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6-20 16:44:07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8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8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前几天,听老师说,星期六上午,四(5)班李老师要给我们讲《三国演义》的故事。我们兴奋不已,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这个时刻。

  一大早,我便来到学校。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四年级组便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多媒体教室听老师讲故事。

  老师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段,“过五关,斩六将。”同学们听得都很入迷。故事主要讲了,刘备投靠袁绍,曹操让关羽杀掉袁绍手下的几员大将,关羽不忘旧主,带头刘备的两位夫人去找刘备。曹操想留住关羽,可关羽知道他的地界线管理很严,关羽便带头两位夫人连闯了曹操的五道关口,杀了曹操的六员大将。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的感受很深,我非常佩服关羽这个人,他武艺高强,对旧主重情重义。我对曹操也很敬重,他重视人才,说话非常守信用。我想,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有一身本领,能得到别人尊重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看过许多书,有人物性格鲜明,通俗易懂的水浒传;有凄美缠绵的红楼梦;有精彩有趣的西游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气势磅礴的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了三个平民结拜为异姓兄弟,经历坎坷,成为三位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那位长须赤面的关羽。

  关羽,字云长。他策马横刀,驰骋沙场。他是多么勇敢无畏啊!他轻轻捋捋长须,提刀上马,片刻间华雄人头落地,杯中酒还是温热的;他面容平静,赤裸臂膀,一点都看不出华佗在给他刮骨疗伤;他手提青龙偃月刀,身下骑着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他单刀赴会,一点都不害怕……他不仅勇敢,还十分忠心。他败走麦城,但还是不肯投降,他忠于刘备,最后惨死,成了无头鬼。如果他投降了,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历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曹操十分器重关羽,一直想把关羽收入麾下,还给了关羽许多金银珠宝,连赤兔马都送给了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曹操对关羽的`好可以和刘备相比了。但关羽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始终没有背叛刘备。如此重情重义之人,世上难有第二个呀!读到这,我不禁感叹:我们总会被一些事物所迷惑,而放弃了自己的初心,我们应该向关羽学习,不忘初心,将这种恪守与坚持的精神传承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对人物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如对刘备的描写体现在“仁义”二字上。刘备兵败后,带着百姓一起逃难,众将劝刘备弃民逃难而刘备去却说:“你等欲陷我于不仁不义乎?”而对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则用奸雄二字来描写。曹操虽有远大的志向和聪明的'头脑,但为了实行自己的霸业,不惜杀害忠良无数,还狂妄地高呼:“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人物描写观点鲜明。

  在三国故事里,浮现出许多英雄好汉。他们杀敌报国,却都战死沙场。这本小说随处贯穿着“忠义”二字。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这些肯为了兄弟、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非常伟大,就像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就是英雄气概!)当震天的战鼓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时,大丈夫当挺身而出,以身殉国。

  “滚滚江水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当战场上最后一缕硝烟散尽,我们不能忘记那群雄逐鹿中原的过往岁月。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巨著再照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晋武帝登基建立西汉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

  《三国演义》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敬仰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计多端的曹操、勇猛无敌的赵云……但我最喜欢那个义薄云天的关羽。

  “桃园三结义”之后,关于始终尽心竭力地辅佐大哥——刘备。一次战斗中,不被的妻子被俘,为了保护嫂子,关于与曹操约法三章,暂时归顺曹操,只要有刘备的下落,他就会离去。曹操喜爱关羽这个才干,两年中、对关羽极尽思宠,礼遇有佳关羽都不为所动。一听到刘备的消息立刻“挂了印封官”,回到刘备的身边。但他也很感激曹操,华容道上,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而逃,关羽守在这里悄悄放走了曹操,报答了他的私情。这样的.英雄成为了我的偶像。

  我想:以后我也要成为像关羽一样重情义的人,这就是我的志向。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今天这一回讲了袁术派大将纪灵领兵十万去攻打仅有五千兵马的备,但因吕布劝和,纪灵退兵了。袁术又命张勋带领二十万大军,自己率兵三万攻打徐州。而吕布又利用袁术的大将韩暹、杨奉对袁术的不满,里应外合,把袁术打得逃到淮南去了。

  说起来,吕布这次真是有功,要不是他的劝阻,刘备他们早就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二十比一的兵力比例,谁去都会吃不消的。再说吕布也令袁术嚣张的气焰减少了许多,让他落荒而逃。不过,还是吕布劝和的功劳大一些。(当然,我是站在刘备的角度讲的。)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同学们偶尔会发生一些小矛盾,这就需要像吕布那样的同学的劝解,才能够化解冲突。毕竟,同学打架打得鼻青脸肿并不是什么好事。

  有人闹矛盾时,最需要的就是劝解,只有劝解才不会让矛盾越闹越大,不闹矛盾自然是最好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6

  8月31日夜读《三国演义》第一回,东汉灵帝时期,天下渐乱,时有张角黄巾军起义。

  刘、关、张三人忧心天下,胸怀大志,于桃园结义,受商人资助,集结涿县民众投奔幽州太守刘焉,征讨黄巾军立首功。战友卢植却遭人陷害,由董卓代其职,败,获刘、关、张三人所救。三人无官职,遭到董卓轻视。张飞气愤,便要提刀杀董卓。名句“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事件:卢植遭人陷害,张飞欲救,被刘备劝下(“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深刻体现刘备与张飞的性格,张飞鲁莽冲动,刘备顾全大局却又较懦弱,是以后故事发展的一个包袱,不知判断是否正确。

  另外,曹操出场,介绍生平,引名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青年曹孟德有权谋、多机变,任县令时颇有治理之手段。(佩服

  读第一回感触不深,所以记录比较少,这一回应是比较重要的.,时代背景、重要人物出场,刘备、张飞、曹操的基本性格在短短一回中显露无疑。或许以后回过头来看看,会有更多话想说。

《三国演义》读后感7

  现在我读完了《三国演义》,是公园前二百多年的故事,三个国分别是魏、吴、蜀。魏国是220年到265年;吴国是222年到280年;蜀国是221年到263年。

  里面讲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斩了黄巾。随后又出现了曹操、孙权,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蜀国被魏国灭掉,而魏国、吴国被晋国灭,晋国平定了天下。 里面最主要讲的就是蜀国。他们几乎打的.全是胜仗,还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杀死的别国将领最多,但是他们也没活多长时间,关羽是中了敌人的圈套;张飞是被两个小将杀的;赵云是老死的;马超是病死的;黄忠是中箭而死。不过诸葛亮很聪明,把许多人都归到他们国了。 魏国的王是曹操,他很奸诈,但因为不肯治病而死。曹丕接了王位,但不久病故。 吴国的王是孙权,他活了很长时间,而且吴国是最后一个灭亡的看来吴国还是真的很不错的。 还有一些人有一些品质:比如关羽很忠勇,张飞很正直,曹操很奸诈,典韦很粗暴等。 从里面我还学到了两个知识:光有勇不行,还要有谋和要团结协作。 里面的内容真精彩。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我读完三国演义后,觉得诸葛亮很聪明,很喜欢诸葛亮,刘备和孙权决定一起攻打曹操,可曹操有许多士兵,他们只能用种种办法来打败曹操的军队。周瑜派庞统去说服曹操,让曹操把船连在一起,好让刘备放火。曹操的士兵便死的死,伤的'伤。曹操的士兵就很少了。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有一次,周瑜和诸葛亮打赌,周瑜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如果造不出来,就要砍头,诸葛亮使用了‘草船巧借箭’的方法。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几条船,上面扎满了稻草人。那天雾很大,曹操不敢轻易出门,便叫人往稻草人上射箭,稻草人的正面都插满了箭,诸葛亮把船头掉过来,射着射着,另一头也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要士兵们喊:“谢谢您送我们的箭。”诸葛亮把一捆一捆的箭给周瑜,周瑜数了数,十万支箭只多不少。周瑜想:诸葛亮真是聪明过人,便就跟诸葛亮聊怎么打败曹操的事情了,再也不提那些事了。

  我觉得诸葛亮很聪明,可我却做事却不动脑筋。以后诸葛亮就成了我的偶像。《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3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4

《三国演义》读后感12-30

《 三国演义》读后感02-15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2-19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18

三国演义读后感【热】01-09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01-09

三国演义读后感【荐】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