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时间:2024-11-15 17:27:43 六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1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村里的人都要去南斗星君庙赶庙会、祭拜南斗星君。

  这座庙是我外公亲手建造的。我外公一生信仰佛教,非常虔诚,逢年过节,都要上香祷告,行三叩九拜之礼。外公之所以建这座庙,是因为他偶然间做了一个梦,梦到南斗星君下凡,夸他一心行善,必有后福,子孙也会受到庇佑。外公非常高兴,为了感谢南斗星君的大恩大德,就为南斗星君建庙,才有了现在的南斗星君庙。妈妈说,南斗星君掌管寿命长短,人们拜南斗星君也就是希望自己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正月十四,舅舅带我去镇上买香纸香钱。两个路边都是卖香纸香钱的小商小贩,各种各样,村里人都在买香纸香钱,有的在问老板一袋多少,有的在打量哪个比较实惠。看到这些,我心想:村里人准备的那么隆重,明天一定很热闹!我们也买了香和纸钱,为第二天的庙会做好了准备。

  正月十五,我们村里的人都到庙里去拜,热闹得很,有念祷告的,有排队上香的,有烧纸钱的,络绎不绝。

  拜南斗星君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拜的时候点燃三根香,两手的手指碰在一起,手指中间的缝隙就用来夹住香,90度鞠躬3次,每一次闭上眼睛再鞠躬,以表示尊敬。三根香要一起点燃,我问妈妈三根香分别代表什么?妈妈指着南斗星君雕像,说道:“一,对天的敬仰,希望自己的生活风调雨顺;二,对地的敬意,希望自己的.庄稼更加丰收;三,对老祖宗的感谢,没有老祖宗的根基,就没有我们如今富足的生活。”我也去拜了拜,心里想:如果南斗星君能在梦里找我并告诉我,我会长命百岁,平平安安。那得多开心啊!拜完后可以拿桌上一个糖或水果,据说吃了无病无灾。

  人们喜欢把美好的心愿寄托在神灵之上,因为他们希望神灵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就是村里人的心愿。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2

  俗话说:“三十晚上坐一宿。”没错,在春节前一天,人们在吃完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后,会在家里与家人聊天,吃点心,看电视,这是除夕夜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也说明人们对守岁的执着和喜爱。

  说到这,你们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风俗吗?快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在广东化州,当地人喜欢养鸡。所以,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鸡是餐桌上的主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年夜饭过后,大家会看看电视,聊聊天,等待新一年的到来,过了零点,人们才渐渐入睡。现在已经很少人守岁了,而我却格外喜欢。这天晚上,在政府旁边的公园里,有卖灯笼的,有卖鞭炮,还有卖烟花的,好不热闹。

  年初一早上,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只吃斋饭,但在化州,人们并不吃斋饭,而是早早起来,杀鸡宰鸭,准备各种饮料,准备十几桌的丰盛的酒席宴客亲朋。这就是化州过年独特的`风俗,名叫“年例”。

  “年例”即是“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敬天法祖、祭祀文化便是“年例”的起源。“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一般年例日期是一天,有的一至三天。有的地方在农历三月份以后也有年例,称做“返秋(翻秋)年例”。传统年例活动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其实,“年例”不仅是祭祀仪式,更是包含了粤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吃完年例后,有的亲戚会登门拜访,给一个超大红包。因此,我也喜欢上了这里的风俗。

  到了年初三,有的人会在早上起来时,在家门口烧爆竹。

  我们会在元宵节前去探访乡下里的亲戚。一到那儿,我们首先会去祠堂祭拜祖先,放鞭炮,然后去探访各户人家。到了中午时分,会到某户人家“蹭饭”,主人家一定会用最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餐桌上,自养的鸡是必不可少,其它菜都是配角。但是有一道菜,是这里的特色菜——清蒸黑豆腐。他们说配上酱油和香菜更能吃出黑豆的味道。

  我依然回味着家乡的年味。真是颇有乐趣啊!我想,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我觉得,每个的风俗都应该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骄傲,一代传一代,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华夏文明。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没错,这句词描写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元宵节!

  说起元宵节,不少同学肯定都不知道它的来历吧,元宵节的来历,那可要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说起了。

  元宵节在古代名为上元节,始于提倡佛教的西汉时期。佛教又有正月十五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久而久之,元宵节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到了现在,元宵节就变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说到元宵,人们立刻就想起了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数不胜数,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

  元宵这天,我和外婆起的早早的,因为我可以和外婆一起做汤圆。我之前做过一次,所以手法比较娴熟。先做一些豆沙馅味的汤圆,嗯,首先拿一块糯米浆放在手心压扁,让他尽量成圆形,在中间放入豆沙,接着把糯米浆圆片周围捏拢,放在手心揉搓,这样一个漂亮的汤圆就做好了。一个、两个……过了半个小时,一个个小汤圆整齐划一的摆放在盘子里。仿佛就像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一个个昂首阔步。接下来把汤圆放进水里,让它们在水里快乐的游一个泳,光看他们在水里浮上浮下,光闻闻那味道,就能够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汤圆吃起来口感也相当不错,软软糯糯的外皮下躲藏着甜甜腻腻的豆沙馅料,先把汤圆的“大衣”咬破一个小口,再吮吸里面的豆沙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吃完一碗还想再吃一碗,不愧是我做的汤圆!

  说完汤圆,就该说那元宵节五光十色,色彩缤纷的花灯和乐趣无穷的猜灯谜了!

  花灯花灯,重要的.是“花”,在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模样的灯上画着,雕刻着多彩多姿的图案,一个一个花灯挂在天上,简直就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更何况是在花灯上写下了许多灯谜,更是为这天上人间的美景增添了一份趣味性。

  无论是圆圆的花灯还是像一个小皮球似的月亮,亦或者是圆滚滚的汤圆都表达了团团圆圆的美愿景,元宵节所承载的不就是如此吗?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4

  记忆中,端午节是最令人愉悦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喧嚣,没有清明“路上行人断魂”的悲凉;也没有中秋“月有阴晴圆缺”的怅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粽子铺早已开张,粽香萦绕,我不禁忆起了曾经的端阳……

  外婆家,一个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绿的粽叶,粽叶新鲜,颜色嫩绿诱人,嫩得能掐出水来。每当我看到木盆中碧绿的粽叶,心中便是一阵清凉和满足。

  外婆麻利地取两片粽叶又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糯米、蜜枣、卷好,用绳子系好。很快,一个个青翠可爱的粽子便从外婆手中完成,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外婆包粽子时,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颗蜜枣丢进嘴里,甜蜜在舌间绽开。外婆总会嗔怪我:“看你个馋虫,蜜枣都要给你吃光咯!”我依旧往嘴中送蜜枣,我挡不住这甜蜜的滋味。

  我最爱的是煮粽子,虽然很慢,但煮好后就可以听吃粽子了,我看着粽子静静躺在水中,水在翻滚,氤氲的热气从灶台向上爬,粽香溢出,钻进我的'鼻子中,和着糯米清香。粽叶悄悄变黄,粽香起来越浓。

  好一会儿,粽子才煮熟,从水中捞出一颗粽子,刚刚剥开,粽香四溢,尝一口糯米,软而糯,还夹杂粽香。煮熟后蜜枣融糯米中,粽子清香甜蜜。浓浓的枣汁与清香的糯米再和着粽叶的香气,记忆中端午的味道总是忘不掉的。

  我大块朵颐,外婆刚坐在一旁一脸满足地看着我。满屋粽香四溢,热气萦绕。我看着锅中热气腾腾的粽子,恨不得一口气全部吃进肚中。锅中的水已微微泛绿,充斥着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叶迎风起舞。家家的烟囱热气氤氲,是否都已品尝到了可口的粽子?

  多年已过,外婆身体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粽子了。我吃着买回来的粽子,仔细品味,却怎么也不如外婆亲手包的粽子好听懂。似乎粽叶没有那新鲜,蜜枣没有那么新鲜,蜜枣没有那么甜,糯米没有那么软,粽香也没有那么浓了。

  端午将至,我看见粽子铺前排满了长队,他们看锅中的粽子,却没有了那种期待的目光。

  粽香萦绕,热气氤氲,却少了家和亲情的味道。曾几何时,我还能在端阳吃上外婆亲手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阳至,真正的粽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5

  我的家乡在河北蠡(li)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这里没有什么好的景致,只有挺拔的白杨怀抱着小小的村庄。但是,这里的地是亲的,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这里的人是亲的,因为这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婶、表哥、表姐们……虽然我的家乡并不美,但是我爱我的家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家乡的人们也富起来了。家家户户有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有的还盖起了二层楼,生活简直是芝麻花开节节高。然而,伴随着这大好形势,出现了许多让人惊讶、不解的事。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过年,刚到家住下,就赶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病逝了。她的'儿女们为她操办丧事,可真够忙乎的。出殡那天好不气派,光送葬队伍就拉了500多米长。队伍前面的吹鼓手们,个个摇头晃脑吹奏着哀乐,“入情入景”,可起劲了!接着是八个壮汉抬着一个刻着花纹的木棺材。棺后面是头戴白帽、身穿白衣、腰系麻绳——披麻戴孝的孝子们,他们举着灵牌。撒着纸钱,还一步三磕头,那哭声、哀乐声、炮声汇合在一起,几里外都听得到。

  着,又一群人过来,又一件“新鲜”映入眼帘。只见几个着用彩纸糊起来的“童男童女”、“金山银山”、“肥猪肥牛肥羊”,还有现代化的“彩电”、“冰箱”。听妈妈说。这些是供死者在阴间用的,都要在坟头烧掉。我感到纳闷:死人还用得着这个?

  送葬的队伍走过去了。这仪式还没有完。晚上,又摆了二十桌酒席,请来吊孝的人享用。这样一连闹了三天三夜。

  那天我问妈妈:“那老人活着的时候怎佯呢?”妈妈告诉我,老人家在世上时可受了许多罪,她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她的儿女却都不孝顺她,她一个人独住一处无人照顾。我听了更不理解:这么一次葬礼,少说也得花几千元.怎么这么挥霍?与其这样,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侍候。更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农村红白喜事家家都这样办,有时还互相攀比,看谁家最阔气。难道大家富了,钱就可以大肆挥霍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到了家。不久就听说县里已成立了“风俗改革委员会”。是啊,家乡这个风俗是应该改一改了。我多么望家乡人民都能够富裕不忘“勤俭节约”呀!这样,我将更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人们。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6

  每个人的家乡的风俗都不一样,就说过春节吧,我的家乡最奇特的风俗就是送“恭喜”。

  大年三十晚上不仅仅是家家张灯结彩、放鞭炮等习俗,其实鞭炮声中还有我们在送“恭喜”。送“恭喜”其实就是给别人家送去新年的`祝福,家里有些大人走在一起,抱着或牵着比较小一点的小孩,稍微大一点的小孩子就不跟大人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家一家的去送”恭喜”。每家都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零食招待送“恭喜”的人,只要小孩去了便会给零食,这样小孩子们把零食装在自己带的袋子里,然后高高兴兴带回家享用。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姑姑一些人去送“恭喜”。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前,便会一起大声说:“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听到声音便会出来,热情的迎接,又是递烟,又是端茶,又是邀请我们坐下吃东西。我们便会跟他们说些过去的一年里的生活情况,过得怎么样,然后夸一下对方,祝福他们。那些人呢,也会夸过来,要是看到小孩便会给零食,有时是一个小红包。一阵对话后,我们便会走,然后去下一家。快到下一家时,我们拿着手电筒会对着他们那照来照去,让他们知道,到了时同样会说:“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同样出来迎接,每次走一家都是一样的。其实过年就是亲朋好友的相见,和小时候的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其实每走一家,心里都会有些开心,看着爸爸、妈妈、姑姑和那些大人们说说笑笑,让我感受了亲情、乡情和友谊的珍贵,几十年都不会散。

  一眨眼,我们一下就走了许多人家,但是并不觉得累,小孩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装满袋子,心里特别开心。而大人们也见到了自己小时候玩得很好的朋友,心里也是很高兴。鞭炮声响个不停,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恭喜啊”,使过年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当然也寓意着来年我们生活更幸福!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7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带着人们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乡飞去······

  春节,是我们农材最盛大的节日,按照习俗,每个人都要在节日的前一天回家,为春节的欢庆做准备,不过我们春里的春民大多数都在外地谋业,所以回来时需要时间,因此,刚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现实的,故节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里人回归的高峰期。没等起得早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爬起,村里的每家每户便亮起了灯。不论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丝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里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动了起来,挂鞭炮,粘红联,煮早餐···忙得不亦说乎。有的人家还提着几捆鞭炮,待到远处亲人归来,便高高的挂起燃放,亲人们在一片欢腾中相见。

  按照我们村里的习俗,春节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们便将一碗满满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腻,回味无穷。饶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后,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挂上红联。村里有这样的说法,谁家的红联要是挂得最早,那就是好运来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将一张张鲜红的对联完好地粘在对应的门框上,大门上。

  挂好对联后,人们便会放响第一个“庆年炮”,便是将一捆长长的`炮挂在屋顶上燃放,有兴致的人家还会将鞭炮摆弄成“运”字形或“龙”字形等形状,以企盼新年能交好运,得大喜。就这样,当鞭炮挂好燃放时,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阵阵耀眼的火光和喜庆的炮声中,淡淡的阳光从云缝间撒下,如同世上的鞭炮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而我们村的鞭炮在村里的广场上,四跟高达十米的柱子上,缠绕交织着一条长长的巨龙,巨龙张开那庞大的嘴在天空咙叫,在柱子上游走。随着太阳的升起,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广场上,仰望着半空中的巨龙,向着它祈祷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不知谁点燃了巨龙的尾巴,巨龙在半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将它的身体包围起来,正当它全身被火焰覆盖的瞬间,它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鲜花花瓣,在天空中缓缓落下。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时刻——点燃村里的鞭炮。观完这一出盛事后,村里人便带着自己的亲人,子女去到处游玩,渡过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这就是我乡村的春节,它充满了喜庆欢乐与笑声。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8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市涡阳。它也被称为“老子之乡,道德之乡”。这里有淳朴的民俗,人们热情好客,热爱生活,所以风俗也丰富多彩。其中有一个传统节日 2月2日。

  2月2日,龙抬头据说在农历二月初二左右,24节气唤醒了昆虫。过了一个冬天,龙在2月2日被春雷惊醒,因此它也被称为“春节”或“端午节”;2月2日,龙抬头,天子下凡,牧师赶牛这意味着从今天起,我们将告别农闲,开始工作。我们在这一天祈求龙的祝福,期待着一年中的好天气。你在这一天吃的东西与龙有关:吃年糕被称为吃龙鳞、吃馄饨、吃龙眼、吃面条、吃龙须、吃米饭、吃龙和龙。此外,你还可以吃油炸粉、油炸豆等以图好运,在这一天,人们早上起床后会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你会怎么做。”;2月2日,龙抬头看,龙不抬头看,我抬头看还有一句谚语2月2日,当龙抬头时,每个孩子都会剃头发;因此,为了给孩子带来好运,父母也有成功的愿望。所以,今天带孩子们去理发。理发店门口排着长队,理发师们忙得没时间吃饭。

  在我的家乡,有给男孩留辫子的习俗。当然,我选择在这一天剃辫子。举行盛大宴会并邀请客人。这个男孩应该盘腿坐在八仙桌上。有几个人拿着它。唢呐手在前面吹啊吹,带路。他将在村外的小桥或小河上举行剃须仪式。

  剃辫子师傅应该用说唱和唱一首祝福歌,祈祷孩子能过上安全的生活,并在长大后被列入黄金名单。此外,要想知道孩子有多少个叔叔,把辫子分成几股,每个叔叔一股。当叔叔得到他的头发时,他应该给孩子一个红包。然后用红纸包几缕头发,绑在鸭子的.腿上或鲤鱼的背鳍上,然后把它们放到河里。人们会争先恐后地抓鸭子或鲤鱼。这也将仪式推向了高潮。

  此外,在2月2日,农村地区有一种“围仓库”的习俗,即在房屋前后围上大大小小的灰色圆圈,希望今年有个丰收。

  我们的家乡有很强的民俗特色,需要我们的传承和保护。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9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习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席,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那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寿,他怎样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的习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习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明白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够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后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午时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午时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习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10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说的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小正月。在每年正月十五,也就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所以人们也很重视。

  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周勃,陈平等人铲除吕氏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由于解除吕氏宗族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文帝在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微服出宫以表纪念,因此,正月十五被文帝定为元宵节…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元宵节我都是在外婆家过的。外婆家的元宵节不是吃汤圆,而是每家每户都会炖一大锅特有的菜粥。这菜粥是用米、排骨、芋艿、玉米、鸡肉、黑木耳等配料制成的。烧煮这菜粥的过程比较繁杂。每一年外婆都会早早的杀鸡剁肉,清洗并准备做菜粥的配料。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是烧煮了。外婆把准备好的肉类先炒会儿,再放入泡过的大米和其它的配料。每次我都会眼巴巴的看着大锅,时不时的问:“外婆好了没?”外婆都会笑眯眯的说:“小馋猫,没这么快的,这粥要慢慢的炖才能好吃”。随着锅里“咕噜咕噜”声响起,香味也慢慢的'溢开了。闻着这香味,我感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随着外婆把最后一样配料放入后,菜粥终于好了。我拿着碗,拿起勺子准备开吃了。这时外婆说:“先等会”,只见外婆先盛了一大碗出来放在一旁,然后脱掉罩衣,洗了手后,把先前盛出的粥放到祭祖台,点上蜡烛和香,双手合十,嘴里轻轻念叨,为家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祈福。祭祖过后终于可以享受这美味的粥了。

  我盛了一大碗粥,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粥往嘴里塞――好烫啊!我一边用手给嘴扇风,一边享受着菜粥的美味――咸香溢满了整个口腔,玉米十分香甜,芋艿格外粘稠,简直太好吃了!万里还没吃完,马上就是:“再来一碗”。直到吃到肚子滚圆,我再也吃不下去,才舍得放下碗筷。

  菜粥,是我家乡特有的味道,也为元宵节增加了一道独特的风采!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11

  大年三十,到处是红色。家家户户贴起“福”字,家里人有会书法的,便一定会写一幅喜气的对联助兴。采办年货的街坊邻居擦肩而过时,都会相互热情地打招呼,互道新年好。

  当晚,我家自然也准备了一桌子年夜饭。这一日没有了往日的寂静,每一个窗口都在讲述团聚的故事,餐厅在温暖的灯光下被衬得格外温馨。外公准备了两条鱼,一条是准备放着过年的,寓意是“年年有余(鱼)”,一条则是打算煮了一起吃的,因为我最爱吃鱼。外公白天就给我看了厨房洗手池里活蹦乱跳的鲫鱼,说是要给我们煮鲜鱼汤。

  等菜上齐了,我们围坐在餐桌边,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等开饭。我眼巴巴地看着热腾腾还泡着白泡的鱼汤,被妈妈小心翼翼地端放到桌子中间,一看就非常美味的样子。外婆从容地先舀了一口汤尝了尝,眉头却骤然皱了起来,接着就莫明其妙冲到厨房洗手槽边漱口去了。妈妈不明所以,也随手夹了一块鱼肉送进嘴里咀嚼,同时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冲动,舀起一勺汤送进嘴里,呃……果真是一口汤让我怀疑人生。

  “外公!”我是第一个挑战大厨权威的人,“你放错调料了吗?味道好怪噢。”爸爸一听,明智地缩回了筷子静观其变。外公将信将疑:“怎么会!鱼可好了,难道我放多盐了?”他说完也尝起了鱼汤,然后崩着脸,严肃地扫视全场,下了个颇符合逻辑的结论:“鱼的苦胆破了。”一旁的爸爸似乎并没有认同,而是默默拿着大勺往汤里搅了搅,几秒钟后,生生捞出了一块半个手掌大、滑不溜丢的黄色不明物体。外公不禁疑惑道:“是生姜吗?”爸爸很犹豫:“不像……”就在这时,在厨房里头的外婆突然嚷嚷了一声:“我的透明皂呢?!”

  接下来,我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片刻之后,我不由地噗哧笑了出来。哈哈哈哈哈……最后,全家人笑得一发不可收拾,停也停不下来。这明明是个悲伤的故事呢!

  虽然没吃上鱼,但还有一桌美味的佳肴。全家人坐在一起过春节,一起笑,心里不由地就觉得满足又幸福。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篇1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节日最重要的是“吃”。

  每年元宵节奶奶总会给我们做元宵吃,今年也是如此。我对奶奶说:“我可以帮忙。”奶奶同意了。奶奶先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倒在一个大盘里,然后一边加开水一边揉搓糯米粉。“加水要慢慢加,一点点的.加,等到糯米粉搓成一团,软硬适中了,就不能加水了。”奶奶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把芝麻和白糖搅拌好了,再把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小球状,然后把芝麻和白糖的料放入糯米粉内,搓成圆形……

  奶奶把水烧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圆溜溜的汤圆儿放进锅里,汤圆立刻沉入锅底。奶奶用汤勺轻轻地搅动,防止汤圆粘在一起,然后盖上玻璃锅盖,很快玻璃就有一层水蒸气。过了几分钟,水又开了,“咕噜咕噜”冒着泡儿,从锅缝中冒出许多水汽,一个个汤圆接二连三地浮上来了。

  我好想吃啊,拿了勺子正要去舀。奶奶说“别急,让它再煮熟一点儿。”大约过了5分钟,奶奶用汤勺把那些在水里打的滚的汤圆一个个的舀起来。看着大碗里白白糯糯的汤圆,我垂涎欲滴。这时奶奶才说“可以吃热乎乎的汤圆喽!”我一听马上一阵风似的冲过去拿碗,用汤勺舀了满满一小碗汤圆。

  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舀入嘴中,哇!好烫!但是真的好吃!外面的那层薄薄的皮,比软绵绵的棉花糖还软,真是嫩滑柔软,香糯可口。轻轻一咬,你会感觉香喷喷,甜甜的芝麻流入嘴中,咽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嘴中,真让人回味无穷,一大碗滚烫de汤圆,我五分钟不到就吃完了。

  我喜欢汤圆儿,元宵节吃汤圆是愿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吃了汤圆,我希望我的家庭可以甜蜜幸福。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_家乡风俗作文04-17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1-24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4-07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3-29

家乡作文的风俗六年级下册06-30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10-23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推荐)07-0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06-17

小学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