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作文锦集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作文 篇1
《汉书·礼乐志》中写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想使我们的祖国兴旺发达,人民生活幸福 、美满,必须实干、苦干,清谈只能误国,实干方可兴邦。
只有结网捕鱼,才能尝到鱼的美味。世界上不论什么事,如果只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或者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实干,就像只站在河边,对鱼兴叹,而不去结网捕鱼一样,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反之,如果踏踏实实地去干,即使在实践中失败,也还能得到教训,接近"成功"一步。假如一个学生,整天只是坐在那儿空谈长大要当作家、科学家、医生,而不抓紧宝贵的光阴学习,那他的理想 则不可能实现,那些美好的愿望就只能是空想。所以说,只说不做,一事无成。
纵观世界,兴旺发达者皆出于实干、苦干。我们常常羡慕发达国家人民物质生活的现代化,什么宽敞的住宅,高级小轿车等等,当然,羡慕美好的生活,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更应看到,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实干的结果。就拿日本来说吧,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濒于崩溃,人民生活贫苦不堪。有的人因饥饿而向美国军人讨要残羹冷炙而受到侮辱。当时,许多日本人含泪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吃尽千辛万苦而使日本发达起来,赶超美国,使日本人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扬眉吐气。今天,我们看到了日本的发达、兴盛,殊不知这些繁荣的背后,有多少人实干的汗水!这不是实干兴邦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日本的发达、兴盛,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实干家。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展望未来,我们深切感到:不能空谈,只能实干。有了农民的实干,才能解决十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了工人的实干,才能生产更多的钢铁、石油、机器;有了科技工作者的实干,才能有更多的发明创造;有了文艺工作者的实干,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戏剧、电影、文学作品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们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将从老一辈手中接过建设祖国的重担,如果在今天清谈,就学不到知识和本领,将来必然贻误国家的建设大业。祖国富强的希望就会成为泡影!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不管肥皂泡的色彩是多么绚丽,吹得多么大,它终究是要破裂的。
历史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我们不要做清谈者,我们要做实干家。只有实干,才能兴邦;只有实干,才能富国!
让我们卷起袖子,振奋精神,刻苦学习,增长才干,以便明天 能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语文作文 篇2
“困惑”一: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断轨
毫无疑问,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一个生活安逸、经历平平的人;一个麻木冷漠,没有激情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 教室 食堂的。就本人所处学校而言:白天安排七节正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此外,还有早读一节,晚自习两节。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把学生完全限定在校园内,就连中午学生也得在教室自习。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如何获得写作的激情?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疲劳战的猛烈进攻下,除了个别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且特别多愁善感的学生外,其余的大都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如何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
“困惑”二:写作与课文内容脱节
我们不敢说现行的语文书的篇目选得不好,平心而论,现行的语文书,其篇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更是篇篇精美,令人赞叹不已。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犹如架上的葡萄,可望而不可及。尽管它们都是玉露甘泉,却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解不了他们的近渴。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有几个曾为它感动?父亲“买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动得潸然泪下,但买几个橘子就能感动我们的学生?如今的孩子,别说是几个橘子,就是你扛来了几箱美国黑梨,他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有吃就吃,不吃白不吃,何必动感情伤身体?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写得确实好,我实在学不来。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课文就是例子”的主张,但这个“例子”难以举一反三,语文课的“例子”永远只是“例子”,使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长久的困惑。
“困惑”三:写作与批阅的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需要自己努力去写,也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有时一句精妙的评语,会象一座明亮的灯塔,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有时一处恰当的改动,又会象巨石投湖,在学生的心里激起难以消失的涟漪。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也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和教师都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试想,一个语文教师,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50,这样,他布置一次作文,就得批改100篇文章。100篇的文章,光看一遍就会使人晕头转向,何况还要在上面画圈画线写评语。这是一项大大地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教师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曾经在《语文学习》上看过一篇文章,说是某教师有写长批语的癖好:每看一篇作文必写下大几百字、甚至洋洋千字的批语,并能以此为乐事,长久地坚持下去。我对这个教师表示深深的敬佩,而且不但从心里敬佩,也从行动上进行效仿。然而惭愧得很,我没有能力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晚上下来,即使加班加点到深夜,也只能批上那么三五本的作文。如此批改,质量是有了,但数量呢?何况我们没有办法每天晚上坐在灯下批改作文至深夜。我不知道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何时才能解决。
呜呼!写作面临的困惑可谓多矣,要写好一篇作文何谓难矣。
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来的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就教于同行们。
“对策”一、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生活枯燥,而这恰恰又是写作之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轻松愉快的氛围。而营造氛围的方法很多,我常用到下列几种,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曰点缀课堂。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上完了《绿色蝈蝈》,我要学生模仿《绿色蝈蝈》,写一篇关于蝉的说明文,在对蝉的特征作了一番简要的介绍之后,我从事先准备好的小盒子里放出两只蝉(它们身上捆着细线,可以随时收回),让它们在教室里飞窜,鸣叫。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它们,写作的热情达到空前的提高。待我收回蝉后,许多学生就乘着余兴,一挥而蹴,一篇关于蝉的说明文很快就写成了。二曰一反常态。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就能熟悉其特征,而一件东西(包括人)如果让对方太熟悉了,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为了尽量避免这一情况出现,我常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比如,我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那天,我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我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对策”二、时文赏析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一般每周精选一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记得有次学生欣赏完《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腊梅的遭遇而叹息,又被腊梅那坚忍的品格所折服。而这叹息、这折服,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假如你想做一株小草》写得凄婉动人;《假如你想做一棵青松》又写得雄浑悲壮。学生们真正尝到“举一反三”的甜头。这样一周一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对策”三、灵活多变的写作训练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鼓励学生捕捉瞬间的灵感,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往往是在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文”的情况下,一篇短文就写好了。许多文章短则短矣,但却相当精美。例如有个学生面对着自己家里的鱼缸,发出这样的感叹:你来自江河,囚于鱼缸,你的心中一定有无限的忧伤,你不会诉说,我却能读懂,因为鱼缸是你的囚笼,学校是我的牢房。还有个学生写道:感谢你,书包,你跟着我受累,却从不埋怨,你把书本装在肚里,我把知识装在脑里。读着这样一篇篇精美的东西,我们还苛求什么呢?而且这样短小的东西,改起来也方便,从而缓和了写作与批阅的矛盾。
语文作文 篇3
一、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一)读书笔记
因此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能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需要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从阅读中获得体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资料,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培养记读书笔记习惯的初期,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和内容,比如规定统一的记读书笔记形式,规定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等。读书笔记中可以摘录名言佳句,抄录自己感悟较深的语句,并记录感悟内容,打动自己的原因等;也可在阅读完成后在读书笔记中作一篇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体验日记
体验日记有别于读书日记,读书日记是记录读书感悟和摘录名言佳句,而体验日记则是要求学生专门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发生事件的描述和体验等。生活体验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在体验日记中,老师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不必要求学生像写作文那样计较章法,可以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引导学生同一整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和感悟,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借助情境还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一)营造情境诱发体验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教师营造情境时,需要了解到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然后才能运用多种手段营造作文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诱发和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语文互动中丰富生活体验
交流互动是获得丰富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巧妙地设计教学模式,引入师生或生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与同学分享和讨论各自的生活感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深入深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建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当好学生的.听众和导师,让师生与生生之间始终处于热情、自由、平等的氛围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将交流互动的体验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这种更深层次的感受和认知往往能够成为他们写作的最好素材和资源。
(三)情境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在完成作文后,对文章的修改、润色是不可缺少的。在作文情境教学结束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一般来说,作文修改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我修改,自我修改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修改习惯;第二步,学生互评互改,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取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和评改;第三步,师生总评,通过师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最终完成文章写作。
语文作文 篇4
我有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语文书。
语文书伴我度过了6个春秋。它不也是我的一位好老师吗?它只有24厘米长,14.4厘米宽,厚不到1厘米,封面画的是3个小伙伴堆雪人的情景。它里面有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它带领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游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它从詹天佑到周总理,还有令人难忘的开国大典,讲述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啊!
它带我游览过桂林的奇山秀水,带我参观过美丽的大兴安岭林海,也让我享受到月光下看瓜的滋味。它还带我坐上潜水艇进入海底,看到各种各样的鱼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看到五颜六色的珊瑚像扇子,像树枝,像菊花多么奇妙的海底世界啊!它又带我乘坐飞船遨游太空,看看广袤的'世界,无尽的宇宙。噢,我才知道,地球只有一点点大,太阳也只是银河系的一颗星呀!
它还带我参观了现代化工厂;让我参加冀中的地道战,走过长征路,踏进渣滓洞集中营;让我因为山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而欣喜;让我为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好总理而自豪;更让我为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而惊奇。
啊,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天地,这是一个多么绚丽的世界。语文书,它使我获得许多的新知识。
我喜欢我的语文书。
语文作文 篇5
一、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难点:
1、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2、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流程: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过渡语:由这个简单的排序,我们看到要把一件事记叙清楚,重要的是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那么,我们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呢?
(展示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二、想一想:
由大家课前准备的口头叙说以及同学们亲身写作体会,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发言)
归纳: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展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
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
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仅仅用了 4 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作文存在的问题:
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三、改一改
(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即可。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结果。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就很完整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写得详细生动呢?
(二)修改“经过”部分,学习具体的方法。
方法指导一: (《春》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归纳写作方法: 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 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方法指导二: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 100 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存在问题: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平时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一点也不具体。
我们不妨这样修改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我的数学得了 100 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 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简要评点:修改后的片段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 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综合上述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3、 多角度叙述、描写。
四、评一评:
1、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2、交流展评:
一节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 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大陆地形图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 哎, 谁说不是呢, 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 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 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 左边是“西藏”……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 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把自己 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种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大拼图,仔细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
还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独立完成。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只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 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
师生点评:
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老师让同学们拼图的目的,与后文衔接自然。
2、结果自然合理,结尾又能与开头相照应。
3、文中经过部分写得生动细致,运用了修辞,注意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二、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情分析:
作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有其结构上的具体要求,首先,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
其次,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很多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本次作文指导重点介绍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模式探究一:线形结构模式
所谓“线形结构模式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线形结构常见的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要想写出代表初三水平、符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例析:
大米饭的洗礼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地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子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老了一个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小时候,家里很穷。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了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晴朗得可爱。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饭和我们的稀饭,而外婆因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母亲急着去地里,临走时叮嘱我喂外婆。望着端过饭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说:“乖囡(nān),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蔼地抚着我的头。“哎!”我满心欢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梦寐以求的大米饭。但就在这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简单的思维告诉我:“这是外婆的饭,我不能吃!”就这样,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光,小鸟的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饭的诱惑力当时真是不亚于吸引一根针的那块
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而我就端坐在那儿,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耳边不断地响着一句话:外婆的饭,我不能吃
门“吱”地被母亲推开了,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娘,外婆的大米饭我没吃。”我的嘴一撇,想哭。母亲怔怔地看着,突然像明白了什么,紧紧地抱着我,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长大了,因为我终于可以承载母亲的眼泪了。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暖暖地照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屋里一片淡淡的红色,在这静谧中,我尽情地分享着母亲的泪光
那一年,我8岁。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亮点探究:文中划线三句分别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表现力;文中的楷体字部分使用了语言描写和表情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文采;黑体字部分使用了幻觉式的心理描写;文中的加黑字部分使用了环境描写更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学意蕴。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这篇内容单纯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形象感人,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写作模式: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模式探究二:对比映照模式
所谓“对比映照模式”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行文注意点: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同时抒情议论又不太多太滥,点到为止。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例析:
人与路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田埂一样的质地,中间被来往的行人用脚板踩得结结实实,但仍有不听话的小草探出调皮的脑袋,挠人脚丫子。我记得那时大人们总是扛着锄头,拎着篮子,结实的脚板踩在地上,头似乎顶着天,那样骄傲地:“今年我家菜不错,弄点你尝尝!”我和伙伴们小脚,呼啦啦从东到西,再呼啦啦从西到东,乐此不疲地在路上奔跑,嬉闹。
春天里,路两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野花,女孩子们臭美地摘下往头上一插,不等你看清便已咯咯笑着跑远。最爱的是下雨天,僵硬的泥土变得松软,踩上去如同母亲最轻柔的抚摸,皮孩子在泥里打滚,一脸明亮的笑意。大人们坐在屋檐下,聊着自家的别家的闲话,探讨着今年的收成,偶尔有个婶婶放下手中针线,向雨中早已没有形象的男孩子大吼一声:“你个臭小子,才刚给你换衣服哪!”但随即又在雨中荡漾开了。传得最远的只有孩子的欢叫和女人们的轻快的笑声。
那时的日子,快乐而纯粹,天空明朗常有笑靥。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铺着细碎的沙子,没有杂草,偶尔在边上的边上,未被覆盖的泥土里,会钻出几棵营养不良般的脑袋。大人们仍早出晚归,然而都骑着自行车或拎着包,脚上穿着结实的胶鞋,咯吱作响。孩子们被迫穿上崭新的鞋子,不准再打赤脚,那会割伤脚板。于是只好绕远道去田野,瘦瘦小小的田埂成了唯一的寄托。伙伴们常常托腮望天,看大朵白云飘过,觉得有什么在悄悄地变了。大人们不再在下雨天围坐屋檐下聊天,即使下雨,他们也要上班,叔叔们只有下了班才匆忙一聚,喝两盅小酒,意犹未尽,不得不散,生怕睡晚了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妈妈们也很少在宝宝的床头,用温柔的声音哼好听的童谣。
那时的日子,明媚夹着忧伤,天空中只有云朵供我们想象。 v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水泥浇铸,棱角分明,边沿整齐,让我陡然生出深深的恨意。很少看见有什么孩子打赤脚,连穿鞋的孩子都很少出现。我终于看见村里有个半大的娃娃,表情严肃。我说:“来,姐给你吃糖。”“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口气老到,我悻悻收回手。陡然发现,家家大门紧闭,只有鸟儿偶尔掠过,带出寂寞的回响。那些和善的、豪爽的大婶们都不见了!那些贪杯的、常为一点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叔叔伯伯们都到哪里去了?
我在睡梦里,只听见鞋底敲打水泥路的清脆的咯咯声。我梦见自己摔倒在路上,可是无人理睬,他们说,我很忙。我爬起来,站在冰冷的水泥上,想起曾经温暖柔软的泥路,想起那些朴素的小花,突然泪流满面……
语文作文 篇6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小朋友们都跑出去玩了。一本语文书坐在桌子上呜呜地哭。
书包问:”你怎么啦?“语文书哭着说:”呜呜,我的小主人不爱惜我。他在我的身上乱涂乱画,有时还把我卷起来,当话筒说话,我已经被他撕掉了好几页纸。呜呜,呜呜。“书包拿出一张纸,给语文书擦眼泪,他说:”我的.小主人是一样的,他经常把我扔到地下当足球踢,还把我当成沙包丢来丢去,我的身上已经破烂不堪。“
语文书听了书包的话,哭得更伤心了。这时,书包和语文书的小主人来了,他们听见语文书和书包的话,羞愧的低下了头。
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学习用品,别让我们的学习用品”哭“哦!
语文作文 篇7
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重操作,轻体验,教学模式存在雷同化倾向
笔者认为,很多老师容易把写作训练课上成阅读鉴赏课、写作技法指导课。许多学生只会写三股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没有思想,又没有创新,且模式雷同化现象严重。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对学生的创作是一种干扰和束缚。教学中我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替学生制造出一个框子,没有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调动他们的写作思维。
(二)随意性大,教学设计存在单一化的倾向
一是执教者按部就班,有引人入毂之嫌。写作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思维活动,教师预设过多,难免会使学生的思维朝一个方向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思维的僵化,写作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色彩。二是教师授课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环节设置和教学要求,虽然整体目标大都明了,但各阶段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并不十分明确。这样的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教学效果存在空洞化倾向
重形式的创新,轻内容的充实,已经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作文结构布置、写作技巧上,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作文内容的充实。这样就会让学生的作文缺少感情,表述苍白无力,写的东西大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套子,无论写什么文体,几十个人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个性和情感。
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一)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突出对话性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对作文进行写作角度的分析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而没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或者让学生也参与到作文写作的讨论之中,这样的作文指导课起到的效果是极其微弱的。新课改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注重写作指导课的对话性教学。可以通过富有鼓励性的对话教学,为之后的授课做很好的感情铺垫。
另外,写作的对话性教学还体现在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把脉学情和学生的思维,激活其生活积累,进而引导、打开其写作和创作的思路,让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说。比如,在上课前让学生说一说学语文最头疼的事和平时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看动画,写作文"上来;再如,让学生说一说心中的.美景,学生或多或少都能说一些,师生在"聊"的过程中,双向互动,慢慢打开了思维。
(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体现层递性的特点
作文教学课的最大挑战就是师生之间都需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相互磨合的过程。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我们应该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堂推进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得课堂教学如水行舟,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规律,我们可以将整个课堂分为感悟、表达、写作三个大的环节,依次对学生进行感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步骤,符合学生的创作思路与规律。如景物描写写作指导课,可以将教学环节分为"慧眼寻景""妙笔绘景""融情于景"三个部分,由观察到描述再到情感化的表达,步步为营,逐层深入,最终完成由词到句到段到篇的写作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还训练了学生想象、联想和情感融入的创作意识。
(三)在教学流程的操作上突出写作的情感性融入
一篇好的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富有情蕴,就不能仅仅注重作文的形式的创新而忽视情感的抒发。作文最忌无病呻吟,强调写出真情实感,而作文教学同样要凸显情感性。从教师层面,要通过饱含深情、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来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诱发学生内心的真情。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身边的人、物、景等方面写起,努力用情感打通学生的情感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触动他们的精神,激活他们表达的内驱力。情感的煽动性较强,学生不仅能发现生活中人物活动的细节,还能通过一定的生活场景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完成对人物细节描写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情感教育目标就可以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文群。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北桥,20xx(3)。
[2]陈庚。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课外语文,20xx(4)。
[3]魏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xx(10)。
【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语文作文06-18
语文作文09-29
语文作文的09-12
语文的作文11-09
自然语文作文05-10
说语文作文06-21
有关语文的作文05-25
高考语文的作文06-10
心动语文作文05-22
感想语文作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