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伏天里,我相信古人的话,心静自然凉,所以备了几本书,静心读。其中就有这一本:《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成书于1986年,50余万字。回族女作家霍达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中国历来把君子之德比之于玉,把月比喻成相思与美好。但玉易碎,月有缺,所以书中的人物,梁冰玉及其女儿韩新月,都蒙着悲剧的色彩。
我看书,容易动情,容易变成书中人物的朋友,所以,看到新月离世那一章不免泪流。一个20岁的女孩,不得不与恋人、与人生作别。在去世的前一刻,她已经失明,但她不停地问:天亮了吗?天亮了没有?冬日晨5时问起,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外面下着雪。天亮了,她的恋人楚雁潮从北京大学冒着雪狂奔,但终究,他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
《穆斯林的葬礼》,纵横捭阖的小说风格让刘白羽大为赞赏,他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这50余万字,容易激动的散文大家曾数次流泪。
人同此心,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善良的人能够健康长寿。天星与容姑娘,也许不少读者会忽略他们的爱情,善良木讷的天星还是让我同情到心痛。一个在复杂家庭长大的孩子,心思必定是细密的,他爱怜妹妹新月,所以面对疼爱自己却对妹妹冷嘲热讽的母亲,他常用沉默来对待。
书中经历最传奇、情感最隐忍的是韩子奇,他来自南方,是个流浪儿,本该跟着老回回到处朝拜,一生乞讨,但偏偏梁氏一家让他突然改变人生的方向。从此,韩子奇做了一个琢玉师傅,娶了师傅的大女儿梁君壁。战乱时韩子奇带着妻妹梁冰玉远走美国,然而美国也遭到了轰炸,妻妹冰玉在命悬一线的时候,说出了自己对子奇哥哥的'爱恋,亲人生死未卜,远在美国的他们不免苟且。两年后,两人回到老家,等来的是姐姐梁君壁的痛骂,妹妹从此失踪,两岁多的新月做了大姨梁君壁的女儿,一直到死之前新月才知道她喊的妈不是自己的亲妈。
33年后,当50多岁的梁冰玉找到老家奇珍斋时,迎接她的是,女儿新月与韩子奇早已作古,她爱恨交加的姐姐梁君壁也已离世十多年,来开门的是天星的女儿绿儿,一个酷肖新月的女孩。
都在说轮回,都在说因果。人生多么短暂,所以割舍不下爱,万般留恋活着。但爱情像蛛网,受不得外界的一点风雨;人生又如蜡烛,分分秒秒总在燃烧。
《穆斯林的葬礼》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冰心称之为奇书,这也是她晚年唯一“能一口气看下来不能舍手的”文学作品。她说:“我认识霍达,是从读她写的《国殇》和《民以食为天》开始的。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她是位多产的作家。愿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完了一直摆在案头的《穆斯林的葬礼》,这也是本不喜欢读书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读完一本书。良久,难以卸下心头的沉重,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但仍然有种如噎在喉的感觉。厚厚的一本书,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页,捧在手里,我仿佛能听到她发出的呐喊声,那是对信仰的呼唤,那是对生命的呼唤!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长河,一条玉的长河,一条人生的长河,一条命运的长河,一条悲剧的长河!
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吗?要不然,怎能刻画的如此精细,像是琢玉一般。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块玉,一块沾满了鲜血的玉,她太压抑了,让人难受的喘不过气来,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那么丰满,那么有生命力。
有人说这本书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场交错扭曲的爱情悲剧,我觉得更赞成是在描述韩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个悲剧的导演。他并没有回回血统,只是吐罗耶定巴巴收养的孤儿,之后随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吗?在遇到梁亦清的之后,着魔似的对玉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放弃了到麦加圣地的朝觐。在楚雁潮向新月求爱之时,他因教规默许了君壁执意的反对,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吗?不算!他和玉儿结合,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还是为了战胜战争带来的绝望与恐惧?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回家之后他的良心便不会负债,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会那么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便不会有新月,新月便不会受那么多与生俱来的苦。君璧是一个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这一切,想让她向对待天星一样对待新月,那可能吗?新月一直渴望“妈妈”的`爱,却一直被冷眼相待,她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才会后天患上了心脏病,才会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让人扼腕的爱情。于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韩子奇的痛苦……
在韩子奇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在重复“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对真主的拷问,他甚至害怕面对自己,他无时不刻不在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独的,是充满了恐惧和未知的。
这是一部沉重的书,沉重的让我没有勇气去重新翻开她,我会怀念坚强美丽、怀揣理想信念的韩新月,怀念才华横溢、富有责任感的楚雁潮,怀念面对生活的窘境勇于担当却因不伦之恋陷入无边苦海的韩子奇,怀念一言不发却很有男子汉气概的韩天星,怀念伶牙俐齿、极富统治欲的梁君壁,怀念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梁冰玉,怀念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姑妈,怀念热情如火、痴情执着的奥利弗……
书读完了,一切终将褪去,皈依历史的尘埃,但是对信仰、对自由、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像寒山寺的钟声,穿越千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大胆的追求我们的信仰吧,大胆追求我们的梦想吧,大胆追求我们的爱情吧,趁着我们还年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当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仿佛进入个全新的世界,里面讲了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传统风俗。。。。。。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的确,结尾令人结尾惨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
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
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
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
与书中的主人翁相比,我们不都很幸福吗?最起码我们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这便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还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苦恼吗?还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烦恼吗?珍爱我们的生命,树立我们的信心,相信没有过不了的砍,没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一天花了八小时,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八小时,如果算一下的话,从早上六点醒,除了早饭、午饭和体育课没看之外,其他时间一直都在看他。
这本书我不觉得有什么春秋大义,至少不像《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雄伟,也不像《红楼梦》那样令人着迷,但是他也有他的美。有时是文字美、意境美,而有时则是哀伤美,作者好像在说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不管是爱情还是新月,或是玉儿。
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到各种情绪的交杂,体会一番情绪美和人生的悲欢离合,好像一杯上好的酒,有许多种层次,互相掩映。很多人都呼吁在看小说时要悬置道德判断,这本书完全不需要注意这点,因为根本无法使用道德判断,他美的你找不到判断依据。
作者采用先后相差一代人的两条时间线交替讲述,在你为书中人物唏嘘不已、担忧时,作者忽然跳到了另一条时间线上,在读的时候总想直接跳到下一章,接上这一时间线。但是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我觉得跟着作者的脚步,可能会看到更美的世界,所以就没擅自主张。
说到书本身,我一直在喊这本书很美,上面也说到了很多方面的美,但是书不光是美,还进行了很多话题的讨论,虽然没有春秋大义,但是依然在讲述作者对于爱情、家庭的理解,能看到作者在这上面的思考,尤其是对爱情的'分析,非常精辟。
爱情这一条复线,时时刻刻牵动着人心。这里面有许许多多本以为是爱情剧的地方,但这时候往往会发生转折,像相恋的人被母亲从中作梗拆散,男的最后和母亲安排的门当户对的女的结婚,最后发现是母亲的谎话才拆散他们,但是最后因为一系列原因不得已只能履行母亲的要求。
这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爱情剧: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屈于生活,一辈子很短,有人爱着你,有家庭需要你负责,你可以选择不顾一切的恋爱,但是还有一种选择是让你坚持现在,最后主人公选择了后者,有了遗憾,这才是现实。有的,因为一方患有绝症才表白,却遭到养母的阻挠,最后也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世界没有奇迹,女生还是离开了世界,这才是世界上占最大多数的现实。
有的是结婚多年才发现彼此之间根本不是爱情,而是亲情。男的阴差阳错离开家庭,意外妻、子不知下落,这时却恰好遇到了爱情,懂得了爱情的真谛,一段时间后果断的选择了爱情。
但是最后却与原配相遇,这时候爱情、妻子两者该如何选择,家庭、相当于性命的玉石、女儿、儿子、自己挚爱的府邸,又该怎么选择?谁能说哪个选择就一定符合道德,一定好,又有谁知道该如何选择不后悔,哪种选择该是我们该做的呢?
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世界,老天也不欠我们一个终成眷属,往往意外更多,痛苦更多,这才是现实,是我们应该面对的生活。
爱情只是其中的一个话题,书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内容。这本书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他会给你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本书的跨度非常大,现在看来非常有借鉴意义,能够启发我们思考。
懂得生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读这本书的最大意义。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我所有读过的小说中,应该会排进前十。我总觉得,这本书很多元素和日本小说很相似,像樱花一样,绚烂但极为短暂。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
高二四班张学文我认识霍达,是从语文课本里的名著引读开始的。那时还在应付紧张中考的我,便对《穆斯林的葬礼》有着由衷的好奇。考试之后,慢慢舒缓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书店,不匆不忙的买下了这本书。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筑的画面,下面的印刷体打着穆斯林的葬礼这六个黑体字,简单而又透着庄重的气息。暑假连续几天的绵阴小雨,使我徜徉于书海中,读完这本书,一种肃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在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里,倾情的演绎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六十年间的兴衰存亡以及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天生聪颖,为报师恩的韩子奇娶梁君璧为妻,事业之路蓬勃发展,最终成为北京的玉王。抗战爆发期间,他与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
在二战的硝烟之下,韩子奇与梁冰玉竟萌发了爱情,韩子奇从前只知道事业,只知道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们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透露着缠绵。已近中年的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了,而新月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也许这是一段不令人许可的爱,也许他们的.爱被天下人广为嗟叹,也许韩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缚终究没能约束他。其实,我很赞赏他们的爱,虽然我不懂什么是爱,也没经历过爱,但是我知道,在爱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尘都是无法阻挡爱的。尽管是两代人,同样不会阻挡爱情的萌芽。新月就读于北大,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女来说,也许还不懂什么是爱。可是梁老师却是对她情有独钟。当爱情悄悄到来时,一切话语都如此苍白无力,心里也是一片茫然。之后,楚老师毫不顾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当然,无论新月是否接受,这段爱情始终无法走到岁月的尽头。
他们美好的爱情被韩太太阻止了,仅仅只因为楚老师是汉人,想想都令人无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封建的束缚,世人的眼光,就连身份背景都可以成为爱情、婚姻的绊脚石。更何况他们的关系令人无法揣测。在我眼里,他们虽是师生,可却不是师生恋,他们的爱情超越一切,超越的过概念,可没想到,始终没能冲破封建束缚的大牢。他们的爱情是梁君璧无法想象的,她无法体会爱,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这也是她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悲哀。韩子奇与梁冰玉,楚雁潮与新月,他们的爱是无比纯洁的,是对抗封建束缚的又一股力量。再回头说说这部小说,读这部书,犹如在读《巴黎圣母院》,奥妙无穷。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这本书,情节的转折,文笔的流畅,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后值得学习与深思的。也许我没有多么华丽的文字,丰富的辞藻,但是这部书让我懂了许多,起码懂了什么是爱。
今后,对父母要爱,对老师要爱,对同学也要爱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着悲剧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
当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仿佛进入个全新的世界,里面讲了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传统风俗......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一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的确,结尾令人结尾惨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翁相比,我们不都很幸福吗?最起码我们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这便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还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苦恼吗?还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烦恼吗?珍爱我们的生命,树立我们的信心,相信没有过不了的砍,没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内心便有了深深的触动,凄美,哀婉,足以概括这本书的总体基调。
楚楚动人的女主人公韩新月最终抱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没能与自己心爱的人长相厮守,也没能见到自己的生身母亲。梁君壁机关算尽,直到丈夫死的时候才知道,丈夫是汉人并非回回,一生所坚守的准则似乎成了笑话。
小说不仅情节曲折,耐人寻味。同时也塑造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物。
其中一位性格最鲜明的.人物,那便是梁君壁。如果仅看她的少女时期,那她确实是个让人敬佩的姑娘。精明能干,刚烈坚强。后来她与韩子奇结为连理,成为了韩太太。然而结婚后的她,以家庭为重心,刁钻刻薄,工于心计。这或许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她硬生生拆散了儿子韩天星和他深爱的女孩,还有女儿韩新月和楚雁潮。韩天星直到结婚后有了孩子,才得知母亲的阴谋。对他来说是多么残忍,无力反抗,也无力补偿。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或许是对女主角韩新月最好的评价。她热爱自己的专业英语,热爱学习,热爱家人,热爱生活。然而,她的母亲梁君壁,从未给予她母爱。韩新月其实也并非她所生,那是她的妹妹梁冰玉与韩子奇的结晶,那也是一直扎在梁君壁心头的一根刺。韩新月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她如愿考上了北大,并且努力的学习。从小到大都没当过第二的她,不甘人后,每天早上都会起来背单词。在别人都去看电影的时候留在宿舍学习。然而她并没有逃过一个命字。刘白羽曾经评价:“女主之死,是祝英台之死”。韩新月与楚雁潮之间的爱清也十分令人动容,神圣纯洁,至死不渝。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
“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
“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飘渺,天地之间,久久的回荡着这琴声,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那琴声响出了楚雁潮对新月至死不渝的爱,40多岁的他,头发却已花白。他不曾忘记新月,新月永远活在了他的心里。
小说情节层层设悬,“玉”“月”交叉,两个时代的故事,相互独立,但最后互相呼应,玉月合为一体。月是韩新月,玉是韩新月的父亲,韩子奇。韩子奇算的上是一个传奇,他有有野心,有智慧,肯吃苦,从一个乞丐,经梁父的指教,成为在京城名震一时的“玉王”。最后却也败给了一个玉字。可谓成也玉,败也玉。她与梁家的两个女儿,梁君壁和梁冰玉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前者,是为了振兴梁家,与后者却是相濡以沫。但是,他最终不得不背叛爱情,败给了现实,与冰玉相忘于江湖。冰玉半生漂泊,最终也未能见得自己的女儿。
动情之处,早已是泪流满面。
哀新月身世之苦,爱情之凄;叹壁儿精明能干,机关算尽;悲“玉王”为玉而生,为玉而死;感雁潮用情至深,为爱创造幻想;伤冰玉勇敢逐爱,却半身飘零......
至悲,至美玉月,至凄,至难命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
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叫《穆斯林的葬礼》。它是我最喜欢,也是另我感动最深的一本书,至今,我还对它记忆忧心仿佛昨天还在看这本书呢!
生命的挽歌总有一种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情让人无言以对,韩新目一个唯美的易碎,或许从易碎种,才让我永久的回味书中所述的纯洁的爱情与无畏的生命。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无意间看了它,却再也无法从中拔出来,一任泪流满面,它不煽情,但却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气读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为什么总是挥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让我看到人性的弱点,人生的无奈,更重要的是由爱而衬托出生命的价值!这本书里,两条轨迹穿插着前行—“月”与“玉”,两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么的相似,是悲字溢满心头的苦涩,或是被感动良久的悲楚,命运无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这白纸黑字,着无尽的爱。梁冰玉,韩之奇,上一代的爱情没有幸福,有谁能体会。看着小心越可爱而安详的脸庞,而断然离去的冰玉的心情呢?更有许多感受,当他重回故居为了女儿,却只能面对一片连坟都难以发现的“墓地”的悲楚呢?正义,何以能让你生,或是灭呢?正义站在新月身边,但同时死神也降临,正义有时候是那么脆弱连同脆弱的生命,一并离去,为什么?为什么?复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个悲剧,一个宿命,有轮回到下一代的身上,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人理解这样的家庭。
曾受战火的洗礼,灵魂和呻吟毁灭的人?逃离了战火,梁冰玉猛然的发沉:比战争更恐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兴衰,那么无力地控制着人生,那么有力的诠释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清无畏……人生从来没有轮回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历史,他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生命的挽歌,在逝去之时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后来的韩志奇流浪,本来就是一种悲哀,女儿的'离逝,正如那含苞带放的花蕊。花还未开,花枝失折了。永远不能弥补。葬礼时一切的终结,也是一切的起点。没有人知道,葬礼的哀歌在为谁而唱,为谁而熄?一条是私怨不停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分明的死胡同,韩子琪而韩子琪,就这样被生命捉弄,新月与子淇儿女之间无尽的爱。但也无法改变决定的事实。或许新月一开始就错了,韩新月与楚艳潮,更是一个错误,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东北大圆内未明湖畔!她的师生恋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么的无力。即使有楚老师深情的呼喊,点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变现实,冷酷的“母亲”韩子琪投入仇人门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丝一毫之前也飘然入心,直到读到新月之亡,已经不住流泪,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久久没有为一本书感动了,是他让我找到了一份纯真的感动,哪一点希望那一份爱,以及那一缕生命,生命的挽歌为谁而唱,生命的挽歌为谁而鸣。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
看了文题也大概猜出了文章类型,但自始至终,情节没向着我所想方向走,总是出人意料。于是,我被它深深牵引着,进入人物的悲欢离合。
很多人会为新月的命运,和楚教师的感情所打动,或是对韩子奇一生所感怀。但我的心却被一个人物深深勾住——梁冰玉。
故事背景发生在战乱年代。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中国人的思想开始从封建腐朽转向新生,而梁冰玉就是新社会女性的代表。敢于同命运搏斗,敢于为感情付出,同时也有迷茫,也有失败,但最终她认清了自我,认清了生活。
和璧儿一样,从小时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玉儿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坚强。姐姐被生活所迫,敢于当家作主,却没有主见,没有知识;而她学会了自强,她经过知识的汲取和自我的认知,重新定义了坚强。我想这才是新时代女性所应有的思想。
随着渐渐长大,我升入了大学。大学里,她有了自我的第一个恋人,也是深深伤害了她的恋人。应对恋人的打击,同学们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对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对感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绝对她忠爱热爱的奥立弗,说明她曾迷茫于感情,和现代的女性一样。但不一样的是,她能从奥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视感情,并能敢于追求真爱,这却是现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会说梁冰玉是个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齐。但正如她所说,那个时候谁都不能保证自我能活下去,仅有两个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气。而她与韩子奇的爱,也不再只是为了生活和后代,而更多的是因为内心所感,心灵相通。虽然因为韩子奇的懦弱,没能最终在一齐,但她的决绝足以让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韩子奇般曲折,但却折射了自我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当。人的生命仅有一次,碌碌无为或是大放异彩。也许你平淡地活着能够活到100岁,但轰轰烈烈地活着只能到50岁,但这50岁却比100岁值得的多。
我总以为自我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儿比起来,却差了天地,我曾觉得自我足够坚强,却没有经历过亲人的抛弃,战争的恐怖,或许我们缺少的也正是这些。不光是生活中,学习中也亦如此。玉儿凭自我的坚持考上了大学。我们坚持的不应当只是考上大学那么简单了。我们将来会有更多选择,学业上的,人生上的,都离不开坚强。
也会有风雨阻挡,不可能一帆风顺。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风破浪,不管是学习上的,感情上的,总会充满挫折,想不为之所打败,仅有努力扬帆,像玉儿一样勇敢,不为别人,但为自我。
书中的开头,便埋下了疑问,结尾的呼应才明白了前因后果。用玉儿的回来结尾或许是有深意的,她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几十年的代表。
一部杯具书,看完没有哭,而是有了许多感触,学会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兴亡,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而最终,这个家族也演变成了悲剧。在书中,霍达将回族人对玉的那种痴迷,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如:新月死后的凄惨,家里人的泣不成声,楚雁潮的独守墓地,以及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结局时的凄婉与无限悲哀,都无一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
书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让人心驰神往,她的确是如一轮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纯真善良,而又敢于冲破家族观念追逐自己的理想。她是美的,是新颖的,却又是可怜的。在北大上学的岁月,一切莫不静好。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仰柳阴多。央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她青春,她优秀,她出众。她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姑妈,都是她亲密的家人;她有一个可以诉说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挚的友情;她还有一个懂她的恋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对于她这样年龄的少女来说,美得如梦如幻。
可惜命运不会永远眷顾她,美丽的花儿还未及绽放,便遭遇了倾盆灭顶之雨,年幼的新月被发现患有心脏病,整个家也跟着颓废,而给她致命的一击是,她爱了二十年的母亲却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且她的妈妈,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巨大阻碍下,新月仍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诗人艾青说:理想狡猾的像蝴蝶。但它却会一直存在于你的生命中,直到你的呼吸停止。理想,是灵魂的伴侣,是人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般,它就是超越了生命,并居于生命之上的。而它,难就难在,你可以拥有它,却不可以接触它。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淋着暴雨奔跑,困难,永远都不能成为你放弃它的理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拳头,继续向前冲!高中三年,漫长而短暂,我的理想就像前行路上的一道光,不惧风雨,始终为我指清方向。而我,亦如奔跑中的新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穆斯林的葬礼》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冷静叙述故事的字里行间,给我们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轨迹,是一本艺术,是回族人的骄傲。读它,是徜徉在一条穆斯林的长河,是一个艺术享受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
霍达曾这样描写自己的写作状态: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费尽心力塑造的主人公,看似陌生新颖,其实谁身边没有一个“她”呢?有时甚至自己就是她吧!人生在世,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那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毕竟经历了对自己心灵冶炼的过程,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更何况她还活出了自我的状态,真我的追求。人就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啊!
人生匆匆,若能读懂一本书,读懂一个故事,读懂一个人,那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吧!走进她吧,走进《穆斯林的葬礼》,你会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然后你会坚定的告诉我,不负此行!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别人的推荐下。
刚看到书皮上的那一弯新月,那种神圣和庄严,透彻的穿过身体,像是在探寻,又像是在欣赏。
书中的"路"坎坷复杂。情节像是一团被人千百次蹂躏,一线绕着一线;又像是剥洋葱,一层又一层。但那淳朴庄严的内容,根本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反而让人钻了进去,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亲情和爱情的帮扶下一次次的站起来。终甩脱不掉。哪怕是一个小人物糟遇了不测或是遇到了麻烦,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凄凉的爱,终使人伤心。一个个故事情节,成了人们常挂嘴边的话题。
读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就不以为怪了。读完这本书,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我曾经想到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的书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葬去的究竟还有什么呢?也许还有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这也是作者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但作者以一种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我的心情好似秋风中坠下的一片落叶,随着人物的经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
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
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但可惜的是她的爱情追求显得稀里糊涂,几乎在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的情况下,就懵懵懂懂地跟着本能的喜好感觉飘飘然起来,乃至最后死到临头满脑子还都是那么可怜的一点所谓的本能的美好感觉。不幸的出世、抑郁的生长、痛苦的爱情、悲惨的丧生……新月的悲剧也许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得不为之哀叹,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过人之处罢。
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为谁而响起?《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完完整整算是花了三天时间读完。记挂着那条玉的长河,爱的长河,生命的长河,我知道这条河将会流向所有心灵的干涸,温柔地填补所有空缺,滋润所有因为爱滋生的欲望和疼痛。我总是记着奥利佛那句“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整部书仿佛也是因爱而生,各种自人性深处迸发出来的爱的光辉沿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时光的长河里折射成星光,永不退色。
看了刘白羽先生为这本书写的评,我虽不懂一些专业性评语,可是先生读书之细致之思考态度真正值得赞扬。并且因为有几点看法与先生一致感到自豪,不过仍然惭愧我学识浅薄不能对故事之外的含义有自己的阐发,对故事之内的看法又不能准确的表述出来。向刘白羽先生致敬。
我知道品论一本书不能以眼泪来评价,否则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总裁小说岂不成了绝世经典。眼泪分为怜悯和感动两类,怜悯似乎只要有惨不忍睹的场面就可以,可是感动需要人的经历和感情产生共鸣,需要人深深体会到在某种特定场景里的感情才会有流泪的冲动。而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让我流泪的是三场死亡。
梁亦清之死,是干将莫邪之死。一声铸剑,终为剑亡。他拥有一双成就艺术的手,虽然一辈子窝藏在一个胆小怯懦的躯体里,可是如果像韩子奇那样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因为不在清贫而走向与艺术越来越远的道路。作为回族,带着整个民族的少数的孤独感,梁亦清对于宝船的`制作是怀着一种崇高的心情来制作的。负着对整个民族的热爱,他把全部心血浇铸在宝船上。他的死其实可以预见,因为这死是海子卧在铁轨上,这死是海明威对着太阳穴举起了枪,这死是荆轲壮士一去。这死是宏伟的,是如波涛一样狂奔着怒吼着走向生命的尽头。一口鲜血,吐尽怀中悠悠长叹。生而为玉,梁亦清死,是因那火一样的对玉的爱恋。
奥利佛之死,是荀奉倩之死。他就那样默默地等待,仿佛一片宁静的湖水,深沉,蔚蓝。他为梁冰玉每日带来的鲜花,绽放在她的窗台,香气像是一缕缕情思总是能投到人心深处。如果这时间有一个人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来保护属于你的一方空气之洁净,我似乎找不出什么理由证明他的爱是是轻佻的。我们在这无常世间浮沉一生,往往就在金钱与名利中忘记了自我,为财色而死之人不在少数。而奥利佛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为爱而死。一个人,不管他活着的时候曾经多么卑微,多么狼狈,就算被爱抛弃过,最终能死在圣诞树下,死在玫瑰的芳香里,死在微笑与希望里,他就是幸福的。
终于,韩新月还是死了,如刘白羽先生所言,她的死,是祝英台之死。悲壮而宏大,在穆斯林古老的仪式里,新月带着对事业的向往对爱情的向往走了。新月站在梁君璧面前,是一个清澈而热情的生命;新月站在韩子奇面前,是一个勇敢而无畏的生命;新月站在楚燕潮面前,是一个坚强而不屈的生命,也是一个温柔却无法挽留的生命。新月的存在就是因为爱,不是天星,天星是因生活而存在。所以新月亡去的时候,才让人无故那么多心酸泪流。人类存在于世上,如果不能因为孤独而永恒,就只能因为爱让时间有停下来的可能,爱才是永恒并且容易让人们达到的境界。
如果这一生不知道我们是因何而出生,希望我们将死之际能笑着告诉上帝——此生为爱而活,为爱而亡。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孤冷寂静的夜空,冷艳刺眼的杂星,无力垂挂的残月,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着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块碎了的美玉。那《梁祝》的娓娓笛声是在倾诉心中的思念,还是在无力地痛哭?
穆斯林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已无数次地泪眼婆娑,心中无数次地哀叹,无数次地质问,最终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只有无奈地任凭心中潮起潮伏。也许,悲剧总是唯美动人的,尤其是爱情悲剧,总是能惹得人为之泪垂。
梁君璧,她与韩子奇之间是基于三年朝夕相处的亲情后,又经历了三年“背叛遗弃”,而又重聚的刹那产生的'火山爆发式的爱情。她需要他,那个破碎得只剩下三个女人的家需要他。他韩子奇从流浪而来,为了报答师傅的收留、授艺和养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则视他为困苦时可以依靠的宽厚得肩膀,落魄时能够重振家业的脊梁。
他与她结合了,现实的结合。她的决定没有错。虽然她是个穆斯林,虽然她有了坚强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发着作为长女——中国式长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稳重,能坚忍地撑起一个家庭。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
她,是个贤良的妻子,同舟共济让他们的爱深厚、纯净,让这个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败而兴盛,让千千万万在水凳上琢了一辈子玉,也同时受了玉器商人一辈子剥削的民间的巧手艺人们重又获得世人的尊重。
如果她安于这种现实的爱情,亦或只是亲情的话,那么,即使是动荡的局势造成的亲人的离散,甚至是丈夫与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够尊重和默认的。悲剧就在于她太爱子奇,这穆斯林最忠实的教徒,在这现实的爱情中做的却是浪漫的梦——梦想着自己的丈夫永远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远只有她一个。却不知子奇从来对她只是兄长对妹妹的关爱,只是“长子为父”传统家庭观念下一个男人的责任。他们的结合,在她是一种爱情的发展,在他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里带着儿子支撑着,坚守着,期盼着。她以一个女人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激发的坚韧度过了那十年。因为,她心中有梦。然而,当日夜思念的“奇哥哥”与不懂事的妹妹玉儿携手站在她面前时,她慌了。更令她不可饶恕的是,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妹妹,他们竟背叛了自己,不仅心心相印,还有了骨肉——那个可怜的女孩新月。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动物。
当她作为长女时,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是那么的沉着坚强;当她作为妻子时,在操持家务和协助丈夫创业中是那么贤良干练。可如今,作为一个女人,她却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同为女人,我发自内心地同情着她,为她抱屈,替她悲痛。为了维护这个家,你咄咄逼人赶走了亲妹妹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连个孩子都不放过!
怨恨真是条毒蛇,它借这个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个亲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辈子“妈”的那个纯洁美丽,刚刚尝到爱情的甜蜜却永远的失去了的孩子。怨恨真是条毒蛇,它竟让她亲手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经深爱着又用一生愤恨着的韩子奇之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和“月”作为线索贯穿《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在跳跃的时间中缓缓地讲着故事,在爱与被爱中来回: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一样时代、有着不一样资料,却又交错扭结的感情杯具。
大约远在公元七世纪,一群群头上缠着白布的中亚和西亚商人,追寻传说中东方帝国的繁华,辗转数千里,来到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让他们从此停留。岁月流转,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在千年的历史中他们始终坚持着自我特有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对于这个民族本觉陌生,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在一个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这本书带着我与一个穆斯林家庭一齐,走过时代长河中的许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韩子齐嗜玉如命,战乱年代,为了保护自我的藏玉,他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他抛下妻儿,远渡重洋。仿佛命运的作弄,在异国他乡,他与妻子的妹妹梁冰玉走到了一齐。战争结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国,带着感情结晶女儿韩新月。他的妻子纵有再多的委屈,应对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应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怎样可能让自我没有丈夫,让儿子没有父亲?仅有梁冰玉明白,这个家是容不下她了。于是,韩新月便失去了亲生母亲的陪伴。韩新月委屈,不解,为什么照片上的妈妈看着那么慈祥,而现实中的妈妈,却是那么的`陌生……随着新月的长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渐渐落幕,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又在上演。
韩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丽,聪明,善良。与一个女孩的所有的赞美词汇都能够加在她身上而毫不夸张。她爱她的家,却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到她似的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与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却被无常的生命,斩断了所有的梦想……
在新月离去多年之后,远走异国他乡,做了一辈子如无根飘萍的梁冰玉回来了。这个不被人承认的妻子和母亲,为了寻找遗失的亲情,为了寻找日思夜想的女儿,踏着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来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见到的和不愿见到的却都已被岁月带走。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有一个十分独特的结构形式,单数章节写“玉”,双数章节写“月”。玉,象征着财富和地位,“玉”的章节写是主人公韩子奇从易卜拉欣成为一代“玉王”的艰难历程;月,象征着纯洁、善良,写的是韩子奇的女儿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动人的感情。
两个世界被一道无形的大门所分割,却又不得不重逢。读者刚刚在这个世界读到动情处,这一章节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绪,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读。这种交替式的叙述带给人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读者就这么跟着霍达,仿佛穿梭在一条两面墙壁在上演两条命运线的细长胡同中,当走到尽头时,胸中是一股硬实的填在心头,挥之难去的忧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是的,一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哇塞。累的我啊,容我缓缓,压一压波浪壮阔的心绪。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半年一直热衷于名人名家随笔的我,却改投到长篇小说的行列。我骄傲自满的内心回答是:段位提高了,眼光高了,心气高啦,想挑战一些自己无法企及的作品。
似乎从我爱逛书店开始,《穆斯林的葬礼》都会出现在“流行书籍”里面。这也说明人家已经红了很久,可惜我都是怀着不同民族不想了解或者说害怕读不懂的抵触心理与之来个绕道而行。如果没有管老师的大力“叫卖”,宣传它写作编排的精心与精妙,我想我近期都不会跟它见面,更不会快速地爱上它。(冰美人的美丽,只会让我敬而远之,嘿嘿!自我定式的可怕也是在于此!)
说实话,我第一遍看它的序曲—月梦,真的是云里雾里。里面就写那个“她”,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全部读完,才大拍脑门儿,哇……,原来是玉儿。作者真会讲故事。
这本书的.编排真是奇了,我觉得吧,看它,就是在播玉米皮。一层叠着一层,交错中还透着有序,有点八卦阵的味道,读者一不小心还会跳进坑里。一个章节是讲抗战时期的事儿,另一个章节就将1960年前后的事儿。别看它是讲不同时空、不同主人公的事儿,但是命运似乎都出奇的一致。里面人物一个一个的天真、淳朴,经过一系列事件的炼狱,再到最后灵魂被纳进天园。看着看着,我的眼泪也随着新月的死去而流出,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未来,什么都没了,哎!
虽然它是悲剧,但是我非常认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关于悲剧的认识: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
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
对于我比较关心的写话技巧,霍达女士也做了真诚的回答:我至今弄不清楚我运用了什么技巧,也弄不清楚这本书按时下很流行的说法归属什么流派。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色彩。我无意在作品中铺陈某一职业的特点,只是因为主人公从事那样的职业,它就必然顽强地展示那些特点。我无意借宗教来搞一点儿“魔幻”或“神秘”气氛,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和宗教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它时时笼罩在某种气氛之中。我无意在作品中阐发什么主题,只是把心中要说的话说出来,别人怎么理解都可以。我无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精心编织“悬念”之类,只是因为这些人物一旦活起来,我就身不由己,我不能干涉他们,只能按照他们运行的轨道前进。是他们主宰了我,而不是相反。(自悟:霍老姐真是敢说,女汉子一枚!5个“无意”把我读得哑口无言,好吧,我承认,人家讲故事的水平确实一流,自谦的品行也是一流。
最后还是老规矩,来点美文摘录,提高一下自己审美情趣,哈哈哈!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8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2-27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2-18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2-20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19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03-23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篇03-16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04-08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篇04-09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