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例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看到这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好奇作者是怎么写一个人的世界。看了前两页,也确实勾起我看下去的欲望。但万万没有想到它讲的是哲学。
在我以为自己看不下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哲学可以这样去学习的。我就像书里面的苏菲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哲学。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也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我们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旁人对我们说,那是马儿,我们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
在高中时,我们要学习政治里的哲学生活,那是四本政治书中最难学的一本。我的.确也很讨厌哲学,太难理解了。但《苏菲的世界》以一种不同的方式,从哲学的角度向我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一直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
读完全书后,我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用一句话说: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一本哲学入门书,激发我内心对哲学无限的兴趣。从书架上拿下,轻轻翻开:
一开始,苏菲收到了两封信,一封问"你是谁?"我自动将自己带入苏菲身上,我就是我呀,几乎在看到这句话的同时便从嘴里冒了出来。不对,我停下思绪能静下心来,让自己从一个角度想如果以前有些时间改变,那我又该在哪。脑子里乱成一团,犹如嘈杂的毛线纠缠一团,毫无头绪的交错在一起,形成一张繁密而不清晰的蜘蛛网。第二封信上写着"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自我呱呱坠地起这个世界便一直存在着,但万物皆有起源,存在即有源头。难道世界是从某种机遇巧合下产生的吗?但毫无疑问,我无从知晓。正是这种猜想与拷问让蒙昧的我逐渐走进了哲学的书中。
追随着内心强烈的好奇,我欲往下读越是心潮澎湃,仿佛如鱼得水。信中的内容仿佛是因为老师在传授知识给你,如"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快习惯了世上的一切,似乎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也因此我们失去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好奇是人的本能,但保持好奇难能可贵。
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他运用了形象的故事将抽象的东西诠释在读者的面前。当我们看到那位无罪的“罪人”宁死不愿践踏雅典的法律,当着友人的面将碗中的毒药一饮而尽时,便不得不感慨他的高贵善良,正直不屈,苏格拉底知道生命终究会结束,但他信仰哲学,信仰真理,不畏惧一切的献出了生命,直至现在也令人肃然起敬。
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很多人认为这类书往往都晦涩难懂,高大上的语言根本不能理解。实际上"最好将小白兔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上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兔子的细毛顶端,但他们年纪越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里会觉得安适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毛兔顶端。"在此可以看来能够爬上毛兔顶端的人寥寥无几,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悟透哲学的真理,但是安分守己,过好每一刻也是时代的步伐。
我们赞美哲学那是我们对知识、对一切我们无法理解事物的追求。我们是渺小的,但我们也在不停地在爬向兔毛顶端,我也只是一个刚开始追求哲学殿堂的小生。
未来宇宙,人生如星辰。有燃烧的恒星旁一颗晕眩的行星,有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规范,在轰然一响后,才明白我们亦是星辰。世界之大,哲学似浩瀚无垠的星空,周而复始,倾洒思想,遨游在哲学中,听一听我们的哲思。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这显然是一部哲学的入门级作品,虽然女主角只是个15岁的小姑娘,但我相信这本书不论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受益颇丰。
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这个经过乔斯坦·贾德巧妙编排的主线把历重要哲学家及重要时期里那些相对晦涩难懂的思想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足见其造诣之深厚。纵观人类的哲学史,感觉就如同印欧文化中强调的轮回一样,从研究自然到个人,又从研究个人到精神,然后又开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回归自我的探寻······
虽然反反复复,但每次都能带来新的观念和新的进步,引导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类历史就是不断的进步,使得人类朝着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人的大脑才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种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觉中诞生,然后通过实践把这些想法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物······
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一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总是想知道为什么,所以不断的探索这个世界,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但是,随着对世界、对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们发现相对于已掌握的知识来说,竟然还有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们仍然无法解释的。
难怪苏格拉底说: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人类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世界,以至于我怀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类灭亡的开始。而这也在提醒我们每个人不要过于习惯身边的一切,不要沉溺于以往的经验之中,用一种好奇的喜欢发问的态度去看待我们所在的世界,这也是《苏菲的世界》要让我们每个读者认识的道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
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当你一次次收到神秘人的奇怪来信,你会将其当做恶作剧而不屑一顾、对于未知感到莫名恐惧,还是会执着地去寻根究底呢?
《苏菲的世界》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讲述的是一位十四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发现信箱里放着一封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有贴邮票的信件,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勇敢聪慧的她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一步步踏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的谜团在她眼前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以前看小说总是去追求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情节以及动人的'情感,可看过本书以后,我却不得不被作者的匠心独具所折服。本书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中,关于兔子的比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打拼,不断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去,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舒服,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享受安逸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种种索然无味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却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我们总是玩笑着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
起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我以为会是像《爱丽丝梦游仙境》这种类型的童话故事,没想到竟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的小说。谈到哲学,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深奥的问题,说实话,在正式看这本书之前,它被我压在箱底有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最近才拿出来。
《苏菲的世界》里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在描述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小说中是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进程讲述的;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式”;作品中通过光着身体的男人,来表现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
而且书中有一部分哲学家我们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比如,达尔文——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篇章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遗传与突变和生命起源;马克思——在欧洲游荡的幽灵篇章里的共产主义、唯物论阶级斗争;伽利略的“惯性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你不光觉得是在学习哲学史,还是在读苏菲这个女主角的探险过程,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种未知吸引着我,让我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苏菲的世界》中有一个关于“苏菲与乔安夜闯‘少校的小屋’”的小故事,这种经历就像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去一些“鬼屋”的地方一样,深有体会,而不觉得枯燥厌烦。
以前我认为哲学离我的生活很遥远,现在我觉得哲学就是源于生活。比如,艾伯特给苏菲写的信提问“鸡和鸡的‘观念’是何者先有?”,这个问题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好奇“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一样难回答。更明白地说:虽然我们思考过哲学性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压抑,而哲学家则不会,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小孩子一般敏感。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苏菲的世界》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的乐章。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级哲学书籍,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一封由一个神秘的哲学导师寄来的信,从此开启了她学习哲学的道路。随着苏菲的经历,一系列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哲学思想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也引起我对这个世界谜团的好奇与思考。
整本书篇幅很长,我前后一共花了两个多月才读完,资料很多,对于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我记住的很少,可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阅读前几章,以为本书的主角就是苏菲和她的哲学教师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觉得诡异,到苏菲十五岁生日的那场哲学宴会上,我才渐渐意识到,本书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本书作者笔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笔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创造出这两个人以及他们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作为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笔下,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感受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明白了自我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们经过自我的努力,最终脱离了少校的控制,获得了成功。这种被创造者逃离被安排的.命运的构思,让我感觉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维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很久以前就被灌输以一种思想,就是哲学书十分枯燥、难啃,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阅读哲学类的书籍,但它给了我惊喜并激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书中的少校笔下的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它给我的启迪却很多,我想,作者用心良苦的构思,或许是要更直观地告诉我们,真实与虚幻其实并没有什么界限。而我们是谁,谁又是我们,我们是否真实的存在,还是如同苏菲和艾伯特一样,只是被一个更伟大的个体所操纵着的一些幻像而已?一切都如同迷一样。但无论如何,即使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世界仍旧存在,地球仍旧旋转,时间仍旧流逝,周而复始……或许这就是哲学吧!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这样评价本书的:“《苏菲的世界》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是啊,虽然初次接触哲学的我还不能十分深刻地理解书中的一些资料,也不能像南先生那样作出深刻的评价,可是,我感受到,它唤醒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7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意义颇深的人类哲学发展史,它延伸出了人们对哲学世界的向往与渴望,对人类自身问题的好奇与不解,它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无知转变为智慧,由困惑到了解自身哲学,本书为我们开启了哲学之门与致知之门。在茫茫大千世界给予人们前进的希望。
《苏菲的世界》不仅是智慧的世界,亦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召唤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礼赞,这种赞叹不是虚无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至高寄托,人们在这种思索方式下总能找到睿智的缩影。使人们不只满足于当下所知,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超乎前人的,他用事实验证了哲学不只是夸夸其谈,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究,是人们的必备饮食、精神营养。
在宇宙的世界里,我们的星球似乎是一个想象力被束缚的存在。认为所有的事物均有其出现的理由,却并未进行仔细地思考。例如:“人是从何而来?”,“生物是如何进化而来?”。就这样,很久以后开始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哲学有时更像一架天平,无论何物放上去,立刻显而易见,无可否认。
诚然,哲学家并不深究“万物从何而来?”这类问题,他们更多思考的是一种东西为什么存在?而自然的形貌又不断改变,他们从事物的机理出发,研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为何会有某一种事物的存在,再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对自然的很多疑虑做出哲学方面的思索,将人们从“人从何而来?”的圈子中释放出来,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构造。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与社会。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物主义占领,对于人们来讲哲学显得太过于飘渺。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讲,哲学是我们的一剂良药,它以某物的本质为药理,对症下药,就好像鲁迅的笔杆子,很深刻的揭露这个世界的假象,让更多的人看清这个世界的美丑。
许多人在迷茫的生存中失去自我,宇宙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是无稽之谈,每个人都是自顾自地活着,用肉体的富足掩饰精神的颓败。从本书的故事来讲,不仅使我们提升对人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知。此书可以提高人心灵的层次,将人们的细末神经通过放大镜无限的放大,最后数清命运的纹理。大多数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才了悟人生的哲学,后悔终生晚矣。我们要尽早探求生命的哲学,充分考量人生的价值,不可惶惶终日,最后无法挽回。
《苏菲的世界》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自然的秘密是说不完的。我们总是在认识自己以后开始关注整个世界,在世界中寻觅新的人生哲学,去用智慧的眼睛观察,用心体会。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
这是很厚的一本书,几乎不能单手把玩着看。只能坐在书桌前,按住书角一页页地读。素雅的文风构造出淡而幸福的乡间生活,书中的小女孩苏菲会偶尔跳出来,仿佛厚厚的窗帘外是一片春光美景。
故事以某神秘人士给苏菲的书信式哲学课开头。曾经在新概念作文上看到一篇名为《少女七格》的文章,也是类似情节。只不过那是短篇,仅有春夏秋冬四章。而《苏菲的世界》则是从人类探索哲学的起源开始讲起:哲学是什么,世界从何而来……还有人类历史上的哲学家及各自理论:从德谟克利特斯、古希腊三贤,到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追随者小女孩苏菲的视角,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带领下走进各个时代的思想演变。自然派哲学家对于物质组成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虽然依据不足,但是敢于想象、敢于表达;凡人眼里的小丑、神明严眼中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却认为自己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样一个被后世认作伟大哲学家的贤人,却还孜孜不倦地向过路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讨教,因为他深知个人的思想敌不过众人的思想。他是不被理解的圣人,却不孤芳自赏,绝不向世俗妥协,这样的坚定与百年前的孔子、四百年后的耶稣不谋而合。所谓圣人与凡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承受了更多痛苦吧。
全书的第二条主线,是苏菲对神秘女孩希德的探索。所有寄予苏菲的生日礼物、卡片,全部都写着希德的名字。越到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离奇的事情就越多。原来苏菲只是书中的人物,是希德爸爸给希德写的哲学书中的人物。苏菲是,艾伯特也是,苏菲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过是被人创造出来的。可是他们不甘心,想要反抗。书中的人物该如何反抗创造他们的作者?就好像人类如何违抗上帝一样。世界就像一个同心圆,层层叠叠。我们被创造于此,也可以创造世界。被我们创造的世界中的人们也可以创造属于他们的世界。苏菲和艾伯特,他们最终引开了作者的注意力,逃到了永恒之乡。对于这一段我并不十分理解,或者说,无法用我现有的知识作出合理解释。真的有永恒之乡吗?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命运的反抗真是无处不在。
作为对父亲戏弄书中人物的小小惩罚,希德埋下各种线人,假装父亲正在被监视。父亲“监视”着书中人物,希德“监视”着父亲,层层叠叠。
即使苏菲只是书中的人物,但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已经渐渐独立出自己的人格,甚至逃离出来。那么仿佛是真实存在于世界的我们,是否也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9
真实启蒙之于人,犹如阳光之于土。
读之甚晚,颇有遗憾。
哲学内容往往晦涩难懂。这本书大半部分是以给一个14岁的女孩教学的口吻来写的,所以在讲述哲学时举了许多贴近的例子,脉络清晰,内容易懂。这本书的表达方式也非常有意思:转述以及转述别人的转述。席德的父亲通过写给苏菲的信纸将哲学基础转述给席德,同样,乔斯坦·贾德通过席德的父亲,将哲学转述给真实世界的我们。转述的魅力在于,乏味的教学时间将掺杂着各种出乎意料的故事,我们时刻抱有期待,抱有疑问,抱有惊喜。所以读这本书就会有拆俄罗斯套娃那般的新奇感。
教科书总是让人看着想打瞌睡的。《苏菲的世界》包含的哲学内容不亚于一本哲学入门教科书,但是就因为作者的别具匠心,每上完一段课程,我们都期待着下一段课程将是如何呈现。它的情节独特又丰富。开头像是童话:14岁的苏菲放学回家,在自家的邮箱里收到了写给她的信。于是苏菲躲在了树洞里,开始了她的哲学课程。授课的过程像是一场侦探剧。信件为什么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邮箱里?小木屋里住着的少校是怎样的人物?席德是谁,和她到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席德的父亲会把信件寄给她,让她转交给席德?又具有魔幻色彩,我怎么也想不到苏菲最后会从她的世界闯到现实的世界。
这本书包含了艾伯特给苏菲上的`所有哲学课程。什么是哲学?在这本书找到的答案是,哲学貌似涵盖了所有。一切解释世界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哲学。生物学如物种起源,天文学如宇宙大爆炸,数学,物理,化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这些大相径庭的学科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因和意义。哲学基础很完整的被呈现出来。阅读时是那么亲切:原来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一切知识,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也因此,《苏菲的世界》在我看来更向一本导读书。你在阅读时很容易发现你喜欢上了上述所说的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知识,并想为之奋斗一生,未来的方向可能因此清晰,那也许也会成为你以后赖以生存的职业。存活于世本就可以成为一个奇迹,我们无法不为生存的哲学而着迷。
如果时间的长度是注定的,我们应该懂得拓展时间的宽度,将生命中美好的东西都涵盖在我的时间坐标里。人活着不应仅仅为免于脆弱的躯体收到伤害,还应探索所有的不明所以,以拥有饱满的灵魂。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
“你是谁?”这就是苏菲世界给我的一个很简单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问题。
就像主人公苏菲一样,在她的生活中简单的语言加上离奇的故事就为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当一本书真正的被读完时你会发现我们对自己都将有一个很不解的'困顿,我们是谁,我们真的存在吗?我们的生命从何而来?我们又将去向何方?有时自己就试问自已,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迄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种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这些问题是那样的深奥,不过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在读书在扩展自己的视野,不论是生命的还是心灵的。
我原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苏菲的世界》用哲学思考着世界,在我们的世界用心过好每一天的生命。欢喜也好哀愁也罢,学着自己书写自己的生命哲学华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
断断续续的20个小时,我试图将自己洗白,置身于每个时代,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中,去了解,去理解。有冲突,很艰难,却总有那么几秒,让我豁然开朗。而后,那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大概就去了我的潜意识里。我,又混沌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的发展史,不,它本身就是。只是用了小说的形式,让我们在学习哲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来一层一层剥开真相,发现故事。这点很赞,我们从未置身事外,我们是参与者。
艾伯特和苏菲,原来他们不过是书中的人物,一举一动都是别人的写作,而这个别人,正是席德的父亲,一个存在于作者笔下,刚被我读完的人物。(而作者是谁,我又是谁,是否存在于某个录像带中,又被别人观看着呢?)我们存在于不同时空中,互不联系,却又互相影响着。
我思故我在。用一颗好奇的心去发现世界,用批判的思考去看待所有看起来正确的事物,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像个孩子般敏感,从此创造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理应有意义。
我是谁?
我们是谁?
是几十亿年前宇宙爆出来的一点火花。
也是星尘。
很美。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有时候我会莫名的去想这些问题,有一天我走进书店,看到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我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点答案。
《苏菲的世界》讲述一位叫苏非的14岁少女,在某一天放学回家,接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按时间顺序学习并了解了人类从古到今的思想历程,从康德,弗洛伊德等等几位大师思考的根本问题。然而,事实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离奇,自己居然是别人虚构的人物!
生命本来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的消失。在《苏菲的世界》中,“巴洛克时期”这一章里,有一首诗“世界是一座舞台,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扮演者好几种角色。”那我们的人生是一部已经写好的剧本吗?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缥缈。”他认为,我们应该要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这件事本身。
中国古代的圣人庄周在梦里遇到了一只蝴蝶,他在想究竟是蝴蝶在他的梦里,还是他自己就是蝴蝶的一个梦呢。《苏菲的世界》让我了解了渣学家的思想,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
故事开始于一位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奇异的来信,来信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而来?”这些看似很寻常的问题中却包含着许多连哲学家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苏菲被这些内容所吸引,开始了她漫长的哲学之路。从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派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三巨头;从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到以英国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从启蒙运动人权对王权和神权的反抗,百科全书派中对于自然和理性的推崇到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个哲学家的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理想;从基督,徒康德的人本主义到无神论者萨特的存在主义。这场跨越时空的哲学之旅涉及到了许多根本问题。也因此引发了大家对于哲学更加深入的探讨。
苏菲的导师艾伯特用一种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引导她去了解西方的哲学史。与此同时,席德的名字也不断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出现在苏菲的生活中,从黎巴嫩寄来给席德的明信片、能开口讲话的汉密士、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这一件件一桩桩古怪的事,仿佛都超出了我们所熟知的常理。接下来的日子里,苏菲也慢慢开始明白自己与导师艾伯特不过是少校书中虚构的人物罢了。
现实让苏菲和艾伯特都悲痛不已,原来他们所经历的不过是少校笔下的一个故事,一个被当做生日礼物且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也正因为此,苏菲和艾伯特决定奋起反抗。
最后,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苏菲和导师逃离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摆脱了拥有上帝视角的少校对自己的控制。
也许我们与苏菲和艾伯特一样,被那些拥有上帝视角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那我们为何不能和他们一样,努力逃脱别人的控制,成为自己的主角呢?《抱朴子内篇》中最早提到过“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散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人的一生本来就转瞬即逝,如果因为别人的世俗眼光逼迫自己成为大多数,压抑自己的天性那就太不值当了。我们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他人而活。我们正年轻,我们有成本在这个年龄去试错,这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这十年对于我们而言,有着无限可能。也许我们现在不懂这些可能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一定不要窝在自己的舒适圈,要去外面看看别的风景,去了解人世的可爱,感受天地的静好和领略岁月的温柔。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懂得我们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缕微光,微弱且渺小。
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惊奇的际遇,我们之前所学、所积累的都只是未来的一个小小铺垫。趁着肩上的翅膀才刚刚长成,我们要不停地向更远处飞,才能变得更加健硕,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和所爱之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
上学期闲着的时候没事,就向朋友借了本书《苏菲的世界》来看看这样一部作品,没想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智慧的结晶。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似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就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与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与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与各种哲学学说: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尽管我心里面想的还有非常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与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本以为这是一本难懂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它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读着读着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记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此以后,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类神秘的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人生的道理,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告诉我们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部作品使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人类文明的痕迹,我们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产物,一个环节,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文明之中。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读这本书也增强了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在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的生活可曾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其中关于宗教的内容,我非常感兴趣,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基督教和《圣经》的内容,我感到在久远的历史年代,那时以色列人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们在摩西的领导下走出非洲,来到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经历了很多变迁。以色列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君王,他们是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他们为以色列民族争取了生存、发展的权利,但后来受到异族入侵,他们的国家破灭,人民被卖作奴隶。在后来,多年以后,他们的子孙再次回到故土。看了这一段,我简直进入了历史的场景之中,历史的变化真是令人难以捉摸。一个民族的历史尚且是这样,个人的历史更是微小之极。
我真的曾经存在过吗?怎样才能证明这一点呢?《苏菲的世界》实在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一本书。哲学给予我们智慧,你也来看看吧,《苏菲的世界》一定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思考与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
作为一个哲学科普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反倒不是那些哲学知识,当然了,如果内容真的是单纯的哲学史科普,它也不会这么出名。
哲学入门不在知识,在于启发。要知道,启发人对哲学的兴趣和告诉别人哲学知识,这两者的差距是很大的。当然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另有大好处——就是它的神奇架构。在于它从开始就设好的那个最底层最大的圈套,读者稀里糊涂就入了套。
在前期,每次出现席德两个字我的心就抽搐一下,忍不住要想,忍不住就要去猜测。这一猜测,就有点侦探小说的意味了,就有趣了。
这本书好就好在有趣。丛林里不时跑出来的童话人物,身边隐隐存在的无形的上帝,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你的生活,来源不明的信件,身份可疑的老师,魔幻色彩的木屋。作者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苏菲所在世界是不真实的。我们为她着急,跟着她一步一步揭露这个世界的真相,扑朔迷离的剧情经过半本书的缓缓铺垫,高潮终于在中段席德的出场一下拉开了帷幕。
现实世界里的少校文字句句惊人,将之前所有的藏着掖着的东西全部揭发出来。可是故事没完啊,而且要命的是,老师告诉苏菲,我们要逃出这个世界!这个有点科幻小说的意思了吧,虽然老实说作者的遣词造句不怎么样,但是情节取胜啊!两线剧情双管齐下,书里书外,虚拟与现实,节奏越来越紧,气氛越来越危险。随着哲学课逼近现代,苏菲遇到的奇幻经历越来越多,直到生日的那天。跟戏剧一样,所有的人全部出场,观众们也能通过书页的厚度推算出来这一幕有好戏看了。这就是夹着腿憋着尿都不能错过的部分。
生日到了,桌子铺好,碟子摆好,衣服穿上,来宾们光彩照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是不是好戏要开始了?告诉你,不行。为什么?男主角还在路上呢。
我们可能在窃笑:这帮人不知道男主角来了之后要乱套。孩子的.事,就从孩子开始。突然间乔安站起来,毅然决然地走到杰瑞米身边,在他的唇上大声亲了一下。BGM响起了!大人们此时十分反常,俩孩子亲吻,双方家长无动于衷。乱了,鸡骨头乱扔,在院子里随便放炮,飞机也来了,人们陷入了狂欢。于是男主宣布,我们都存在于被少校创造的世界。恍若惊雷!
最后男女主角确实是逃出去了,以一种虚无的方式存活在现实世界里,像一个幽灵。算是一个美好的结束。
可故事结束了,我们的故事还没完。你梦里的人会不会逃出来站在你身边?
你会不会只是某个人的幻想之物?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我们会醒来吗?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点点疑惑,哪怕不构成苦恼,不让你疯狂,不让你伤悲,只要你的内心被这些轻轻触动了。那么作者可能就会在世界另一头露出由衷的笑。
这就是《苏菲的世界》,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