姥就是个美食制造者。每逢到了吃饭的点,我的小妹便会左右手各拿一根筷子立在桌子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地望着姥姥忙碌的身影,直到姥姥将香喷喷的菜肴端上餐桌。当然啦,姥姥也有自己拿手的好菜,我最喜欢的要数小笼包子了。姥姥捏出来的包子皮儿不厚也不薄,馅儿不多也不少,小笼包子一个个静静地躺在蒸笼里,像一个个胖娃娃,正冲我们微笑呢。刚刚蒸好的小笼包子一上桌,会发出淡淡的香气。我坐在椅子上,一闻到这气息,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吃它。不过,吃小笼包子的方法还是很有讲究的哟!最好先蘸一点醋,然后轻轻咬一小口。因为小笼包子里面有很多汤汁,这样就可以先吸出汤汁,再吃肉,吃皮。所有的美味精华就在这汤汁里。汤汁很鲜,皮很薄,肉很嫩,真是美味极了!
每次吃到姥姥做的饭,很香,很温暖,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姥姥的良苦用心。她为了我们,不惜让自己受累,这传递出一种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爱。而这种爱,将我们紧密相连起来,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日复一日的三餐,花样百出的'饭菜,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有着同样的爱。系起亲情的纽带,在各种滋味里出生。在这种饭菜里,爱与味道碰撞,擦出家的火花。家的味道,不仅在舌尖,更在心里。我们可以从电视上看到《舌尖上的中国》,可又有多少人能回忆起自己家的味道?那种亲切,那种甜蜜只属于家,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8
时光可以带走一切,但只要记忆还在,就还想着灶房里的香和灶炉边的人。——题记
冬日里蕴藏着的,不仅有晶亮亮的雪,更多的是看雪时的一种温暖。在这天气凛冽的时候,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面粉里裹着的豆沙,甜甜的,却又不腻,总温暖着你,就是这样一碗热汤圆,勾起了我的儿时记忆。
过年时候,家家户户总是要吃汤圆的,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家庭和睦,团团圆圆。
奶奶做的汤圆格外好吃。记得那时候,奶奶先将一碗热水倒进面粉里,使劲用筷子搅和着,成形后,将一个大面团倒出来,用手在揉搓揉搓,过一会儿,那面团愈发紧实,已经都合在一块了,奶奶将和好的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每一个都很整齐,没有什么两样,我在旁边看着,以为是什么好玩的事情,便吵闹着也要弄,结果却将每一个都捏得不成样,奶奶一边嗔怪道又将我揉的面团重新做,眼里就没有些许怨意。接下来便轮到擀面和包馅了。奶奶娴熟地将面团用擀面杖压成了一张张薄皮,速度飞快,擀面杖到她手里似乎成了一把趁手的“利器”。包馅也不难,可能是因为这次没有我的打搅,奶奶做事也很顺利,我只不过出去与邻家小孩玩了一会儿,奶奶就已经准备好锅炉下汤圆了。
锅灶里升腾着浓雾,我蹲在一旁烧火,奶奶站在锅前照应着锅里的汤园。顽皮的我被一根稻草上蹦出的火心烫到了手背,吓了一大跳,奶奶赶忙跑过来,询问我有没有伤着,我也便装出一副要哭的样子,引着奶奶逗我笑,但我深知,那被火心溅到的'手,已然不疼。
吃汤圆的时候,我第一个上去端了一碗吐着热水气的汤圆,大快朵颐了起来,奶奶看着我那馋样儿,脸上也浮出丝丝笑意,眼角边的皱纹,如丝绸般。
回首,看着碗里那速冻汤圆,也没有先前那般的甜,也许是因为想吃奶奶做的了吧,我的眼角模糊了,但又将泪水收了回去,因为奶奶教过我男孩不能哭。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19
“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水肥草美赛江南”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家乡巴彦淖尔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巴彦淖尔位于黄河几字形的位置上,母亲河灌溉着肥沃的土地,而土地则捧出丰富的物产回馈家乡人,勤劳质朴的巴彦淖尔人利用家乡的特产和对美食的爱好,做成了许多特色美食。
猪肉烩酸菜。每逢年下,农闲下来的人们就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杀猪节了,我们这里俗称“杀猪事宴”。因为家家户户都杀猪,轮着请吃杀猪菜,喝酒,就像一个小型的事宴。每逢到了这个时候,是城里人最羡慕的时候,谁家有农村的亲戚,就成群结队的开着车赶着去吃杀猪菜。杀猪菜是用猪的槽头肉和腌制了一冬天的酸白菜经过两三个小时精心炖制而成的。猪槽头就是猪脖子上的肉,刚褪干净的猪肉,切成两三寸厚、一指长的块放在锅里来回翻炒,为的是把里边的油脂通过高温逼出来,炒至金黄时加入葱、姜、蒜等调料烹炒,然后加水放入酸菜,用木头等硬柴火熬。两三个小时之后,揭锅一看,那颜色金黄诱人,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夹一口放嘴里,酸菜的酸香味和猪肉的入口即溶刺激着你的味蕾,顿时让你食欲大增,酒足饭饱后再用滚烫的开水泡一碗酸菜喝,那味道就甭提有多爽口了!还有一样美食不得不提,那就是面精。
陕西人就凉皮,也有就酿皮的。但陕西的`味道比起我们这的那里差远了。走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面精的小铺,走进去,调一碗,闻着那味就让你直咽口水。稍稍发黄的面皮,配以像蜂巢一样到处是窟窿眼的面精块,然后用醋和酱调制的汤,加上用胡油炝炒的葱花油和辣椒油,配以黄瓜、香菜、芹菜和腌制的咸菜调还有几味调料,拌匀了,辣椒油的红润,醋的微酸很好的混合在一起,炎热的夏天来一碗,真可谓是消暑的极品美食!
面精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先把面活好,再用冷水去把面里的营养洗出来,让后放到开水锅里用特制的粉楦子去蒸,洗完面精剩下的部分就是面精块了,那可真是面的精华啊!不过因为当地人都爱吃面精,所以现在人们都改用机器去蒸,省去了许多人工,也加快了速度。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妈妈掉的面精,因为纯正,充满了母爱的味道!
还有许多特色美食,铁锅焖面、烤羊肉串、铁锅烩菜……勤劳朴实的巴彦淖尔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演绎着自己对美食的理解,传承者巴彦淖尔的文明!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20
端午刚过,嘴角尚有粽子的余香。这余香犹如那绑粽子的丝线,把舌尖和家紧紧连在一起。
舌尖上的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可以和刘禹锡的《陋室铭》媲美。50多平米的两居室,除了那一对挤在墙角的老式沙发还勉强可以成为家俱外,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就比较恰当了。哦,不对!墙壁上还贴着我从小学到幼儿园获得的所有奖状,占了整整两面。
家虽小,却温馨。幸福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当然,最幸福的还是家庭成员以及每一个来我家做客并吃饭的人的舌尖。
舌尖上的幸福来源于母亲那双手——那双能够化平常为神奇的手!那双变魔术似的手!
母亲天生就是烹饪大师。极普通的一个土豆,一块豆腐,一把豆角,一块猪肉,一棵白菜,一团面团,一碗糯米……在母亲那双手里无比乖乖俯首帖耳因势象形变成餐桌上的一道道令我和父亲以及客人们食之难忘的美食:纤细如发洁白如玉的醋溜土豆丝令你唾液生津;豆角炖豆腐令你食之难忘;红烧猪肉令你馋涎欲滴……而母亲做得手擀面是又细又长又匀又筋道又可口,再配上那葱绿的黄瓜丝和用热水焯过的绿豆芽、西红柿鸡蛋卤,芝麻酱或者猪肉丁炸酱,让你吃了一碗还想再吃一碗,直到你的胃里再也没有了地方。可以这么说,我从来没有到饭店去吃过“老北京炸酱面”。因为我知道,即使最正宗的炸酱面,和母亲做得炸酱面比起来也会黯然失色,更不会有丝毫的食欲。母亲熬得红枣莲子黑糯米粥不仅颜色搭配绝佳,让人大饱眼福——黑得更黑白得更白红得更红,盛在碗里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和田玉。而且味道极佳,营养丰富,让喝过这粥的人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母亲烙的白面饼又脆又软又香层数又多。我敢打赌,只要你看见,不用吃任何菜,你也会转瞬把一张饼狼吞虎咽进肚子里。因为,我就曾经连着这样吃了两张——母亲第二张饼还没有下锅,第一张已经成了我的腹中之物。而第二张饼刚出锅,我顾不得烫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来一卷大嚼起来——惹得母亲不得不用“罢工”来“抗议”我的饕餮。当然,母亲主要是怕撑坏了我的肚皮!
这就是我舌尖上的家!生在这个家里,是我前世的运气,也是我的福分和荣幸!如果有来世,我还会来这个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21
舌尖上的家,体现在母亲的极为好客极为慷慨上!
无论是平时周末还是大小节日,在我的印象中,几乎家里就没有断过客人——有时是姑姑姑父大姨小姨大姨夫小姨夫舅舅舅母表兄表妹等亲戚们,有时则是父亲母亲单位的同事们,甚至有时候我的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之后也会前来……而母亲对待客人也从来没有过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而是一律热情招待。母亲常说:“人家来,是瞧得起咱!这是天大的面子!你要没有这人缘,就是给家摆上山珍海味,去下请帖人家还不来呢!”于是,这样的场面在我们家就不鲜见——母亲在厨房里大显身手,客人们坐在沙发或者床上或者是席地而坐神侃海聊。母亲做得饭菜只要一端上桌,客人们(当然也包括我和父亲)就会两眼放光。而看着我们饕餮大餐的样子,母亲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她知道,把桌上的饭菜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这是对她的最高奖赏!
舌尖上的家,体现在母亲包的粽子的香气里!
而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家里就更加热闹。因为竟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几位网友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介绍母亲厨艺的文章,竟然在端午节这天大清早就来到了我们家:一为品尝母亲亲手包的煮的粽子,二为向母亲学习制作粽子的`手艺。而母亲也豪爽的答应,给每个客人包5个粽子(三个自己吃,2个拿回家)并让客人们全程观看母亲做粽子的全过程,也允许录像。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母亲开始包粽子了。母亲包的粽子,用的是平常的糯米,馅儿也是红枣、红小豆泥和枸杞,包粽子的苇叶则是新鲜的——那是白洋淀的新鲜苇叶,要得就是那股苇叶香。捆粽子的丝线是五色的。母亲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将泡好的苇叶叠成菱形或者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然后再将已经泡好的糯米、洗好的红枣红小豆泥和枸杞放进苇叶里,再用五色丝线把粽叶捆好,于是一个个菱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长方形的粽子就光荣诞生并整齐地码放在用秫秸杆做得拍子上……接着,就开始煮了。粽子通常要煮五六个小时,煮熟以后要在凉水里泡两个小时以上,然后把粽叶剥开,白生生,红彤彤的粽子如同一个个娃娃般就端坐在蓝色的长磁盘里,在配上从老家拿来的天然紫荆花蜂蜜,那弥漫在空气里的苇叶香糯米香红枣香蜂蜜香沁人心脾并让鼻孔不由不增加了翕张的速度——看了闻了让人不由不喜欢,不由不唾液往肚子里咽!
这就是我舌尖上的家!同学们,你难道不羡慕我生在这个家里的好福气吗?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22
家,是人生命开始的地方,是人一生牵挂的地方。味道,是家的象征,是家传承的载体。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世家永不磨灭的灵魂。
早上五点钟,天刚蒙蒙亮。她来到了菜市场,一天最新鲜的食物集聚在这里,一家人一天的饮食,便从这里开始。穿梭在叫卖的的小贩中,用心挑选着食材,翠绿的黄瓜、鲜红的番茄、活蹦乱跳的大虾……选好食材,她匆匆回家,为女儿做早餐。“哟,起来了!正好,蛋花面刚出锅。”望着睡眼惺忪的女儿,她赶忙招呼道。蛋花面,是她自创的早餐。含有丰富淀粉的面条,带着新麦的清香,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后可为女儿提供一上午的`能量;鸡蛋是营养的保证,是正在长身体的女儿获得丰富的氨基酸。这不仅是营养的美味,更是亲情的体现。她把对女儿浓浓的爱融入面条的味道里。
她在与时间赛跑。忙碌在厨房里的身影,却有着一份不慌不忙的娴熟。罗宋汤,蜜汁肉,糖醋鱼,芹菜百合,标准的三菜一汤,在女儿进门的前一刻完成。她擦擦汗,跑去开门,“回来得真巧,饭菜刚做好。”巧吗?她已拿捏好每一分钟。荤素搭配,有鱼有肉,是对女儿一上午学习的肯定。既能使女儿获得能量的补充,又能得到营养的增加。看着得益于食物而慢慢长大的女儿,心里有许多安慰。甜丝丝的感觉划过心中,留下甜美而又幸福的味道。
晚饭女儿不在家吃饭,她疲惫的走进厨房,把洗好的小油菜放进锅里,看着翠绿的小白菜与油亲密接触,给这度简陋的晚饭好不容易增添一抹色彩。
匆匆吃完,就赶紧去准备女儿下晚自习喝的小米粥。淘米,煮开,这些做了无数次的动作,每一次都带着不一样的感情。金黄色的米粒和沸水在锅里交融起舞,慢慢混为一体。从锅中升起蒸气,飘渺的浮在空中。慢慢的,模糊了身影。她关上开关,坐在客厅,静静地等女儿下一刻的回来……
日复一日的三餐,花样百出的饭菜,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有着同样的爱。系起亲情的纽带,在各种滋味里出生。在这种饭菜里,爱与味道碰撞,擦出家的火花。
家的味道,不仅在舌尖,更在心里。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23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是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一般过年,大多数人大概都会回到故乡和自己的亲人团聚。但极少数人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离开自己所坚守的岗位。于是就没办法和家人团聚。在过年回姥姥家的路上,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一家人。
有一个老妇人的女儿是列车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和家人过年。所以每逢过年时,那老妇人因为没有了老伴的陪伴只好独自一人来到火车停靠经过的站台,早早的等自己的女儿,为她送上一盒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正巧那老妇人的女儿就是我们这班车的列车长。
我迷迷糊糊的在自己睡觉中,听到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从我耳边传来,我被弄醒了。等那列车停稳后,列车长迫不及待的把车门打开,我静静的看着,没有惊动任何人。看到那列车长和一个老妇人抱在一起,列车长哭的泣不成声,那妇人急忙哄到,心疼的看着自己的女儿,眼圈红红的`。站台的灯光照在他们一起拥抱的身影上,在地上倒影着长长的影子。老妇人边安慰边饺子拿了出来,让女儿趁热赶紧吃了,可不一会就凉了。但那列车长却一边哭一边吃着,看她狼吞虎咽的样子,一边吃还一边急忙说好吃,我不禁眼睛有点发酸。
那位列车长为了给我们服务,他们回不了家过年,吃不上热乎乎的饺子。他们是多么伟大啊!有时,好几年才能见家人一面。这时,广播响起,列车员恋恋不舍的和那老妇人挥手,车渐行渐远......
舌尖上的家作文 篇24
家是一张充满甜蜜与笑容的全家福合照;是在佳节时一家人围在一张大桌上的团圆饭;是与邻里之间在余晖中散步时的一声问候……
是啊,在过年的时候一提到“家”这么一个词,人们也许会先想到“全家福”的合照吧!爷爷有三个儿子,爸爸是当中最小的,全家一共十四口人。每次拿着手机拍照的时候镜头总是会让人觉得很小,“小孩子都占近一点点啦!”大人们有时候嘴上说的很是嫌弃,实际上谁的心里又不是十分喜欢和全家人一起过年呢?
拍完全家福之后,全家人都会聚在爷爷家一同准备团圆饭。大人们会用手机给自家孩子们“下单”;得到“购物单后”自家的'孩子就去菜市场选购;每人手持60元,有最大的姐姐带领前往菜市场。我和弟弟是年龄最小的那一组,虽然咱俩力气小,但是我们一样分配的的不错:我负责寻找、挑选以及提一半的东西,弟弟则负责报出菜名、付钱以及提一部分的东西。完成之后就集合一起回家。到爷爷家之后,各家的“大厨级”妈妈开始大显身手,犹如妙笔回春,做出各具特色的菜肴全家共享于一桌之上。
在饭后全家人一起去公园散步时你会见到许许多多的正宗长沙人。即使是在冬天也依旧有小孩在池塘边戏水、捞鱼,有的还拿着一碗臭豆腐或者是一串糖油粑粑坐在旁边看热闹。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就在大亭子里下下象棋、或者拉拉二胡,有的身旁还放着一碗热腾的蒿子粑粑。出了公园后路边小摊洋溢着满满的“长沙味”:臭干子、麻辣烫、糖油粑粑……人们坐在一起谈论着家常事、嘘寒问暖,周边围绕着欢笑声。我想这就是老长沙正真的味道吧!
这就是我家乡的味道、也是我家的味道,一个有着极浓长沙味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09-08
舌尖上的亲情作文02-05
舌尖上的初三作文06-25
舌尖上的亲情作文8篇02-25
舌尖上的年味小学作文08-27
舌尖上的滋味初一作文11-09
舌尖上的亲情作文(精选13篇)09-24
舌尖上的亲情作文(集合7篇)08-19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通用30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