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读后感

时间:2024-01-15 08:48:37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皮格马利翁效应》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皮格马利翁效应》读后感

  最早知道“ Pygmalion” 是因为看了爱尔兰剧作家箫伯纳的《 卖花女》,又名”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Pygmalion)的神话出自奥维德《变形记》。萧伯纳重拾神话原型创作出了一个自卑的卖花女通过语言的蜕变成为一位敢于追求心中理想的女性。而本书《皮格马利翁 》是借用这个经典古老的神话来解释了许多心理学领域里我们毫无觉察行为背后的潜意识以及这些行为对我们的影响。读完印象特别深刻是.

  1. 投射性认同

  这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行动或者做出反应人际行为模式。这种关系中,“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释放出来的感受一致,且与投射性幻想中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一致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为”。投射性认同的源自内在世界,并将之置于人际关系领域。成为被投射的目标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一点,但是成为他人投射认同目标的人是可能知道的,在投射认同中,接收者被迫对于投射者的投射性幻想做出反应,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接收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进行投射的人感受和内在表象的储存室。其结果形成了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释放出来的感受一致,且与投射性幻想中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一致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为。

  2. 精神分析场景

  psychoanalytic situation它的独特之处仅在于,它把创造的过程当作研究对象。生活中,我们就是简单地、自然而然地做着这样的事情,很少意识到自己参与创造了那些生活在我们私人舞台上的他者,很少意识到我们在别人内心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在跟人的相互作用中创造自己,也创造彼此的关系。就好象我们请人出演我们的剧目,对方也请我们饰演他们的剧中人。我们很少仔细地审视自己在别人生活中的角色,只要对方在我们的剧中表现令人满意。

  3.illusion 幻想

  这是对存在的某种事物的阐释,把意义投入感知到的事物上。能带来安慰的人或者物存在,但是,是我们自己赋予了它意义,才使之能够带来安慰。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是产生于恋爱状态中的幻想。文学巨莎士比亚(Shakespeare)对此了然于心,将其写入了《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之中,利用人们理想化深爱的人的脾性写就了一出喜剧。这些幻想取决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想象他人是我们希望(或者害怕)的那样,可能忽略或者不承认他们做出了不符合我们剧本的行为。

  本书作者把我们的许多行为形容为自己创作的剧本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何尝不是呢?我们在跟人的相互作用中创造自己,也创造彼此的关系。我们请人出演我们的剧目,对方也请我们饰演他们的剧中人。我们很少仔细地审视自己在别人生活中的角色,只要对方在我们的剧中表现令人满意。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书中的比喻与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如出一辙。因此书中得出的結论:我们越接近某人,就越难看清这个人。亲密会搅乱我们的洞察力,让我们自己的内部现实吞没对方。因为舞台上的演员们都是带着面具的,而且角色在变换,因此,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观察另一个人的内部状态,我们对他人所作所为的理解是我们对他们的阐释的结果。

  摘录金句:

  1. 始于一个预期的系列行为,会提高预期实现的可能性。

  2.期待和信任具有一种能量。赞美性期待能产生奇迹。

  3.佛洛依德曾经对潜意识沟通论(unconscious communication)和客体关系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人的所有行为其实是被他人对自己的潜意识所创造出来的。

  4.从唯心主义思考,所谓命运,常常最先来自于他人对我们的预言。我们的人生在这些期待下progress,权威期待的力量则更大。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坚持鼓励,给予正向期待。

  5.从唯物主义思考,记得物理届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转移是具有方向性的,通常是从高势能转向低势能。

  6. 在实践层面,一根绳子绑在白菜上卖的是白菜的价格,一个绳子绑在大闸蟹卖的是大闸蟹的价格。Surround with the wise. 与智者为伍,与善于深度思考者为伍,日积月累,朱赤墨黑,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和我们对他人的期待,相比普通人,就会相互作用到更良层级。

  7.人是过去经验的总和。

  8. 未来是所得期待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