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1
趁女儿午休,看了这本《82年的金智英》。
当然会感同身受,虽然我是92年的,但女人的烦恼是不分时代不分种族且无国界的。
家里兄妹多且是女儿身的应该都经历过:从小习惯把好吃的让弟弟多吃,而且弟弟爸爸几乎不用做家务,童年的自己并不反抗还给自己找了好多理由去解释应该这样。
我自己上学时,女老师比较多,很奇怪的是她们大多数偏爱男生,女孩们经常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上所谓教学条件比较好的私立学校,一个班的男女比例大概是9:1。
金智英并非叱咤风云的职场女强人,她是一个工资低于男性的普通女职员,也许有人会说,那她为什么还不甘心做全职妈妈?那么后面又出现了一位心理医生的妻子,她是一位能力高过丈夫的数学天才,却也为了孩子家庭选了兴趣之外的安稳工作。也许又有人说:总得有一个人牺牲,女人适合做这个角色……
是的`,当这些问题发生在绝大大大多数女性身上时,大家便习以为常地认定这没问题呀!甚至当事人也会稀里糊涂地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去抱怨什么。
只是,曾是女儿的妈妈们,要怎样去抚平内心不小心被激起的波澜?像金智英那样,通过病态地演绎着别人的角色去诉说内心的苦楚?或者像那个当了医生的数学奇才妈妈一样,一遍一遍地去解小学儿子的数学题?
小说无解,且很短,短到我以为还没到高潮情节,竟这样戛然而止了,留下的尽是自己对此的思考。
这么一个平常又被人述说良久的话题,该称为女权运动吗?我并不赞同。据我所知,女人并不想凌驾于男人之上,我们只是想,在做女儿做妻子做儿媳做妈妈的同时,做自己。作者:真真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2
82年生的金智英,在曲曲折折,承受了那么多的偏见、歧视、不公之后,终于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深度抑郁到有点人格分裂。
因为她是女孩,所以她不能拥有所有男孩拥有的权利,她的学号必须排在男孩后面,她必须什么都让给弟弟。被男生欺负调戏了也是她的错,谁让她上补习班上到那么晚,谁让她穿那么短的裙子。倾尽全力考上大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受尽歧视,工作了以后也没有男同事那样的机遇——就算她的能力并没有问题。结婚了之后作为妻子的她只能辞职生孩子,做全职妈妈,还要被别人指指点点说她是寄生虫。被嫌弃的金智英的,作为女性的一生。
韩国的男女非常不平等,我在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读这本短短的小说过程中我一直非常的愤怒。我愤怒她遇到的所有不公平的待遇,我愤怒她一直沉默不敢为自己发声,可是看完了我才意识到,她生活的环境已经剥夺了她发声的本领。看到医生的太太,明明是个数学天才却因为婚姻不得不待在家,我想到了《使女的故事》中本来是大学教授的医生,因为是女性而被基列发配去做女佣。而这本书和《使女的故事》构成一种虚构和现实的对应,让我非常非常难受。女明星因为推荐这本书给粉丝竟然遭到男粉丝的极端恶意攻击,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国内的环境要比韩国好很多,但我们依然有太长的路要走。女权主义永远都是平权主义,正是因为不公平,我们才要发声。
愿天下所有的女儿,都能够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3
用了三个小时时间,读完了韩国作家赵南柱所著的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虽然它是一本小说,但里面讲述的关于当今女性生活现状,却是极为真实。很多读者读完之后,说“这根本不是小说,而是我的人生报告书”。
虽然它反映的是当今韩国女性生存的一个现状,但我想中国女性同样面临着其中的一些问题。于是,便结合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些案例,写下了这篇《一个女人的前半生》。
小说背后,引发的思考很多,但却好像又无法言语。似乎只能像豆瓣上的一篇书评写的,说一句“生为男人,对不起,我很抱歉”。
小说的结尾,心理医生在分析了金智英的案例之后,联想到了自己的妻子是如何为了育儿放弃梦想的。但这一番思索却让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带来困扰。下一个人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这才是最让人恐怖的地方所在!
它似乎宣告了:女性要么单身选择职场,实现自我价值;要么选择家庭,养育孩子。二者永远无法兼得。
但我还是认为,在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男权社会中,男性是可以去做更多事情,帮助女性拥有更多属于自身的`权利,实现男女两性的一个相对平等。最简单的,便是在自己的家庭里,尊重自己的伴侣,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帮助她实现更大的自我。给女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她成长的过程里,为她保驾护航,帮她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和认知。代代相传,一切终会变好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4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我们会为悲剧感到压抑对其拥有同理心,或许不是因为悲剧结局本身有多么悲怆,更多的是为其中的人物所动容,所谓命运使然下的苍白无力。《82年生的金智英》之所以能成为亚洲十年来少见的现象级畅销书也是有原因的。金智英的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普通上学普通工作普通婚育,是为普通又大众的典型。其一定程度上隐喻着女性普遍意义上的集体困境,而在这种集体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又是女性的自觉意识,给予人们情绪上的共鸣。最可怕的是这部象征韩国女权运动的小说能让你隐约有种错觉,这不是金智英,这可能是“我们”。
另,关于很多非议作者格外偏爱女性、诋毁男性,也曾有统计被拍为电影的《82年生的金智英》韩国电影评分出现严重两极化,女生评分十分男生零分,亦是备受争议,声称这是“被害妄想症的狂欢”。而“女权主义”在现今网络社会中,算是个饱受污名化的词,我们习惯性将其视为女性特权的`代表(事实上是男女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同时我们忽略了这个词在19世纪曾是多么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人们将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视作其是否文明的标志,妇女解放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又有多少人为“平等”喜极而泣。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5
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男女平等,相比之前已经很好,但要完全做到我觉得还得再过个好多年。因为天生男女生理构造的不同,女人容易被当做弱者,所以男人容易轻视,而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示弱。撒个娇,流个泪,卖个萌,男人基本上容易买账。因为这种个体的大部分存在,所以一部分强调男女平等的女性遭受很多的轻视和偏见。
生孩子是女人的能力,但别把她当成是一种义务。女人生下来不是成为某个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男人在事业上拼搏,大家都说事业有成,而女人为事业打拼,最后还总是会听到“女人不用那么拼,最重要是找个好老公。”“事业有成又怎么样,还不是嫁不出去”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说实话听的真的很烦。女人的意义就是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将孩子扶养长大,如果孩子没教好,都会指责母亲的没用。孩子难道就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吗?无论说多少次男女平等,却始终不能。
真希望能看到真正男女平等的一天。
做为人生活在世界上本就不容易,不分性别,别再说女人命好不用工作在家干活。大多现实的情况是女人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父亲宛若死了一般。女人说一句不容易就是女权,男人对女人拳打脚踢就是释放压力,理所当然。
这社会畸形的令人可怕。
人长了脑子还是用来好好生活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6
看了这本书两个想法。
首先,虽然是说的普遍全球的男女平等问题,但这里暴露的更多的是韩国自身的问题。加上最近爆发出来的崔雪莉问题,这个被财阀垄断的资本国度本身阶级流动就相对固定,思想的封闭更是循环在各个阶层,女性的奴性根深蒂固,虽然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有所反抗,但仍旧止步不前难以改变。女性的出路和价值被更多指向了娱乐圈,指向了“饥饿游戏”里的潜规则(与文本无关不多说),指向了家庭内部自我身份的确立,指向了相夫教子的偏安姿态。(韩国近几年给人感觉真的快完了)
然后是对这本书提到的几个时间段的不平等事件。幼时的男女顺序问题,求学的`工作导向问题,工作期间的孕期问题,生育后的家庭分工问题……这大概是每个女生都会经历的问题吧,着实难以解决。但我感觉韩国那边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更多是在于①财阀垄断背景下的家族继承传统影响全国范围的家庭内部思维②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让男性身份再次突出③男性的理所当然④女性对女性的谴责压迫……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男女无法真正平等。因为当你提及到“追求”男女平等,这世界便已经不平等了。真正的平等应该是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实践,而不是嘶声力竭却无法改变的痛苦追寻。(当然我们是需要把平等吼出来,那种“If its not me who?If its not now when?”的坚定绝对不能退缩)
读书少的幼稚想法,轻喷。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7
文笔一般,每个情节都过于简单和脸谱化,内容倒是很有意思,值得探究。
从小到大,没有人会因为我们是女性而优待几分:高考不会因此降分录取(相反,有些专业还会因为男生少而对男性降分,呵呵);找工作时,虽然中国的职场性别歧视不如韩国那么严重,但大多数工作中也绝不会因为我们是女性而优先对我们开放。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同龄同阶层的男性,一个个成了香饽饽,而女性却被传媒污名化为“剩女”…
作为一名工作职位叫做scientist的女性,我是幸运的——作为家中独女,有通融开放的家长引导,也不常被逼婚。可是我周围的小伙伴们呢?小时候成绩高高在上、让我仰视的`同桌,从鼎鼎大名的大学毕业,结婚生子,毕业十多年后也只是在外企做个秘书;当年无话不谈的好友,为了“嫁出去”,甘心嫁给从智商到家境到工作乃至身高都不如自己的相亲对象,老公可以借口自己工作繁忙夜夜晚归,她赚着比老公多了近一倍的工资却要为孩子和家忙里忙外…
听闻这本书和相关影片在韩国引起巨大社会波澜。以“理性”著称的知乎近两年来也常常给我推送与性别对立相关的文章。看到这些,我忍不住想,那么多人忙着结婚、哺育后代,可如果大家的后代面临的是一个如今天一般、比我们小时候的性别平等环境更倒退的社会,那为什么还要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8
第一本韩国文学作品,最近的热度很高,也追了下潮流。
在当时的韩国社会里,女子处于一种较为糟糕的环境里。金智英的母亲早早就为家计、为家里的男丁奔波努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丝毫得不到众人夸赞,所做的一切都成了哥哥的功劳。结婚后也要忙于家务并照顾顽固的婆婆,没有怀上男孩就像是犯了莫大的罪一般,甚至一个人去医院拿掉第三个女孩,唯一的温暖竟来自于医生的问候关怀。
她明白自己的一生丧失了过多本该属于她的美好,所以她尽量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创造更好的环境,鼓励她们追逐梦想,但悲哀的是最后也只是清醒的走入绝境。
所谓的成长不过是在逐渐的失去自我。
现在女性的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还是承受了许多没道理的恶意。
如果恶性 事件出现了,还是有很多充满恶意的声音在叫嚷着:“谁叫她们这么晚出来呢?”“谁叫她们穿的这么暴露呢?”总有各种不检点的罪名冠之于受害者。女孩在白天穿着整齐规矩的出门就能保证没有侵害吗?不然。
“她很漂亮”也可以成为犯罪的'理由。
正如书中金智英下完补习班,男生尾随她的情节中说道:“她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不能不看见,女性权利提高的同时,那些过去的观念思想仍然存在。现在仍然有许许多多的金智英,她们被时代束缚、被观念绑架。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少些难过,少些痛苦,少些疲累,不再忍气吞声,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愿我们都不是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9
韩国的社会问题,客观来说像是比中国更加严峻,但这不代表中国文化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如此包容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发声。
我家里两个女儿,我和我妹妹。对重男轻女的第一认识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不愿意照顾我,她要照顾我爸爸哥哥的儿子。愿意给爸爸哥哥的儿子买糖,而我的糖是之后妈妈知道后留钱给奶奶才开始有。好在生活在观念日益改变的`江浙沿海地区,家长的想法也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再次意识到性别问题的时候是大学,武汉。一个班级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但居多来自湖北省各个市。4年的大学生涯,年年投票选出来的班长都是男性。不是那种巧合性。像是对性别的约定俗成。
对于职场要是在20xx新年伊始之前,我可能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性别困惑。一毕业选择了上海,是那种能力说话的地方,女性在职场风生水起。20xx年底,考虑结婚的问题回家发展,开始投简历、面试。而面试官一定会聊到的话题,不管是直接还是侧面,结婚后多久要孩子的问题。说白一点,如果近期要孩子我们不要你。
所以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最后,无关本文,因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用文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因为要是没把想讲的话说出口,之后一定会有说不完的委屈和愤恨。
下次记得讲出来,亲爱的。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10
“很显然,金智英的遭遇并不仅限于韩国这个地域文化圈,实际上,在早期华人社会里也一直存有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风气。早期的欧美国家的女性同样有着和男人地位悬殊的问题,当今世界上有些国家甚至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仍旧极度保守,限制重重,只是环境背景不一样、问题改善速度不一样罢了。
在韩国,许多人为这本书贴上了女性主义标签,有女明星甚至因为表示自己读过这本书而引发韩国男性的强烈不满,惨遭攻击,也有人刻意将这个主题改写成男性版,试图引发男女对立。读者们纷纷呼吁,希望不要再让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陷入绝望,而阅读这本畅销书的主要读者群也为女性,上述这些都一再显示韩国社会仍需加紧脚步改善性别歧视问题。我不禁想起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曾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所说的话,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
‘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地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you are a feminist)。这段话言犹在耳,期盼这本书在华人圈能有更多男性读者,让男性对女性的处境能够有所了解,相互体谅,帮助彼此。
阅读到最后,你甚至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金智英,还是金智英其实就是自己,因为她的.人生正好如实地呈现着‘身为女性的人生’。也心知肚明,光靠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是找不出解决对策的。所以我希望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思考,寻找方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11
一开始的时候对本书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写的是韩国80年代女生的成长经历,对于出生在上海、从小就被反复教育要让女生照顾女孩子,家暴女人一般都是新闻里的事,身边大部分包括老爸都是妻管严的我来说,从来不会觉得有啥性别歧视。但慢慢看下去,才发现那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言行可能就是整个社会固化的歧视思维。已经下载了电影还没看完,但感觉这个故事还是看书体会会更深。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金智英的女领导甚至金智英本人不是打工的,而且企业创始人和经营者,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怕后面各种所谓的女性专有问题发生不招聘吧,说是歧视;招聘了吧,经期、生育、哺乳、教育假期是必须的,可正在做的那些工作和项目呢,总不见得和客户打招呼,暂停2年之后再重新来吧?我觉得不能由企业而应该在国家层面综合考虑,否则对企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因为包括这本书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呼吁宣传,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老了以后,这本书里所控诉的`社会环境改善是可以期待的。目前我所能做的,就是比金智英的老公更能换位思考,更为体谅兼职在家带孩子的爱人,为她持续创造各种更舒适的氛围。并用自己的言行向身边的人表明态度:女性在各方面都应该有选择权,女性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丝毫不会少于甚至可以基本肯定多于男性。男生照顾女生,是天道。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12
这是一部讲述韩国女性地位低下和权力被剥夺的书,里面揭示了许多韩国社会中对女性不平等的现象。虽然本书是以金智英的个人生活为例,从她出生的生活一直写到为人母,直到现在,然而就像看过这本书的许多韩国女性一样,她们觉得自己就是金智英,自己遭遇的事情与她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本书例举了金智英从高中生活、职业生活与家中生活的几个例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女性在韩国社会中被歧视,或者说放在次于男性的位置。例如上学时男生学号会被排在前面,男同学欺负女性是喜欢她的表现,甚至到了尾随女生而没有法制去保护的局面。到了求职季,女生被许多公司所歧视,怀疑她们生孩子后的工作能力和时间,给与的'工资和机会也都比男生少。
到了结婚后,更要把自己的生活让位于老公和孩子,舍弃了职场生活的女性,反过来还要落得被男性和社会嘲笑的地步。女性在很多方面受到了社会的限制,并且是潜意识当中认为女性天生的职责就是在家带孩子,在外拼搏和挣钱以及事业上发光发热是男人的事情,与女人无关。这种社会上潜意识当中对女性不平等的定位,才是韩国这个可以被称为男权社会的问题根源。
然而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女性的权力虽然有所加强,但现在也是在男性的管控下,在本书的最后金智英仍然也没有逃脱这个权利不平等的怪圈。我作为男性,的确吃了许多性别上的便宜,尤其在最近的找工作中,男性自然地被认为能够胜任工作,持续性地作战,而女性往往成为第二批当中的候补。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仅仅是因为天生的性别差异,我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能够获得这么大的优势,是我的幸运,也是对占人口一半的女性的不幸运。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相关文章: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04-28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精选28篇)04-14
虎英公园作文04-15
智话题作文(精选43篇)11-28
智救小鸭小学作文02-14
高三作文:勇与智12-19
智救小燕小学作文08-10
游虎英公园作文01-22
虎英公园作文8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