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作文300字

时间:2024-02-04 08:35:34 300字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作文300字(汇总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作文300字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作文300字(汇总4篇)

家乡的作文300字 篇1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知道哪里生产的瓷砖质量最好吗?那一定是东北瓷都生产的瓷砖了。它就坐落在我的家乡法库。你们一定想知道法库是什么样子了吧!今天我就让你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带你们去看一看法库。

  法库的山不像泰山那样的峰峦雄伟,不像黄山那样美如仙境,不像香山那样的红叶似火,更不如桂林的山奇秀险。但是,法库的山数不胜数、星罗棋布,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形态万千。它们曲曲折折、蜿蜒盘旋像一条巨龙,环绕着山城四周。时刻守卫着法库。春天的时候山上的树郁郁葱葱像一道翠绿的屏障,秋天树叶变黄了,黄的似火、红的似火,像一位俊俏的小姑娘害羞的低下了头。

  法库不但风景优美,而且还有一座著名的`东北瓷都坐落在这里,这里的马路宽阔平坦,可以并排过去三、四辆汽车,马路中间有足多花坛,花坛里有许多鲜艳的花朵,马路两边有帆型的路灯,象征着陶瓷产业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陶瓷城工厂里的机器天天在生产既美观又耐用的瓷砖。院子里车水马龙,各种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它们把货物源源不断的送往祖国各地。

  游客们你们都认识法库了吧。如果你们还像来游览的话我还会给你们当小导游的。我希望法库的陶瓷产业会蒸蒸日上,也上法库越来越美!

家乡的作文300字 篇2

  我的家乡被泉河环绕着,美丽的西湖也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了我们阜阳的.人民,也滋润着我们的扑实,热情的性格。

  听妈妈说:过去我们阜阳只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和一些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可现在变了,我的家乡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小康城市,看!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看!一座座大桥也陆续在运河上“安家”。再看!阜阳人民个个喜气洋洋,那位家的小洋房盖起来了,那位家里有喜事了!真是一个比一个兴高采烈。

  我们家乡的小吃本来毫不起眼,这几年突飞猛进,有的还出口呢!美味的格拉条、枕头镆已经成了我们餐桌上的家常饭菜。

  再说说我们家乡的风景吧!看那西湖水平如镜好像都不流动了。八里河刚走进门口就可以闻到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还有那个生态园到处绿草如茵,野花农夫怒放,不时有几只蝴蝶翩翩起舞,让你像是到了仙镜。

  我爱我的家乡—阜阳

家乡的作文300字 篇3

  世界在前进,中国在进步,禄口在腾飞!

  禄口是个文明古镇,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的文明在这里交融辉映,历史上的水乡小镇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繁荣昌盛。这里有热闹繁华的现代街市,宏伟壮观的国际机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的不断发展,摩托车慢慢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现在拥有一部小轿车也不再是一件可望而不及的事了。一些名牌进口轿车也逐渐进入一些有钱人的家庭。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人们的嬉笑声﹑摩托车的“突突”声﹑小汽车的“滴滴”声,构成了一首幸福禄口交响曲。

  交通工具在变化,住所也在变化。八十年代人们住的土砖房,九十年代人们住的是平房。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已住进了一幢幢豪华气派的别墅,一个个漂亮整洁的`花园小区,就算是在农村,人们的楼房盖了一层又一层。

  过去的片片荒原变成块块沃土,泥泞的小道变成了柏油马路。走在街头,街道边一根根路灯有如士兵,在守卫着禄口。每到夜晚,花灯齐放,灯火通明,整个禄口成了灯的海洋。

  禄口变化如此之大,这不是改革开放的硕果吗?让我们继续贯彻改革开放的理念,让禄口这可耀眼的明珠,如机场的银鹰一样腾飞!

家乡的作文300字 篇4

  今年暑假我去了姥姥家,那里风景优美。我是在郑州长大的,那就写一下姥姥的家乡吧。

  那里四处环山,山上绿树成荫,大部分都是松树,山坡上还有一片片的庄稼,偶尔还有牛群、羊群出现。在村子中间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小河清澈见底,冰凉冰凉的,里面还有两三厘米的小鱼呢,我就在那里抓过小鱼。光着脚走在小河里,河里的.鹅卵石硌得脚底疼痒疼痒的。那里的天气很凉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在那里最有趣的是采蘑菇,在松树林里有很多好吃的蘑菇。我们一大早就提着篮子上山了,如果晚了就让别人采没了,我和姐姐刚开始还不知道蘑菇长什么样呢,后来听妈妈说黄蘑菇和红蘑菇最好吃,所以我们就光采黄、红蘑菇。我发现树上也长着蘑菇,我就问姥姥说;姥姥,那是什么蘑菇?姥姥说:那是树蘑,比红蘑菇都好吃。呀!太好了。我把树蘑掰了下来,小心的放到篮子里,这回中午我们就可以吃上小鸡炖蘑菇了,这道菜可是姥姥家最地道的菜了,但是最让我兴奋、难忘的就是这采蘑菇的过程。

  还有很多好玩的,所以我每个假期都想到那里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