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时间:2024-08-16 05:43:56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商70多个年头,经历众多坎坷周折,但这位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身“经世济民”的理想。这本书刚刚开始读,对松下幸之助本人谈不上太多的了解,但依然有很多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龟师-父对他的评价:“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坚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其实每一个干事业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只在于他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事业以及他是否以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

  从小定下志向,这是松下最为宝贵的财富。现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好多年尚无法给自身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一任光阴蹉跎。松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给他训示:“要发迹啊!伟大都是自从小做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我认为这事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松下在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因为失意而反复叮咛的话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动力,尤其父亲在松下12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样的叮嘱更成为了一种遗志,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激荡充斥松下的耳际。

  机智过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脚踏车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每年还稍有结余的6年学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个荒谬的计划”—从事电器事业,时年15岁的他,也就是在1910年日本产业界进入第二次革命阶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觉乐观地预测到电机事业的未来,你能说是纯属偶然?或是学徒生涯历练的`火眼金睛?不,我认为更多的是天分,一个商业奇才的天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看到电机事业的美好前景,因此立志到了大阪电气公司,吃苦耐劳又聪颖好学的年轻松下22岁就做到了电气公司的检查员,但又是在这一事业巅峰时期,他辞去这份好差使,决心自立,此时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师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研发电灯插座了。一切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完全吻合他从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又要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时机,一切的行动和决定年轻的他仿佛手到擒来,让人肃然起敬。

  从决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订单,这是一个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过程,用凤凰涅槃形容我想一点也不为过,他写到:“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也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担忧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这种坚持是鲜有人为之的,看到这里,除了感觉到震撼,你还能做什么呢,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难跟他比起来,还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订单起之后的工作,我们可能会了解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触也能感同身受,例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4.对卖不出去插座不悲观,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引来了底盘的订单。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

  上面一个感悟说要坚持,这里就要“推翻”了。执着和执迷,虽然字面意思很相近,但却意义不同。做工作或者任何事情,不可轻言放弃,要有强烈的执着信念,当然如果发现方向是错的,就不能再执迷不悟,要有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做生意是: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都能巩固进展的基础。

  以上是松下先生的原话,我最喜欢的一句: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换在工作上,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是相对应的。执意进取、拼搏向上,也正是我们碧桂园优秀人才中十大关键素质的要求之一——不畏艰难。在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对待,总会有成果。

  6.如果在我忙得团团转,穷的要命的时期,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会怎么样呢?也许为了照顾孩子而不能专心做生意,在发展上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这段话是松下先生在描述结婚7年后喜得第一个孩子时写下的。这件事情和我们在职场上,尤其是职场女性,啥时候生娃也很相似。在事业上升期,到底是选择先结婚生孩子,还是晚点生孩子,对大部分女生都是一个考验。仿佛你选择了早早生孩子,工作上就会被拖累,无法专心投入工作;你选择事业稳定也许到了30几岁要孩子,又会面对身材不好恢复或者被人替代。不过松下先生的这段经历倒是告诉我们,在没有足够资金养活孩子的时候,最好先打拼事业,等到做好了准备,再迎接孩子的到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2

  近日来有幸拜读松下先生的自传,觉得甚有裨益。松下先生不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可为我等志在行商者之辈的楷模,今天就略略聊聊在他身上吸收的养分。

  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自然是其为人。虽然出身贫寒,但松下先生,从不曾自暴自弃或自我怜悯的怨天尤人。与之相反,松下先生一生态度积极,勇于进取。不然日本国学徒成千上万,比他出身好的更是难以计数,怎么轮到他出人头地。另外,松下先生虽然收得正式教育不多,但为人智勇双全。无大智,则其不能识天下之道而弃自行车而选电气;无大勇,则其不会放弃待遇优厚的小白领下海创业。这种见识上的卓越还体现在他的历史观上,如对传统日本文化的尊重。另外,松下先生韧劲十足,颇有劲松之意,即使创业初、二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也坚持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而最难得的是,虽然身价亿万,但松下先生从不曾得鱼忘荃,一直记得“饮水思源,可赛矿泉”之理,努力回馈社会,颇有卡耐基等人的古风,可谓德輶如羽。

  松下先生的做事充分的体现了其为人。他做事并无邪门歪道,苞苴公行一事亦不曾见。松下先生之所以成功,完全在于其做事的态度。虽然松下先生不喜自诩,对自己的成就笔墨不多,从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就知道他做事态度认真,不怕麻烦。不管是年纪轻轻就成为电气公司的管理人还是从自行车行跳槽或离开电气公司创业,都能看出此人做事甚为努力(即永泽口中的努力)。松下公司能够成功非咄嗟之功,能够数十年于一日的努力工作,实在让人钦佩。

  而能够使得松下先生如此独树一帜的,要数其理想和哲学体系。松下先生虽然正式教育受得不多,但一生孜孜不倦,虚怀如谷,即使功成名就后亦是如此,可以算是“(死)读书”无用论的楷模。先开始做生意,其目的自然是赚钱,而松下先生这一点做得很成功(按《公民凯恩》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如果只想赚钱那么其实并不难,虽然我其实觉得挺难的')。但挣了钱之后做什么,其实是有点难的。松下先生富甲天下,也可以和中国很多富人一样找小姐、买悍马,而且可以找一打美女、买百辆悍马,但这并不是他的目标。他的自传中,甚至很少提及个人财产。

  这也就是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一点。他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看似一小步,其实是东亚商人走的一大步(和Armstrong登月一样)。在“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人地位不高,士农工商中居末席。虽然对有一技之长的人士更重视,但受中国影响,日本(尤其是江户时代受朱程理学影响)的社会情况也差不多。士是用来治国平天下的阶层,所以受到尊重;而虽然大家都爱财,但一提钱还是俗了,所以商人地位不高。

  这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企业家(Entrepreneur)是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实干精神和能力使得他们成为了西方社会中的士。松下先生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完美的融合了这种西方理念,突破了东亚文化中“商”的瓶颈;他的自来水哲学讲的就是让所有商品都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利便宜。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其能够不断努力成为杰出企业家。钱不是目的,只不过是手段。

  但在吸取西方养分的同时,松下先生又处处体现了其儒家思想的本质。比如,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但松下先生最重视的却是本分和责任;他认为,每个人不需要多做,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份内之事(不论是作为商人、丈夫、家长),那么社会就能完美的运转进步。松下先生的儒家思想还体现在其家族式的管理。之后即使在亏损时也不裁员、照顾员工的老板,才能在被美国人罢免之际得到万人签名的支持。松下先生做的,并不是全盘否定东亚文明或全盘西化,而是求同存异、兼收并箸,真正做到了张之洞的“国学为本,西学为用”。

  松下先生能够融合东西文化的本领使其是成为了一个胸怀天下的仁者。比如他在日本人口稀少的地区办工厂,就算少挣些钱也要维持社会稳定,这种社会责任感在西方也不多见,而中国直至今日还几乎没有。同样是去美国参观,我国不少领导看到的是赌城的金迷纸醉,而松下先生看到的是美国的现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作为日本人的他的自愧不如,想到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员工乃至更多的日本人获得比美国人更好的生活。

  松下先生通过脚踏实地做事达到了大辂椎轮的效果,其人和其文一样,虽然朴实无华,但其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实话,这种实干精神正是我国套牢股民们所需要的。与其投机倒把、在亏损时就指望政府(完全不可行,但此处恕不赘述),不如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挣钱来得踏实。只要每个人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中国就有复兴的一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3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己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

  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4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因此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身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身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身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升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身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但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

  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升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推动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09-20

我的自传小学作文02-05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02-05

《从文自传》读后感12-22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02-24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02-02

我的自传初二作文06-02

自传作文初二优秀06-24

初一作文我的自传04-2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商70多个年头,经历众多坎坷周折,但这位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身“经世济民”的理想。这本书刚刚开始读,对松下幸之助本人谈不上太多的了解,但依然有很多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龟师-父对他的评价:“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坚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其实每一个干事业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只在于他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事业以及他是否以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

  从小定下志向,这是松下最为宝贵的财富。现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好多年尚无法给自身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一任光阴蹉跎。松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给他训示:“要发迹啊!伟大都是自从小做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我认为这事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松下在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因为失意而反复叮咛的话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动力,尤其父亲在松下12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样的叮嘱更成为了一种遗志,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激荡充斥松下的耳际。

  机智过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脚踏车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每年还稍有结余的6年学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个荒谬的计划”—从事电器事业,时年15岁的他,也就是在1910年日本产业界进入第二次革命阶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觉乐观地预测到电机事业的未来,你能说是纯属偶然?或是学徒生涯历练的`火眼金睛?不,我认为更多的是天分,一个商业奇才的天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看到电机事业的美好前景,因此立志到了大阪电气公司,吃苦耐劳又聪颖好学的年轻松下22岁就做到了电气公司的检查员,但又是在这一事业巅峰时期,他辞去这份好差使,决心自立,此时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师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研发电灯插座了。一切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完全吻合他从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又要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时机,一切的行动和决定年轻的他仿佛手到擒来,让人肃然起敬。

  从决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订单,这是一个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过程,用凤凰涅槃形容我想一点也不为过,他写到:“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也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担忧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这种坚持是鲜有人为之的,看到这里,除了感觉到震撼,你还能做什么呢,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难跟他比起来,还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订单起之后的工作,我们可能会了解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触也能感同身受,例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4.对卖不出去插座不悲观,仍然苦心继续努力,引来了底盘的订单。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

  上面一个感悟说要坚持,这里就要“推翻”了。执着和执迷,虽然字面意思很相近,但却意义不同。做工作或者任何事情,不可轻言放弃,要有强烈的执着信念,当然如果发现方向是错的,就不能再执迷不悟,要有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做生意是: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都能巩固进展的基础。

  以上是松下先生的原话,我最喜欢的一句:生意是拼出来的,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换在工作上,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是相对应的。执意进取、拼搏向上,也正是我们碧桂园优秀人才中十大关键素质的要求之一——不畏艰难。在工作上下功夫,认真对待,总会有成果。

  6.如果在我忙得团团转,穷的要命的时期,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会怎么样呢?也许为了照顾孩子而不能专心做生意,在发展上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这段话是松下先生在描述结婚7年后喜得第一个孩子时写下的。这件事情和我们在职场上,尤其是职场女性,啥时候生娃也很相似。在事业上升期,到底是选择先结婚生孩子,还是晚点生孩子,对大部分女生都是一个考验。仿佛你选择了早早生孩子,工作上就会被拖累,无法专心投入工作;你选择事业稳定也许到了30几岁要孩子,又会面对身材不好恢复或者被人替代。不过松下先生的这段经历倒是告诉我们,在没有足够资金养活孩子的时候,最好先打拼事业,等到做好了准备,再迎接孩子的到来。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2

  近日来有幸拜读松下先生的自传,觉得甚有裨益。松下先生不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可为我等志在行商者之辈的楷模,今天就略略聊聊在他身上吸收的养分。

  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自然是其为人。虽然出身贫寒,但松下先生,从不曾自暴自弃或自我怜悯的怨天尤人。与之相反,松下先生一生态度积极,勇于进取。不然日本国学徒成千上万,比他出身好的更是难以计数,怎么轮到他出人头地。另外,松下先生虽然收得正式教育不多,但为人智勇双全。无大智,则其不能识天下之道而弃自行车而选电气;无大勇,则其不会放弃待遇优厚的小白领下海创业。这种见识上的卓越还体现在他的历史观上,如对传统日本文化的尊重。另外,松下先生韧劲十足,颇有劲松之意,即使创业初、二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也坚持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而最难得的是,虽然身价亿万,但松下先生从不曾得鱼忘荃,一直记得“饮水思源,可赛矿泉”之理,努力回馈社会,颇有卡耐基等人的古风,可谓德輶如羽。

  松下先生的做事充分的体现了其为人。他做事并无邪门歪道,苞苴公行一事亦不曾见。松下先生之所以成功,完全在于其做事的态度。虽然松下先生不喜自诩,对自己的成就笔墨不多,从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就知道他做事态度认真,不怕麻烦。不管是年纪轻轻就成为电气公司的管理人还是从自行车行跳槽或离开电气公司创业,都能看出此人做事甚为努力(即永泽口中的努力)。松下公司能够成功非咄嗟之功,能够数十年于一日的努力工作,实在让人钦佩。

  而能够使得松下先生如此独树一帜的,要数其理想和哲学体系。松下先生虽然正式教育受得不多,但一生孜孜不倦,虚怀如谷,即使功成名就后亦是如此,可以算是“(死)读书”无用论的楷模。先开始做生意,其目的自然是赚钱,而松下先生这一点做得很成功(按《公民凯恩》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如果只想赚钱那么其实并不难,虽然我其实觉得挺难的')。但挣了钱之后做什么,其实是有点难的。松下先生富甲天下,也可以和中国很多富人一样找小姐、买悍马,而且可以找一打美女、买百辆悍马,但这并不是他的目标。他的自传中,甚至很少提及个人财产。

  这也就是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一点。他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看似一小步,其实是东亚商人走的一大步(和Armstrong登月一样)。在“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人地位不高,士农工商中居末席。虽然对有一技之长的人士更重视,但受中国影响,日本(尤其是江户时代受朱程理学影响)的社会情况也差不多。士是用来治国平天下的阶层,所以受到尊重;而虽然大家都爱财,但一提钱还是俗了,所以商人地位不高。

  这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企业家(Entrepreneur)是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实干精神和能力使得他们成为了西方社会中的士。松下先生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完美的融合了这种西方理念,突破了东亚文化中“商”的瓶颈;他的自来水哲学讲的就是让所有商品都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利便宜。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其能够不断努力成为杰出企业家。钱不是目的,只不过是手段。

  但在吸取西方养分的同时,松下先生又处处体现了其儒家思想的本质。比如,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但松下先生最重视的却是本分和责任;他认为,每个人不需要多做,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份内之事(不论是作为商人、丈夫、家长),那么社会就能完美的运转进步。松下先生的儒家思想还体现在其家族式的管理。之后即使在亏损时也不裁员、照顾员工的老板,才能在被美国人罢免之际得到万人签名的支持。松下先生做的,并不是全盘否定东亚文明或全盘西化,而是求同存异、兼收并箸,真正做到了张之洞的“国学为本,西学为用”。

  松下先生能够融合东西文化的本领使其是成为了一个胸怀天下的仁者。比如他在日本人口稀少的地区办工厂,就算少挣些钱也要维持社会稳定,这种社会责任感在西方也不多见,而中国直至今日还几乎没有。同样是去美国参观,我国不少领导看到的是赌城的金迷纸醉,而松下先生看到的是美国的现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作为日本人的他的自愧不如,想到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员工乃至更多的日本人获得比美国人更好的生活。

  松下先生通过脚踏实地做事达到了大辂椎轮的效果,其人和其文一样,虽然朴实无华,但其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实话,这种实干精神正是我国套牢股民们所需要的。与其投机倒把、在亏损时就指望政府(完全不可行,但此处恕不赘述),不如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挣钱来得踏实。只要每个人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中国就有复兴的一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3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己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

  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够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4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估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今天世界级的500强企业,因此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松下的小作坊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成立4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松下手头拮据不得不把自身和夫人的衣服送到了当铺。一般人意志稍微薄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为自身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是松下先生的坚持,认准是有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看来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1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订单,救活了自身的生意。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执念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业,然后再提升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法只是搅乱业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此,松下电器每次的定价,都是依照成本,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松下先生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松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身的看法实属不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商品一旦确立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的故事,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作为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松下不但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有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可是当你否定一件事,认为它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想象,限制了你的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松下先生却采取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样一来,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转变思路这一点让我尤为佩服,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经济愈来愈萧条、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政府各机关都把文明的宠儿——汽车停用,以身作则,为民表率。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一切节约,共度难关。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盖房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的牺牲品。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着动荡不安。

  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景气的罪魁。“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下去,日本的产业能进展吗?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藉此提升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推动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