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
闲暇之余有幸读到一本能够净化心灵的书:《相约星期二》。书中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把自己睿智的处世哲学在每周二分享给自己曾经的一位学生,也就是作者。弥留之际的谆谆教导与迷茫之中的人生脚步碰撞出了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让我获益良多。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啊,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生病的'盼健康,健康的盼钱财,富裕的盼轻松,闲逸的盼成就。每个人都在严阵以待,使出浑身解数与生活较量,追求着自己所谓的幸福。“老天爷太不公平了”,“我要和命运抗争”……,诸如此类的话消磨了一些人,振作了一些人,可是,我却看不到这些人身上幸福快乐的影子。每天的忙碌,已让人们忘记了去体味幸福。我也每天在和生活战斗,埋怨着他的不公,烦恼着他给我的苦难,然而,莫里教授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释然了,他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和生活讲和”。理解生活,包容生活,也就获得了最简单的快乐。
。都说“知足者常乐”,什么是幸福生活呢?于病者而言是健康,于贫困者而言是温饱,于劳累着而言是一夜好觉,于奋斗者而言是一点成功,于孩子而言是得到一件心仪已久的玩具,于老人而言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一顿家常便饭……所以,我们首先要理清现阶段所追求的是什么,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管生活给我们设置了多少障碍,只要真诚的接受它们,包容它们,又有什么事能让我们暴跳如雷呢?正如莫里教授临终反思的那样,远离那些盲目追求物质享受,那些缺乏责任感缺乏爱的病态生活,“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在莫里老人看来,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实需要,就会走向关爱与奉献。
停下奔波的脚步吧,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爱去呵护,幸福就一定会在我们身边环绕。让我们与生活讲和吧,给自己一个纯净的心灵,也是给自己一个发现美好的机会。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死亡,认识了生活,让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我感谢这位睿智豁达的老人和这个谦虚有爱的年轻人。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
莫里教授得了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比肿瘤更残酷的绝症。
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学生在莫里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每天过的不正这样平凡的一天吗?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功成名就……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梦的时刻,
不要去无谓地把自己搞的很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感觉。一个人并不是除了伟大就是卑贱,绝大部分就是平凡,偶然来到这个世界,平平凡凡活着,安安静静离开。其实幸福很简单,就在平凡之中。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3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死亡、恐惧、衰老、婚姻、社会等等,几乎人生所有的命题。每一章都闪烁着莫里这个可爱老人的个人魅力和人生哲学。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当然这肯定是有理由的。或许编者是希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改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莫里告诉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懂我......
有时我们分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爱。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美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美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虽然这样的一天很普通,但很丰富。有家庭的幸福,朋友的陪伴,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然界的美妙。看似简单,实则幸福。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只是这份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得到,就像莫里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可是往往在我们认清的时候,我们或许剩下的只有了遗憾。
在莫里生病期间,不停有人来探访他,同事、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学生。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个人魅力。连他的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也说,但我还是对他有那么多的朋友而感到惊讶,甚至还有些忌妒。我回想起大学时那些围着我转的“哥们”,他们如今在哪里呢?俗话说的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不可或缺的,那种可以无拘无束,坦诚相待、相伴一生的朋友更是重要。所以莫里有那么多这样的朋友引来米奇的嫉妒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是何魅力引来他有这么多朋友的不离不弃?米奇说,他一看见我就会用含混、尖细的声音招呼我。
可这仅仅是个开头。当莫里和你在一起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们每天的第一次见面都能像遇见莫里那样——而不是来自女招待,司机或老板的漫不经心的咕哝声,那生活一定会美好得多。还有你和他谈论不幸的事情时,他的眼睛会变得湿润;你和他开一个哪怕是蹩脚的玩笑时,他的眼睛会笑成一条缝。他随时向你但露他的感情,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品质。我想他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他能触及到你的内心,看到你需要的东西,然后播撒爱。我想谁会拒绝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呢?
莫里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这句虽然是用在婚姻双方的身上,但是用在朋友之间也未尝不可。
这本书实在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值得深究。
我相信莫里会像那首诗——
“我亲爱的表哥。
你那颗永不显老的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将变成一棵。
稚嫩的红杉”。
所说的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变成一颗红杉,陪伴我们整个人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4
我不喜欢莫里,尽管他那样的人很难得,如果碰到的话我肯定也会为那样的人所触动、引发各样的情绪,被他的魅力所折服。还好书籍给了“离他很远”这种理所当然的心理距离。
他看似完美,因为他正是非常邪恶,他的真诚为目的服务:永生。一个终生的教师,这看起来很感人,我在其中看到的却是“一个总是试图教化他人的人”,这是很危险的。人必然会受自己的`经历所限,也总有与主流追求的价值观相悖的时刻,“沉迷物欲”与“追求情感”并不总是主流,甚至“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幸福的人”也不总是主流。人们在现实里多有掩饰,一个追求精神的人也可能表现出沉迷物欲的样子,说到底用语言将行为道德化分类本就是不合理的,那意味着总有人被否定。
这本书让人不安的也在于此:看似你无法否认的真理,又时常显示出对另一些的压迫。而作为拥有话语权的人,他的声音必然使另一些声音被淹没,即便另一些声音并不主流,甚至卑劣,那也是人类的情感,并且某个时刻表现出不被主流认可的卑劣的人,并不是那而我,最深的感动是在看到书里,学生米奇向莫里老人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你现在健健康康,你梦想中完美的一天,你会做些什么?
“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米奇问莫里,“就这些。”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5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可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读完《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莫里教授的这句话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也许,不幸的活着会比死亡更加悲哀。
世上总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总是汲汲营营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试着努力关注一大堆世俗标准下的重大问题,却又不时受着能言善辩者的鼓动诱惑,轻易放弃初衷和坚持,终于也没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迷茫,他们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常常忽略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当岁月流逝,他们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始珍爱身边的一切,开始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有着千千万万个所谓的“来不及”。但到了那刻,也许他们已经到了莫里的那个时候了。于是他们便忏悔、哭泣......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不管以前的生活是怎样,从此刻开始我们都应该用莫里教授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与他人,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意义,不要等到生命的终点再回头感叹,那时哪怕你表现得再乐观、再豁达,结局都不会再完美。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6
没人能否认死的必然性,就像没人能否认地球是圆的一样。
ALS一种残酷的绝症,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当然时刻还在继续,地球还在转,不会正因一个人的痛苦而有所改变,陷入黑暗的只有你一个。莫里教授不甘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他决定勇敢地去应对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个星期他与米奇一齐探讨人生。他们并没有说多少很深奥的东西,只是生活,很真实,很有好处。(真理其实都是朴实而简单的!)莫里老人在临死前还是幽默风趣,他不会自怜自哀,顶多早上醒来时想起自己的`病流下几滴眼泪,起来后就恢复了活力。书中并没有个性着重地写莫里是怎样可怜,更让人觉得被人照顾很好,如同回到了出生时。像孩子那般被关爱。莫里老人与米奇的课上充满了人间温情,米奇和莫里曾谈轮到轮回转世,莫里说自己想要做一头羚羊,那么优美,那么迅捷。这个想法和他的身体比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但这也是有他喜爱跳舞的因素吧。但是谁又能说真的有轮回呢?
“死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尽管掉转头不去看他,却还是知道它的存在。”但莫里却能正视他,他们谈论遗憾谈论死亡。人都会死,活着的人惧怕死亡,然而死亡来临时又不会感到痛苦了。在某个夜晚莫名地断了气,会有什么痛?留下的只有亲人的思念。突然觉得莫里教授的活着的葬礼是无比的明智。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7
一位身患重病(渐冻症)的社会学教授即将离世,与学生约定每周二再进行一次教学,教学内容是人生,毕业典礼即葬礼。一位即将离世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哪怕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躯体,仍然希望自己有所价值,他希望自己是终身教师。看完全书感动之余也有一些收获。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思索是什么呢?失去生存的能力和依靠?看到老人的回答:“和生活讲和。”觉得自己想的太肤浅,不知道是否该庆幸这份肤浅。的确和生活讲和是最困难的事,如果能完成这个最困难的事,相信也没有难以克服的事了。这是一门毕生的修炼课。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
我决定活下去——至少尽力去那么做——像我希望的那样活下去,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在这类小事情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8
每一天我睡下,我就死去,而当第二天我醒来,我便新生。
这句话出自《Tuesday with Morrie 》,这是一本给人启迪很大的书,影响力不会震撼,不像blockbuster一样给肾上腺激素瞬间加满马力,而像蛇毒一样慢慢渗入心里的每一个角落。文字十分婉转,不是矫情的小清新也不是满篇的网络用语,给人一种充满了敬佩的感觉,你会充满敬佩地读完这本书。
书是ESL课程的老师推荐的,也是他文学课上的内容。里面的两个主人公——Morrie与Mitch,关于人生,爱,死亡,给予的谈话,mitch,本书的'作者,学生一样聆听着morrie的教诲。而Morrie则是一个将死之人,他身上每一个细胞都蕴藏着死亡的种子,而mitch,他的学生,每周二的聆听似乎可以传承morrie的精神一般。
书中所说,物质的世界是虚假的,人们天天重复着相同的,无聊的内容,自己将自己引领向虚假的世界。Morrie所提倡的那个世界是充满了爱,给予,慷慨与大方,他享受每一件细小又快乐的事情,即便是他拥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他学习宗教,他习惯将一只无形的小鸟置于肩上,如佛般问道:“今天我就要死去了吗?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了吗?”,而回答他的也只有他的心。
Morrie的心是无限的,在他将死的几个月里,他聆听别人读着给他的来信,倾诉。他不会因为自身的病痛再加上别人的苦水而烦恼,而是觉得给予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他是快乐的。他早已学会分离,书中称之为detachment,从负面情绪中脱身而出,勇敢面对它们,并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羞愧,现在我要离开羞愧。”
你学会了如何死亡,你就学会了如何活着。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9
这是一本打开后不想放下的书,这是一本看完后还会再次想翻阅的书,一本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的书,是我读后感到颇受教益的书。
莫里,社会学教授,他身患绝症,因为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十四堂课中, 涉及到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读完后,对我触动很深。我时常在想: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当死神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时候,莫里教授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对我们娓娓道来。
临终的前几天,他与学生讨论,如果他的生命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他会做什么:
“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这样的一天,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平凡的一天,但是,对于生命垂危的莫里老人来说,在死亡面前才真正懂得了与生活讲和。
莫里教授说:“人意识到会死,看问题的眼光也就不一样了,更珍惜活着的生活”。
学会了死,就学会了活。
“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学生问。
——与生活讲和
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莫里教授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莫里看来,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实的需要,就会走向关爱和奉献。他在最后的`课程中一遍遍重申: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我想,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我们都应该要为自己而活。不要辜负你活着的每一天,这是你人生的目的。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最近一来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好处在哪里”,这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到了四十岁,人大多已经很“入世”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让我黯然神伤。这千古之问,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却并不解决我们平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透过他的学生,向我们带给了一份人生的答卷。“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书《相约星期二》封面的话,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到中年,更渴望珍惜人生。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刻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米奇把他对人生的话题拉了个目录,每周二飞到老莫里身边,听他讲述,其实不能叫讲述,叫两个友人之间谈心更为恰当,直到老莫里离开。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一堂关于爱的教育课,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老莫里渐渐影响着米奇,影响着周边的人,我想还有读了这本书的人。
这位叫做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学生,已经成为专栏作家、记者的米奇相约,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一齐讨论“生活的好处”,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好处的人生”这些重要的课题。从第一次相约到最后一次见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米奇眼看着他的老师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礼来临。
临终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盼着微言大义的话,你可能会失望的。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理解爱;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职责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完美得多;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应对整个社会……这些极为朴实的话,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谜底其实可能很简单。
但莫里老人并不简单。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着他的时候,他还能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谈到墓地,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就听不见你说话了。”莫里笑了:“到时候,你说,我听。”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论证了人性的完美。一个普通的美国老头,一些普通的话语和生活细节,但是读完却让你怅然良久,这就是《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1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老人,或者说一位老学者生前的14条人生教训。
米奇是个幸运儿,他在短短14周内学到了一些适用于今生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14周里,他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他的学生,听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我们更幸运地在遥远的地方听到了莫里教授的殷切教诲。(是的!我们都是幸运的!)
读这本书时,我仿佛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个轮椅,那个微笑,那个录音机,我听到他说,“我不想让世界恐慌。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平静的心态,然后走。”书中,有很多莫里所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而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淡定。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冷静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哪怕是死亡。当然,莫里教授的话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地方。就像,“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 “活着也一样难过。” “人们把我看作一座桥梁。我不像以前那样活着,但我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 “你知道吗?我死后,你说我听。” “……”很多很多,这些话,这些真心话,值我的命。
莫里的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悲伤。这位终身教师,在他生命的最后14周里,完成了自己的愿望,也完成了所有人的愿望。看完这本书,我深受震撼。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启蒙,莫里的话无疑告诉我们:“就是它了!”
每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死之前,没有人像莫里那样死得有意义,也没有人像莫里那样无私地死去。我想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这辈子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2
窗外,绿草葳蕤;窗内,我困兽般踱步。
为什么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为什么人生的旅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常常这样想。从古代的“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到现在“艺术与文化难以并蒂开花。”我的心中仿佛有一个结,直到我遇见米奇·阿尔博姆。
米奇·阿尔博姆是《相约星期二》的作者。讲述身患ALS,重症的教授莫里·施瓦茨最后十四个星期中,每个星期二为他讲授人生哲理课,从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到最后一个星期二谈论道别,无不散发哲学意蕴。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
在谈论过程中,这个问题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本以为教授莫里会回答“病痛”,“贫穷”,“创业失败”这样类似的回答,而教授莫里的回答是:
“与生活讲和”。
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在莫里的生命最后时光中,他就是这样践行的,他在死亡面前懂得了与生活讲和。他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就在自然的怀抱中讲和。他的世界中: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讲和,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跳出莫里的世界,回到现实生活。前段时间,不少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与素颜和解”的热潮,不少网友都晒出了自己最自然的面貌,深一层说这是“与素颜和解”,更是“与自己和解。”
晒出素颜照,并不是看自己与带妆时差别有多大,而是让自己释怀,每个人都是真实的存在,与其去绞尽脑汁的`想“上帝为我关了哪扇窗”,还不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成长,总要让我们经历许多的事,好与坏,顺心与不顺心,一样都少不了。而正是这样经历,都会成为我们坚硬的铠甲,为我们抵挡人生路上的荆棘。
不论是教授莫里人生的最后时光,还是我们成长的旅途,都要懂得和学会与生活讲和,而不是与生活较劲。
人生是一个不断拾起又放下的过程,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掺杂其中,珍惜所拥有的,忘记该忘记的,不断前行,与自己和解,与生活讲和。
人生就像一场漂泊的漫旅,释怀吧,在这个浪漫的春日。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3
这本书很好读,这种好读是由于每个华章都是莫里教授的口述,而作者也用十分简单的文字去记录,让读者会很简单进入到教授的房间,面临面的坐下来倾听每节课,然后一起考虑与讨论。在这终究的十四周,咱们考虑的即是最简单的主题:自我、逝世、爱情、家庭、金钱等等,老教授以一个行将逝去的人的考虑,期望唤醒或许说是引导咱们去爱惜咱们如今拥有的东西,去爱惜身边的人、事、物。
读完这本书,他并不能带给你格外多的`能量,可是你会记住他说过的话,当你遇到一件工作觉得后悔时,俄然就想到我应该去举动、去改变,而不是持续沉浸在这种心情里;当你遇到和兄弟闹别扭时,你会想到莫里从前由于和兄弟闹别扭,终究却失去了他的友情,然后你会愿意从兄弟的视点去考虑,去解开心结。
这本书是一种最粗浅的道理,它协助你改进自个,找到你现在日子的盲区。我信任莫里老先生期望传播给更多人的,即是用“爱”去面临日子、家人、兄弟,爱惜自个,活在当下。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4
也许是因为人到了中年,最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人要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二十岁左右人最喜欢问的问题。到了40岁,大部分人都很了“入世”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然而,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会悄然从心底冒出来,让我黯然神伤。谁能说清楚这个千古之问?即使是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回答往往非常精彩,但并没有解决我们普通人的问题。临终前,一位老人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人生答卷。
“老人,年轻人,人生课”,这是书《周二见面》的封面。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因为写了余秋雨的推荐顺序,而是因为这句话深深吸引了我。人到中年,更渴望珍惜生命。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老教授莫里的故事。在他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同意他的`学生米奇每周二上一堂生活课。米奇列出了他人生话题的目录。他每周二飞到老莫里听他的故事。事实上,他不能称之为故事。在老莫里离开之前,让两个朋友谈谈更合适。老莫里的谈话平和、善良、幽默,他直言不讳地对他即将死去,让人们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一门关于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身边的教育课。老莫里逐渐影响了米奇和周围的人。我想有些人读过这本书。
这位叫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70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莫里的教授als的病。这种疾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一点地向上蔓延,直到人们无法呼吸。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会眼睁睁地看着身体一点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生活。16年前,他遇到了米奇,他已经成为专栏作家和记者。他每周二见面一次,一起讨论“生活的意义”,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生活”这些重要课题。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一次见面持续了14周。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一次见面持续了14周。米奇看着他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虚弱,直到葬礼来临。
临终老人说了什么?假如你期待着微言大义,你可能会失望。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爱别人,接受爱;他说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世界就会美好得多;他说,如果你想向社会的上层炫耀,那就放弃这个想法,他们仍然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在社会底层炫耀自己,请放弃这个想法,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让你不知所措。只有一颗诚实的心才能让你悠闲地面对整个社会……这些极其简单的话,让我突然明白,人生的谜底其实可能很简单。
但莫里老人并不简单。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他的时候,他还能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不要把我烧过头。”谈到墓地,学生们说:“我会去,但我听不到你说话。”莫里笑了:“你说,我听。”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论证了人性的美。一位普通的美国老人,一些普通的话语和生活细节,但读完后却让你失望了很久,这就是《星期二见面》。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5
人总是倾向于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看到别人谈论深刻的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话题时,总会滋生出此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想法,而这一切,也许只是自己缺乏改变的勇气,我们的教育教授给我们的'并不总是正确的,只有坚强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绝接受,而我无疑是个懦夫。没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以后的车子、房子、票子,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从来不会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过去的两年里,日子过的浑浑噩噩,毫无意义可言。
关于世界我的眼界是如此的狭隘,我的心是如此的小,我对他们毫不关心,即使同情也不走心,爱,这个话题过于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被爱,也许这并不是我失去了爱的能力,而是我处于爱中而不自知。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也许是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未知的世界。
关于自怜只有你觉得可怕时才是真正的可怕
每个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需要这份醒豁。
如何思想,如何评判,都必须自己选择,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决定。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相关文章: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02-08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篇03-16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5篇03-07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篇)03-19
与相约作文400字09-13
与相约作文600字07-22
关于与相约作文600字九篇03-20
与相约作文600字合集10篇02-21
有关与相约作文300字4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