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2-06-30 21:54:56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八篇

高考作文 篇1

  招法三:再现情景,抒发真情

  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也有可能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可以精选某些细节,再现情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的片段: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校车突然启动,学生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司机也惊呆了。可是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吃惊的一幕。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迎上去,坦然地扑向那个庞然大物。在高大的校车面前,您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渺小,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您“轻易”地推开了两个手足无措已经吓瘫的孩子。车轮肆意地从您的腿上碾过。学生得救了,您高位截瘫。

  【解析】在叙述的人称选择上,作者选取了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考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细节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考作文 篇2

  一次读报,偶然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人还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中的对话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禁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至理名言“志当存高远”。

  第一个工人立志太低,简直可以说是无志。建房工人只为“砌砖”而砌砖,心中无既定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会建成漂亮的房子?第二个工人立志也不高,建房只为“赚钱”,未免偷工减料,敷衍塞责,更不能建成像样的房子!

  常言说:“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前两个工人的立志都这么小,难怪他们到头来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第三个工人就不同了,他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立志要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追求特色,追求完美。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人生不可无志,立志则当高远。当你乘着理想的翅膀,翱翔于自由辽阔的天空时,你会发现天是那么蓝,阳光是那么灿烂。

  才能超越客观世界的种种必然,实现自我精神的自由境界?岸边的柳树,衔着倒映在的柳树组成碧绿的'长廊,给整个小湖增添了几分姿色。我走过去看了看,告诉大家别着急,转身走开了。于是我便和我单位的王纪龙科员开始了研究(王纪龙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从上幼儿园就在一起了!这时,他才费力的睁开双眼,嘴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要告诉我们什么,而愣在一旁的我,也不知道它筋疲力尽的说什么。

高考作文 篇3

  中国有一句话,叫“多年媳妇熬成婆”。中国官场有一个词,云“熬资历”。又有这样一个笑话:

  “只要你在三十年代和鲁迅握过手,和郭沫若合过影,和一众元老留过念,到了现在,把知道你底细的人都‘熬’死了,你再不学无术,也能混一顶‘国学大师’的帽子。”

  从以上三事,我大胆抽出一个概念,姑且命名为“熬文化”。这“熬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为“不抗争”。媳妇位卑,自然该受婆婆的压制。而面对可能的欺压,不反抗,反而要熬。只求一味隐忍,而不去改变,熬到自己成婆以后,再去欺压自己的儿媳妇。更甚,不只于婆媳关系,大约熬得久了,众人都熬出了媳妇心理,遇到困境,只知要熬而不求改变,似乎如此便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我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二为“不做事”。要想获得地位、财富,不靠努力奋斗,反倒靠熬。评定功劳,也不靠谁做的事多,而是靠谁熬得资历老。长此以往,老人处处摆架子,标榜自己的老资格,而新人处处唯唯诺诺,羡慕着老人的老资格,正经的'工作,反倒没有多少人认真去做了。无论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最终认功行赏,还不是按资排辈?每个人都只想着熬死别人,又怕着自己被别人熬死。

  最精于此道的,大约是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内阁首辅徐阶了。此公最大的功绩,便是斗倒了奸相严嵩,方式却是熬!熬到严嵩八十余岁老眼昏花一举功成,此前却做了十余年严嵩的助手,装了十余年孙子。上台后人称“甘草国老”,----所谓甘草,百病皆可入药,却无病可医。以此讽其人只知和稀泥,于国无半点益处。

  我也深怕当今的中国,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三为“支配”。我熬成了婆婆,自然有理由去支配媳妇。我熬成了资格老的,自然有理由去支配资历浅的。或有忧患者,虑于媳妇、小子,资历浅的怎么办,答道:“无妨。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更小的的受他们支配,只要他们肯熬。”

  我更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支配着。

  曾读到文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博士的演讲,他说:“我提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再拿奖了,把机会让给工作一线的年轻人。”

  我多么希望中国的老人们都能像他一样,不再求年轻工熬资历,而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放开手工作的环境!

  我也多么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意识到:我们不要熬的文火,我们要直接加热的武火,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高考作文 篇4

  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如“尝试”、“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时间啊,时间”,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

  如“独到的感觉”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由虚入实法。它需要你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把圆想像成一个具体物体,写出一个画面、镜头或场景。这就要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圆想像成旭日、夕阳、瓷盘、足球、露珠、车轮……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富、深刻的隐含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诚信”包括诚实、有信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题。若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诚意等显然不十分切合本意。

  二、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如上海高考作文“时间啊,时间”,有考生这样写“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是时间。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作者在议论说理时,采用“虚则实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干巴枯燥的说教,把“虚”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

高考作文 篇5

  【新题亮相】

  数学家从做好每一道简单的加减法开始,画家从反反复复画鸡蛋开始,文学家则从写好每一个简单的汉字开始。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读了这个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道题所供材料的关键词有“简单”、“不简单”、“平凡”、“不平凡”、“做好”。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学习中的写字画画,看似“简单”、“平凡”,其实“不简单”、“不平凡“,都蕴含着无穷的奥秘,需要我们慎重对待。构思时应从简单(平凡)与不简单(不平凡)的两者关系来确立观点。

  思路一:自由联想,进行发散思维,写一篇散文。少年鲁迅,在桌角刻下一个“早”字作为座右铭,简单的一个宇反映了鲁迅惜时、律己的特点;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他的墓志铭仅为“一个海边拾贝壳的顽童”,多么谦虚;“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的诗句简单,但内涵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联想表明;不简单来自简单。

  思路二:深刻剖析,进行辩证思维,写一篇议论文。从书法中“一字最难写”的道理说开去,辩证论述简单与不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根木棍子,横着放,便成了“一”。然而在书法家的眼里,这个“一”字奥妙无穷,只此一笔,起、承、转、接的笔法尽在其内;只此一笔,书法家的喜、怒、哀、乐,皆在其中。这个“一”或许就连贯着整篇书法的气势,体现通篇文章的风格。因此李苦禅由衷感叹:“一”字最难写。从而归纳出论点: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不简单中也有简单,二者是辩证的。重视不简单,不简单就变成了简单;忽视简单,简单就变成了不简单。所以我们在做事时既要重视不简单,也要重视简单,这样才会成功。

  思路三:巧妙切入,进行形象思维,写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或他人“简单”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譬如以《我的成功不拒绝简单》为题,可以写“我”留短发,梳发洗头简单,“假小子”的我更自由自在,“我”简单而不加掩饰地生活,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最终在学习与生活中都是成功者。最后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写好这道题一定要谨防以一个关键词构思作文,譬如只谈“简单(平凡”),而忽略“做好”、“不简单(不平凡)”等词,那就脱离了材料的含义。譬如“实践出真知”之类的观点,就只抓住了“做好”而忽略了其他关键词。还有“细节决定成败”、“要持之以恒”、“要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凡事要从小事做起”等观点都没有抓住材料的真正内涵。

  【佳作示例一】

  简单与不简单

  韩丽亚

  诗人舒婷说:“我们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

  这里谈到的简单与不简单或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诗人用简单的话对这组概念间的关系作了颇不简单的概括。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美国记者斯诺则把二万五千里长征称为“东方魔力”,这正是不简单的壮举。然而,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永远保持着一颗简单的心,这就是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于是,他们凭靠简单的心赢得了不简单的胜利,如果你看过央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你还可能深深地感受到,在风雨征程中,人类心灵的简单与不简单。

  茶是简单的,它不比咖啡浓郁,不及美酒醇厚,但淡淡悠悠中凝着惬意的清香,展现着清雅而朴实的魅力;盐是简单的,它不比糖精甜蜜,不及味精鲜美,但成成涩涩中藏着生命的要素,表达着沉实而静谧的憧憬。

  简单是净化,只有肮脏的东西,才需要泡沫的虚构和油彩的掩饰;简单也是一种从容和富足,只有贪得无厌、利欲熏心的人,才故意把事情复杂化;简单还是一种高贵,只有小人,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简单是一种回归,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性还原;人为的复杂失去之时,往往就是人的本真恢复之日。

  现如今,真诚是不简单的,只有虚伪者才难以接受;为他人付出也不简单,只有自私者才会在应该勇于承担时退缩不前。人生哲理不简单,只有庸人才难以参悟。

  糊涂的人一生浑浑噩噩,最后是枯燥无味。如果这就是简单,那它太寒伧了,我们希望他下一辈子变得不简单。机关算尽的人一生惨淡经营,聪明过分,钻不尽的空子,防不尽的陷阱,如果这就是不简单,那他活得太累了。对这种人,我要大喝一声,“下辈子变得简单些!”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什么样的不简单。

  朋友,你说呢?

  【评点】本文能扣住材料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阐述了“简单”与“不简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智慧、幽默、犀利。“简单”与“不简单”的关系反映到现实社会中去,使人们必然面临“取”与“舍”。如何“取”之、“舍”之呢?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找到答案的。

  【佳作示例二】

  一亩三分地

  周伟

  李大爷家本有一亩三分地,可自从村里来了筑路队,这一亩三分地便被无条件地划了出去。李大爷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讨个说法。

  他来到村支部。微微发胖的村支部书记听过李大爷的倾诉后立刻答复:“这事儿简单,不出一个星期,我一定把土地还给你。”李大爷一听这话,心里乐了,便满怀欣喜地回了家。

  等呀等,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可还是看不见什么动静。

  李大爷心里纳闷,便再次来到村支部,但得到的答复却是:“书记不在,有事去乡里找王乡长。”

  李大爷只得来到乡政府。可门卫告诉他,乡长刚下乡去督促秋收工作。李大爷没法子,只能坐在传达室里等待。大半天后,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乡长回来了。李大爷连忙迎了上去。王乡长洗了把脸,然后眯着眼睛倾听李大爷的遭遇。听完叙述后,王乡长立马一脸严肃,肯定地说:“你放心,这事儿简单,我一定尽快帮你解决。”李大爷得到如此肯定的承诺,满心欢喜地回去了。

  等呀等,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转眼第三个星期也将过去了,可依然还是杳无音信。

  李大爷急了,又匆忙赶到了乡政府,可门卫告诉他乡长因公出差,要一个月后才能回来。

  百般无奈之下,李大爷只得搭上了去县城的班车。在县委大院前,他犹豫了片刻,可还是进去了。门卫将他带到了接待室。不一会儿,一个腆着大肚子、笑眯眯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这就是县委孔副书记,他亲切地和李大爷握手,并询问李大爷的详细情况。这使得李大爷有点受宠若惊,他急巴巴地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副书记。孔副书记顿时收起了笑容,一拍桌子:“岂有此理,这些人当官不为民做主,我一定要严肃批评。老乡你放心,你这事简单,用不了多久,我就帮你解决问题。”李大爷听了,心想这下可遇到好官了,于是便再一次满怀希望地回家等待。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但筑路队依然占着那片土地。

  李大爷茫然感叹道:“这看似简单的一亩三分地”里竟有不简单的内涵……”

  【评点】这篇习作叙写的是李大爷为“一亩三分地被占而找领导交涉但无结果的经过。小作者所选择的材料是常见的旧材料,但陈材巧用,翻出新意,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出深刻的含义,篇末“这看似简单的‘一亩三分地”里竟有不简单的内涵……”一句,是对当今某些地方某些部门互相扯皮的官僚作风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文章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构思精巧,三个次要人物都与主人公李大爷接触,且都为同一件事,此外绝无枝蔓。在矛盾冲突中显波澜,跌宕起伏,回旋曲折,牵动读者的情感神经。

高考作文 篇6

  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初来世间,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

  一个时代下,一个民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空气里。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王小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晨光之中我甘做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满。

  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

  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我想,这就是我在这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

高考作文 篇7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开头的写法:

  先概括引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稍作分析引申,马上在第一段的结束处(或另起一段)亮出自己的中心观点句。

  例一、

  ①露珠的色彩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变幻,闪耀出锦上添花的动人缤纷;三色堇因为生长的土壤不同而变幻,在不同的土地上绽放出各异的灿烂大自然尚且懂得美丽因自己的位置而异,生而为人,我们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②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④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首小诗,使我得到启示:一种物质在不同的事物上有着不同的景象。也就是该从不同的方面看一件事情,所看到的景象会有所不同。

  汕头一模

  ⑤读罢材料,思绪潮水般不断重复地拍打我的大脑:女孩为何能被录用?是笔试时拿的第一?不,经理应该知道,高分不一定高能;是她的诚实,坦言自己唯一的经验只是掌管过学生会的财务?不,没有经验的人是不符合经理的要求的。是她的执着,不管是否录用,都请给我打个电话。不,我想应该是她的那两块钱: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我付话费。两块钱,数目何其少哉!然而,从两块钱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女孩的优秀,又何其多哉!所以,我认为,是细节决定了成败。

  ⑥这位女大学生,不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而放弃她执着追求的热情,换来了她笔试中的第一名。这位女大学生,为了自己不被录用原因的执着,并通过自己的真诚,取得了这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深会计工作。对自己信念的执着应该是这位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然之由吧!人如果缺乏这一种执着,那么,要踏出这第一步何其难!

高考作文 篇8

  每年的高考作文不仅是考生、家长和老师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包括文人、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谈资。

  从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多文体并举给考生更大发挥空间

  专家们分析,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多次转型。

  作文命题的形式不停地在变,先后运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等形式。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的高考作文为标志,话题作文开始出现,并成为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的主导品种。有人认为,这使大多数考生能够扣题作文,从而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今年的全国卷、上海卷、浙江卷、广东卷都沿用了这种形式。

  文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当年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如今多文体并举。具体而言,1997年、1998年运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试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这种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各种文体的能力,但写作量较大,试卷整体过于厚重,考生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所有试题并非易事。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体不限,这个转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体现出考试改革的人文化倾向。

  命题权限也在变。以前全国一份卷,天下考生一道题,如今许多省份自主命题。今年全国统一的语文考试卷中,作文题给出了三种选择,而一些单独命题的省市所出的作文题目多为简明扼要的话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同样给予了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应试导致押题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

  为了在高考作文考试中获得高分,押题成为许多老师和学生的`高招。考试前,语文老师纷纷传授作文技巧,甚至押出一些题,准备若干范文,让学生烂熟于心,以不变应万变。原先高考作文考议论文,老师们就让学生反复练习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议论,如何收尾。如今话题性作文流行,考生就大量练习话题作文,毕其功于一役。

  专家指出,在应试的思路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不重视作文的个性,不重视作文的真情实感。一些作文题目较空,不利于学生抒真情、写真意。学生不是为了情感需求而写作,而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功利主义倾向较重。

  记者就写作个性化的问题请教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科研中心主任孙玉环。这位有着42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一直提倡个性化作文。在她看来,要写出一篇好,第一在于生活,第二要有需要,第三才是技巧。现在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也少有写作的需要,却过分看重技巧。具体表现为学生考前背,考试时多是空话、套话。作文无法反映真实的生活,这也是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苍白生活的体现。乏味的生活,写不出真实的,只好胡编乱造。

  二:为母语教学呐喊工具性与人文性需结合

  考查好的作文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教授认为,一是能考查考生的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如果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再有思想,也不成其为一篇好;二是能表现考生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如果学生死读书,不关心生活,就写不出好;三是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说,语文教学现在要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过去老是摇摆,一会强调工具性不讲人文性,一会强调人文性不讲工具性,走极端容易使中学语文教学无所适从。现在英语教学比重有加大的情势,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英语,英语几乎成了霸权话语,该到了为母语教学呐喊的时候了。

  专家们呼吁,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作文能否走出八股的旧路,走上传情达意的正途,需要主持出题的人更加尊重教育规律;而语文老师、家长乃至考生,也需要跳出应试的阴影,让好从生活中来,从情感中来。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李清照的高考作文-高考作文04-12

高考作文600字-高考作文04-12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构思高考作文?04-04

【精选】高考作文07-13

精选高考作文07-13

高考作文07-13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准备高考作文材料05-25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六点规则12-21

我的高考作文04-09

双赢高考作文04-0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八篇

高考作文 篇1

  招法三:再现情景,抒发真情

  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也有可能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可以精选某些细节,再现情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的片段: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校车突然启动,学生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司机也惊呆了。可是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吃惊的一幕。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迎上去,坦然地扑向那个庞然大物。在高大的校车面前,您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渺小,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您“轻易”地推开了两个手足无措已经吓瘫的孩子。车轮肆意地从您的腿上碾过。学生得救了,您高位截瘫。

  【解析】在叙述的人称选择上,作者选取了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考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细节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考作文 篇2

  一次读报,偶然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人还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中的对话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禁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至理名言“志当存高远”。

  第一个工人立志太低,简直可以说是无志。建房工人只为“砌砖”而砌砖,心中无既定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会建成漂亮的房子?第二个工人立志也不高,建房只为“赚钱”,未免偷工减料,敷衍塞责,更不能建成像样的房子!

  常言说:“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前两个工人的立志都这么小,难怪他们到头来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第三个工人就不同了,他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立志要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追求特色,追求完美。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人生不可无志,立志则当高远。当你乘着理想的翅膀,翱翔于自由辽阔的天空时,你会发现天是那么蓝,阳光是那么灿烂。

  才能超越客观世界的种种必然,实现自我精神的自由境界?岸边的柳树,衔着倒映在的柳树组成碧绿的'长廊,给整个小湖增添了几分姿色。我走过去看了看,告诉大家别着急,转身走开了。于是我便和我单位的王纪龙科员开始了研究(王纪龙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从上幼儿园就在一起了!这时,他才费力的睁开双眼,嘴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要告诉我们什么,而愣在一旁的我,也不知道它筋疲力尽的说什么。

高考作文 篇3

  中国有一句话,叫“多年媳妇熬成婆”。中国官场有一个词,云“熬资历”。又有这样一个笑话:

  “只要你在三十年代和鲁迅握过手,和郭沫若合过影,和一众元老留过念,到了现在,把知道你底细的人都‘熬’死了,你再不学无术,也能混一顶‘国学大师’的帽子。”

  从以上三事,我大胆抽出一个概念,姑且命名为“熬文化”。这“熬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为“不抗争”。媳妇位卑,自然该受婆婆的压制。而面对可能的欺压,不反抗,反而要熬。只求一味隐忍,而不去改变,熬到自己成婆以后,再去欺压自己的儿媳妇。更甚,不只于婆媳关系,大约熬得久了,众人都熬出了媳妇心理,遇到困境,只知要熬而不求改变,似乎如此便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我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二为“不做事”。要想获得地位、财富,不靠努力奋斗,反倒靠熬。评定功劳,也不靠谁做的事多,而是靠谁熬得资历老。长此以往,老人处处摆架子,标榜自己的老资格,而新人处处唯唯诺诺,羡慕着老人的老资格,正经的'工作,反倒没有多少人认真去做了。无论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最终认功行赏,还不是按资排辈?每个人都只想着熬死别人,又怕着自己被别人熬死。

  最精于此道的,大约是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内阁首辅徐阶了。此公最大的功绩,便是斗倒了奸相严嵩,方式却是熬!熬到严嵩八十余岁老眼昏花一举功成,此前却做了十余年严嵩的助手,装了十余年孙子。上台后人称“甘草国老”,----所谓甘草,百病皆可入药,却无病可医。以此讽其人只知和稀泥,于国无半点益处。

  我也深怕当今的中国,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三为“支配”。我熬成了婆婆,自然有理由去支配媳妇。我熬成了资格老的,自然有理由去支配资历浅的。或有忧患者,虑于媳妇、小子,资历浅的怎么办,答道:“无妨。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更小的的受他们支配,只要他们肯熬。”

  我更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支配着。

  曾读到文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博士的演讲,他说:“我提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再拿奖了,把机会让给工作一线的年轻人。”

  我多么希望中国的老人们都能像他一样,不再求年轻工熬资历,而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放开手工作的环境!

  我也多么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意识到:我们不要熬的文火,我们要直接加热的武火,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高考作文 篇4

  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如“尝试”、“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时间啊,时间”,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

  如“独到的感觉”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由虚入实法。它需要你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把圆想像成一个具体物体,写出一个画面、镜头或场景。这就要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圆想像成旭日、夕阳、瓷盘、足球、露珠、车轮……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富、深刻的隐含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诚信”包括诚实、有信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题。若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诚意等显然不十分切合本意。

  二、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如上海高考作文“时间啊,时间”,有考生这样写“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是时间。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作者在议论说理时,采用“虚则实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干巴枯燥的说教,把“虚”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

高考作文 篇5

  【新题亮相】

  数学家从做好每一道简单的加减法开始,画家从反反复复画鸡蛋开始,文学家则从写好每一个简单的汉字开始。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读了这个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道题所供材料的关键词有“简单”、“不简单”、“平凡”、“不平凡”、“做好”。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学习中的写字画画,看似“简单”、“平凡”,其实“不简单”、“不平凡“,都蕴含着无穷的奥秘,需要我们慎重对待。构思时应从简单(平凡)与不简单(不平凡)的两者关系来确立观点。

  思路一:自由联想,进行发散思维,写一篇散文。少年鲁迅,在桌角刻下一个“早”字作为座右铭,简单的一个宇反映了鲁迅惜时、律己的特点;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他的墓志铭仅为“一个海边拾贝壳的顽童”,多么谦虚;“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的诗句简单,但内涵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联想表明;不简单来自简单。

  思路二:深刻剖析,进行辩证思维,写一篇议论文。从书法中“一字最难写”的道理说开去,辩证论述简单与不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根木棍子,横着放,便成了“一”。然而在书法家的眼里,这个“一”字奥妙无穷,只此一笔,起、承、转、接的笔法尽在其内;只此一笔,书法家的喜、怒、哀、乐,皆在其中。这个“一”或许就连贯着整篇书法的气势,体现通篇文章的风格。因此李苦禅由衷感叹:“一”字最难写。从而归纳出论点: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不简单中也有简单,二者是辩证的。重视不简单,不简单就变成了简单;忽视简单,简单就变成了不简单。所以我们在做事时既要重视不简单,也要重视简单,这样才会成功。

  思路三:巧妙切入,进行形象思维,写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或他人“简单”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譬如以《我的成功不拒绝简单》为题,可以写“我”留短发,梳发洗头简单,“假小子”的我更自由自在,“我”简单而不加掩饰地生活,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最终在学习与生活中都是成功者。最后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写好这道题一定要谨防以一个关键词构思作文,譬如只谈“简单(平凡”),而忽略“做好”、“不简单(不平凡)”等词,那就脱离了材料的含义。譬如“实践出真知”之类的观点,就只抓住了“做好”而忽略了其他关键词。还有“细节决定成败”、“要持之以恒”、“要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凡事要从小事做起”等观点都没有抓住材料的真正内涵。

  【佳作示例一】

  简单与不简单

  韩丽亚

  诗人舒婷说:“我们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

  这里谈到的简单与不简单或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诗人用简单的话对这组概念间的关系作了颇不简单的概括。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美国记者斯诺则把二万五千里长征称为“东方魔力”,这正是不简单的壮举。然而,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永远保持着一颗简单的心,这就是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于是,他们凭靠简单的心赢得了不简单的胜利,如果你看过央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你还可能深深地感受到,在风雨征程中,人类心灵的简单与不简单。

  茶是简单的,它不比咖啡浓郁,不及美酒醇厚,但淡淡悠悠中凝着惬意的清香,展现着清雅而朴实的魅力;盐是简单的,它不比糖精甜蜜,不及味精鲜美,但成成涩涩中藏着生命的要素,表达着沉实而静谧的憧憬。

  简单是净化,只有肮脏的东西,才需要泡沫的虚构和油彩的掩饰;简单也是一种从容和富足,只有贪得无厌、利欲熏心的人,才故意把事情复杂化;简单还是一种高贵,只有小人,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简单是一种回归,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性还原;人为的复杂失去之时,往往就是人的本真恢复之日。

  现如今,真诚是不简单的,只有虚伪者才难以接受;为他人付出也不简单,只有自私者才会在应该勇于承担时退缩不前。人生哲理不简单,只有庸人才难以参悟。

  糊涂的人一生浑浑噩噩,最后是枯燥无味。如果这就是简单,那它太寒伧了,我们希望他下一辈子变得不简单。机关算尽的人一生惨淡经营,聪明过分,钻不尽的空子,防不尽的陷阱,如果这就是不简单,那他活得太累了。对这种人,我要大喝一声,“下辈子变得简单些!”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什么样的不简单。

  朋友,你说呢?

  【评点】本文能扣住材料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阐述了“简单”与“不简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智慧、幽默、犀利。“简单”与“不简单”的关系反映到现实社会中去,使人们必然面临“取”与“舍”。如何“取”之、“舍”之呢?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找到答案的。

  【佳作示例二】

  一亩三分地

  周伟

  李大爷家本有一亩三分地,可自从村里来了筑路队,这一亩三分地便被无条件地划了出去。李大爷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讨个说法。

  他来到村支部。微微发胖的村支部书记听过李大爷的倾诉后立刻答复:“这事儿简单,不出一个星期,我一定把土地还给你。”李大爷一听这话,心里乐了,便满怀欣喜地回了家。

  等呀等,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可还是看不见什么动静。

  李大爷心里纳闷,便再次来到村支部,但得到的答复却是:“书记不在,有事去乡里找王乡长。”

  李大爷只得来到乡政府。可门卫告诉他,乡长刚下乡去督促秋收工作。李大爷没法子,只能坐在传达室里等待。大半天后,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乡长回来了。李大爷连忙迎了上去。王乡长洗了把脸,然后眯着眼睛倾听李大爷的遭遇。听完叙述后,王乡长立马一脸严肃,肯定地说:“你放心,这事儿简单,我一定尽快帮你解决。”李大爷得到如此肯定的承诺,满心欢喜地回去了。

  等呀等,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转眼第三个星期也将过去了,可依然还是杳无音信。

  李大爷急了,又匆忙赶到了乡政府,可门卫告诉他乡长因公出差,要一个月后才能回来。

  百般无奈之下,李大爷只得搭上了去县城的班车。在县委大院前,他犹豫了片刻,可还是进去了。门卫将他带到了接待室。不一会儿,一个腆着大肚子、笑眯眯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这就是县委孔副书记,他亲切地和李大爷握手,并询问李大爷的详细情况。这使得李大爷有点受宠若惊,他急巴巴地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副书记。孔副书记顿时收起了笑容,一拍桌子:“岂有此理,这些人当官不为民做主,我一定要严肃批评。老乡你放心,你这事简单,用不了多久,我就帮你解决问题。”李大爷听了,心想这下可遇到好官了,于是便再一次满怀希望地回家等待。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但筑路队依然占着那片土地。

  李大爷茫然感叹道:“这看似简单的一亩三分地”里竟有不简单的内涵……”

  【评点】这篇习作叙写的是李大爷为“一亩三分地被占而找领导交涉但无结果的经过。小作者所选择的材料是常见的旧材料,但陈材巧用,翻出新意,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出深刻的含义,篇末“这看似简单的‘一亩三分地”里竟有不简单的内涵……”一句,是对当今某些地方某些部门互相扯皮的官僚作风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文章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构思精巧,三个次要人物都与主人公李大爷接触,且都为同一件事,此外绝无枝蔓。在矛盾冲突中显波澜,跌宕起伏,回旋曲折,牵动读者的情感神经。

高考作文 篇6

  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初来世间,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

  一个时代下,一个民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空气里。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王小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晨光之中我甘做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满。

  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

  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我想,这就是我在这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

高考作文 篇7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开头的写法:

  先概括引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稍作分析引申,马上在第一段的结束处(或另起一段)亮出自己的中心观点句。

  例一、

  ①露珠的色彩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变幻,闪耀出锦上添花的动人缤纷;三色堇因为生长的土壤不同而变幻,在不同的土地上绽放出各异的灿烂大自然尚且懂得美丽因自己的位置而异,生而为人,我们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②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④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首小诗,使我得到启示:一种物质在不同的事物上有着不同的景象。也就是该从不同的方面看一件事情,所看到的景象会有所不同。

  汕头一模

  ⑤读罢材料,思绪潮水般不断重复地拍打我的大脑:女孩为何能被录用?是笔试时拿的第一?不,经理应该知道,高分不一定高能;是她的诚实,坦言自己唯一的经验只是掌管过学生会的财务?不,没有经验的人是不符合经理的要求的。是她的执着,不管是否录用,都请给我打个电话。不,我想应该是她的那两块钱: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我付话费。两块钱,数目何其少哉!然而,从两块钱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女孩的优秀,又何其多哉!所以,我认为,是细节决定了成败。

  ⑥这位女大学生,不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而放弃她执着追求的热情,换来了她笔试中的第一名。这位女大学生,为了自己不被录用原因的执着,并通过自己的真诚,取得了这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深会计工作。对自己信念的执着应该是这位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然之由吧!人如果缺乏这一种执着,那么,要踏出这第一步何其难!

高考作文 篇8

  每年的高考作文不仅是考生、家长和老师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包括文人、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谈资。

  从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多文体并举给考生更大发挥空间

  专家们分析,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多次转型。

  作文命题的形式不停地在变,先后运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等形式。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的高考作文为标志,话题作文开始出现,并成为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的主导品种。有人认为,这使大多数考生能够扣题作文,从而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今年的全国卷、上海卷、浙江卷、广东卷都沿用了这种形式。

  文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当年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如今多文体并举。具体而言,1997年、1998年运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试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这种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各种文体的能力,但写作量较大,试卷整体过于厚重,考生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所有试题并非易事。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体不限,这个转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体现出考试改革的人文化倾向。

  命题权限也在变。以前全国一份卷,天下考生一道题,如今许多省份自主命题。今年全国统一的语文考试卷中,作文题给出了三种选择,而一些单独命题的省市所出的作文题目多为简明扼要的话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同样给予了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应试导致押题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

  为了在高考作文考试中获得高分,押题成为许多老师和学生的`高招。考试前,语文老师纷纷传授作文技巧,甚至押出一些题,准备若干范文,让学生烂熟于心,以不变应万变。原先高考作文考议论文,老师们就让学生反复练习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议论,如何收尾。如今话题性作文流行,考生就大量练习话题作文,毕其功于一役。

  专家指出,在应试的思路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不重视作文的个性,不重视作文的真情实感。一些作文题目较空,不利于学生抒真情、写真意。学生不是为了情感需求而写作,而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功利主义倾向较重。

  记者就写作个性化的问题请教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科研中心主任孙玉环。这位有着42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一直提倡个性化作文。在她看来,要写出一篇好,第一在于生活,第二要有需要,第三才是技巧。现在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也少有写作的需要,却过分看重技巧。具体表现为学生考前背,考试时多是空话、套话。作文无法反映真实的生活,这也是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苍白生活的体现。乏味的生活,写不出真实的,只好胡编乱造。

  二:为母语教学呐喊工具性与人文性需结合

  考查好的作文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教授认为,一是能考查考生的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如果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再有思想,也不成其为一篇好;二是能表现考生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如果学生死读书,不关心生活,就写不出好;三是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说,语文教学现在要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过去老是摇摆,一会强调工具性不讲人文性,一会强调人文性不讲工具性,走极端容易使中学语文教学无所适从。现在英语教学比重有加大的情势,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英语,英语几乎成了霸权话语,该到了为母语教学呐喊的时候了。

  专家们呼吁,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作文能否走出八股的旧路,走上传情达意的正途,需要主持出题的人更加尊重教育规律;而语文老师、家长乃至考生,也需要跳出应试的阴影,让好从生活中来,从情感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