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0:03:15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我们在“主体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在欧美的小学里,学生是从小声的不甚清楚的发言开始起步的,进入初中、高中后,越来越能明确的表达自己。而日本小学的学生从小学闹哄哄的发言过剩到了初中、高中后就变得表情麻木、沉默不语。

  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分析这与追求虚假性的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有很大的关系。学生逐渐反抗这种虚假主体性,就会变现为冷漠的应对方式——不再积极回答问题,课堂表现麻木。

  作者指出,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儒教圈的国家存在把“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课堂呈现虚假繁荣,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虚假的主体性表面下还是以往的追求统一的教学方式。

  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作者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作者认为教师应当以慎重、礼貌、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既要听到学生说了什么,也要听到他尚未说出的话语,理解他的感情与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与他实现共振。作者打了一个比喻,说这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头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

  反观在我们教学中的出现的一些现象,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就已经胸有主见了。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表面上是在听,在归纳,在补充,实际上很多时候完全没有领会学生的意思,也不关心他的情感和状态,更不会和学生形成共鸣。面对学生投出去的球,教师从来不认真地接,这也许就是学生不再愿意投球,即变得冷漠、不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的原因之一。

  教师不应该只以学生的“发言”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忽略了他们善于倾听的优点。有些学生看上去发言不够积极,但是他们非常擅长倾听。善于倾听的学生慢慢会发展出很好的语言能力。倒是对于那些不加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倾听的能力。如此一来,教室的言语表现才会丰富起来。这看起来好像与我们的课堂追求相去甚远,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这样的教室里,大家安心、自如地构建彼此之间的关系,即使耸耸肩、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和承认。因为确定的思考容易定型,但不确定的思考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与可能性。

  作者还批评了手势教学等制约学生思考的方式,因为在手势的表意之外可能还存在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的意见。而尊重这些模糊多义的意见,能够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深刻的程度。

  改变教学还需要学校和课程的改变。学校里要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课程的修订也要符合以上探讨的问题,使之具有指导性与操作性。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让我们把改变的种子种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每一次用心地倾听和共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