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选】黄山之旅作文300字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之旅作文300字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之旅作文300字 篇1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没错,在暑假期间我去了安徽看黄山去了。在我们的语文书上大家早就已经微微了解黄山了,都知道黄山奇松闻名于世,尤其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我们到了黄山地下,看见黄山巍峨的气势,便心惊肉跳。我了解到有一段路必须自己走,走完有2个原则。1、坐索道。2、继续爬。我一想到黄山高耸入云,就想坐索道来赏风景。我们一路上一边爬黄山,一边欣赏美景,有气势雄伟的瀑布,有心旷神怡的树林……终于爬到索道口了,我已经是精疲力竭,汗流浃背了。终于坐上索道了,好长的路程啊,大约做了30分钟,一路上我们欣赏黄山的.美景,山的周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到了山上了,很高很高,气温自然也就下降许多,感觉到身份寒冷。当天这里是40℃左右,十分炎热。在山上我们参观了许多地方,有清凉台等。在黄山上也看过许多名著。有仙人指路、猪八戒吃西瓜……也参观了许多松树。有黑虎松、迎客松……
第二天清晨,我们看了黄山的日出,在黄山上看日出,是如此的享受啊!日出的时候一丝阳光露了出来,照耀了整个黄山。
此次黄山之旅极为有趣,让我感受到了黄山的美!
黄山之旅作文300字 篇2
暑假,我去了黄山。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黄山,但是天公不作美,天空哗啦啦下起雨来。
我们排了五个小时的队,终于坐上了缆车。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哇!这里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云雾在山顶,就像戴了顶白色的帽子,云雾缠绕在山腰间像绑了条玉带。开始爬山了,我们每人拿着一根拐杖,好像都变成了老公公、老婆婆。终于来到了著名的迎客松,这些松树都是从石头缝隙里长出来的,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似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首诗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让我感觉到了松树坚强高尚的品格。
一线天的台阶又高又陡,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我们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从下往上看,好像是通往天空的一条阶梯。走到山顶往下看却发现,山下的行人如蚂蚁般在爬行。来到了光明顶,我们的视野顿时开阔了许多。就在这时妈妈的电话响了起来,原来是导游打电话来了,“你们已经落后了,快一点,其他队友都到齐了。”于是我们走马观花,急急忙忙上了缆车便下山了。
“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去黄山,把黄山认认真真地看一遍。
黄山之旅作文300字 篇3
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一个由几对家庭组成的小小登山团出发啦!爸爸开着自己的商务车带着我们向黄山前进,沿途的'风景很美,一座座山相连,山上的森林也很茂密。伴随着下午的阳光我们来到了黄山。
吃住安排好后,我们便向《卧虎藏龙》的拍摄地点——凤凰源进发。景区中有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和一个绿色的水池。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乘着大巴车来到了白鹅岭,开始了今天一天的爬山活动。我们先来到了始信峰,看见了迎客松正在向我们招手呢!导游告诉我们从这到光明顶还有六百多个台阶!我们一路说笑,经过艰辛万苦终于登上了黄山第二高峰,上有一个球那是气象站,想想在这么高的峰顶要建造一个气象站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突然对面刚刚还被阳光暴晒的天都峰不一会功夫就被云雾包围了。我们见天色已晚便要下山了。
经过一天登山活动,大家都很疲惫。只有爸爸精疲力尽的开着车向黄山市驶去。
黄山之旅作文300字 篇4
昨天我去了黄山,跟着导游游览了黄山的第一高峰莲花峰和第二高峰光明顶,还看见了黄山的镇山之石——飞来石。
我们坐上缆车,坐在缆车上,黄山的'风景尽收眼底。到了白鹅岭,我们便开工-吃饭了,吃完饭,我们继续往上爬,终于爬上了光明顶。导游说光明顶有1860米,莲花峰有1864米。光明顶只比莲花峰矮4米,导游只告诉我们对面那座山上的那块石头就是飞来石,它长约16米,重十几吨。
我们接着又看到了很多奇松怪石,有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鳌鱼吃螺丝等等。我们还看见了迎客松,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看过迎客松,当然要与它对应的送客松了,它弯着腰,好像在说“请您走好欢迎下次再来!”
黄山归来已经好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不去黄山,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黄山之旅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黄山之旅作文300字07-25
黄山之旅游记作文01-21
黄山之旅作文600字9篇10-13
黄山之旅作文600字八篇07-18
精选黄山之旅作文300字四篇12-16
黄山之旅作文600字六篇07-12
黄山之旅作文600字五篇03-17
精选黄山之旅作文300字八篇06-02
黄山的作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