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高中作文

时间:2024-01-07 07:06:25 高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赏析高中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赏析高中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赏析高中作文

赏析高中作文1

  深秋季节,贵州的气候还是呈现一片春暖花开的景象。这里气候宜人,繁花似锦,秀美的山水及奇特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游人来这里观光旅游。趁长假,我和家人来这里游玩。下了火车稍作安顿,便风尘仆仆地坐上了开往黄果树瀑布的汽车。

  进入景区,映入眼帘是一大片苍劲雄浑、潇洒飘逸的盆景装点着园林。清新秀美的园林,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的小桥流水和形态各异的参天古树,游人在这里信步观赏,不仅欣赏了大自然的美妙,也放飞了自己的思绪,真让人其乐融融。而我更急切地想看到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观,由于游人太多,我们只好随人流漫步前行。

  不知不觉,我们走去了盆景观赏区,来到了蜿蜒盘旋的山间小径,顿感这里的空气十分潮湿,湿漉漉的地面好似被清水冲涮过。路旁的花草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就像无数只明亮的眼睛向我们微笑,欢迎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不远处隐隐听见隆隆的闷雷一般的声音震撼山谷,我们沿着山路快步向前走去。周围奇峰叠起、树木苍郁、溶洞各异、龙潭星罗。下了石阶,过了溪流,流水声越来越大。

  顺着水流很急的溪水转个弯,便出现震耳欲聋的声响。哇!这里的景观太美了。盼望已久的景色终于出现在眼前,这雄浑奇伟的瀑布深深地吸引着我。

  只见一条长长的`瀑布似银河决口,从九天崩泻而下,素有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之壮观。它的雄姿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磅礴,气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挡。清澈的水流拍打着山石,发出轰隆的巨响,激起的浪花,好似万马失蹄,千军扑地,气势磅礴;喷烟吐雾处,万练倒悬,细如珠帘,粗若冰柱;飞瀑跌落处掀起悍然大波,碎玉四溅,银珠轻扬,如蒙蒙细雨,似点点飞雪。在阳光照射下,瀑布霎时化作一道绚丽迷人的七彩长虹。这秀美壮丽的山河图展现眼前,让人情不自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秋风吹过,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如蒙蒙细雨洒落人间,让人感到丝丝寒意。天空中灿烂的阳光似懂得人间的冷暖,不时将温暖的阳光洒向深谷,让我们感受阵阵暖意。阳光的照射使飞泻下来的水珠泛起闪亮的光泽,整个瀑布在亮亮的光辉中,闪烁着星光般的神秘与壮观。

  清澈的水流坠落到下游的水潭中,又激起了更大

  的水花,飞溅的水珠和巨大的水流让下游潭中的水荡漾起阵阵波纹,直到流出很远的地方才慢慢恢复平静。脚下的石板路因长时间受潮湿空气的侵蚀,布满了绿色的青苔,旁边的山石缝中还不时地流淌着小股的清泉,生长在石缝周围的花草显得分外的茂盛,挂在上面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

  在谷底,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在雄奇壮观的瀑布前,我静静地聆听流水奏响的清脆乐声,它犹如铿锵有力、激情飞扬的交响曲。在这人间的仙境里,让我尽情的享受,仿佛携带大自然无限的生机置身于世外桃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无限的陶醉。

  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看见蒙蒙的白色水雾在身边缭绕;横跨潭面的七彩长虹与白雾相映成辉,显得格外的明艳迷人;周边的景物也若隐若现,好似腾云驾雾漫游天空,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的美妙诗句 。

  我们漫步地走到瀑布的后面,只见一条长长的天然岩洞,横贯整个瀑布。岩壁上有许多裂缝,就像一扇扇小窗。透过洞窗向外眺望,哗哗的流水如雄狮怒吼不断地向下奔泻,水流形成了如高速穿梭的银丝,在眼前织出了一道靓丽的风韵。丝丝山风吹来,外面的水珠透过缝隙不断地飘飞进来,给地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水坑;抬头仰望,只见岩洞上布满了千奇百怪的钟乳石,让人美不胜收。

  走出水帘洞,浑身上下已经湿淋淋了,好像刚从雨中沐浴过,但心中的激情难易平静,因为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真是难得一见。

  几天的旅玩真让人畅快淋漓。离别景区时,脑海里还不时地闪烁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神奇的景观;那激扬高亢的呐喊声,催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祖国是多么的灿烂美丽。身为一名中国人深深地感到自豪!

赏析高中作文2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