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后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后感1
这段时间学习了《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课程中提到的小学数学课型的分类和我以前对课型的认识有点不一样。以前我们把数学课分为感受课、认识课、练习课、知识整理课、评研课。而《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则把课程分为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复习课、测验评讲课、活动课。我们的感受课和活动课有点类似,我们的'练习课和知识整理课类似解题课和复习课,我们的评研课类似测验评讲课。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这里把认识课分得更细了,分成了概念课、命题课和解题课。让我更有针对性地、并能用不同的方法上好认识课。概念课最难上了,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我觉得概念课也要学生经历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感受其作用。文中说得好“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 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文中认为表达数学判断的陈述句或用数学符号联结数和表示数的句子的关系统称为数学命题。我觉得这是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的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这次的远程教育的学习对我是有帮助的,让我对小学数学课型和教学模式更清晰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教师读后感2
工作之余,读朱永新老师写的《读书与教师成长》,文章属于半白话文,所以有些话语似懂非懂,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读完了第一遍。一有空,我就细细地去品味、去咀嚼其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其深意、道理。一本书读完了,的确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读书,使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学生也热爱读书,与书为伴,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教师的读书,要有选择,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不仅要广泛地阅读报纸、杂志,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还要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特别是教改方面的书。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教师不仅要广泛地读书,而且要学以致用。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来塑造我们的人格,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学到最纯、最美、最多的知识。
总之,只有热爱读书,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显示为师者的风范。
教师读后感3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教育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教育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教师读后感4
教师的工作繁琐而劳神,如果我们不能从忙碌的桎梏中跳脱出来就会无法胜任工作的要求、就会被琐碎的工作所困。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用新鲜的事物去充实自己。如何学习呢?佐藤学博士说“教师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关键学习其实质,即同事教学的实践之“花”,从而研究“花”之“种”。
首先,教师一定要爱读书、会读书。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所以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没有阅读,就谈不上教师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教师一定要爱学生、倾听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一定要静下心听学生的发言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读懂学生的真正需求。再次,教师既要是教的专家,又要成长为指导学生学的专家。当前时代背景的变化带来了学校教育体制的`变化,教学正在从以教学技术为中心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设计与反思为中心,因而教师的角色也应当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在实践中的确摸索了很多方法,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更谈不上教育理论。佐藤学教授建议我们要立足于学科教研,校本研究,在“同僚性”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中研讨,反思自我。
教师读后感5
今年考教师时,我背过一篇范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好老师是一坛酒,醇香馥郁,味无穷;好老师是一杯茶,清香扑鼻,意无尽;好老师是一本书,品读渊博,增长见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希望将来自己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本书正以真诚的口吻,告诉我们怎么当个好老师,我读后收获很多,也有很多感想。
当我来到现在的学校时,领导找我谈话说:“咱们学校现在不缺数学老师,缺化学老师,考虑到你是学理的,你改教化学吧”,我当时想自己学了六年的数学专业,还教了好几年的数学,现在改教化学,心里真的好不情愿啊,但领导已经这样说了,也不好拒绝。当读到《怎样把副科教的'有声有色》一文时,看到文中说:“不管教什么学科,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认真对待,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我们在学校面对其他同事和领导才有底气”。我很受鼓舞,我想如果我能教好化学,将来也一样能教好数学,不过经过这一个月,虽然自己跟学生一样,边学边讲,但发现化学与生活实际很贴近,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教师读后感6
《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如果说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那么当我一翻开它,读了第一个案例,就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舍不得放下了,它就是王晓春教授所编著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
在这本书中,王晓春教授对收集的100个经典教学案例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许多老师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感觉到黔驴技穷。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受益匪浅。
针对当今社会有许多的老师都会感觉做好一名老师太难了。读了此书,我找到了答案,原因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太简单,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再来“修理”了。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教育过来呢!于是没棋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案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教师读后感7
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若有若无,不知所向。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师读后感8
管老师的《一线教师》这本书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看过一遍了,现在重新拿起书本阅读,收获更多。管老师是一个有想法、有智慧的老师。作为一线老师,自己与管老师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相同的,借鉴了管老师的一些好点子,效果不错。
最近班上早读前纪律有所松散,很多学生进来教室忙着测温、交作业、放书包。课室里乱哄哄的,来的早的忙着交作业,早的还没有安静下来,后续的又来交作业、放书包。借鉴管老师的经验,我向学生提出要求:早上进入教室不交作业,直接根据早读课表相关科目读书或做习题,早读下课,三分钟内交齐作业,由科代表送去老师办公室。效果好多了,其实,我之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施行过几天,因为刚开始监管不够科学,没有坚持,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发现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没有坚持。其实一种行为坚持做下去,就可以让学生慢慢养成好习惯。
书中还有很多妙招,值得大家去看一看,学一学。这是一本真正的`“一线教师”。透过此书,看到了管老师厚厚的思索,沉甸甸的记录,智慧的凝聚。希望接下来自己也能把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策略与反思及时记录下来。
教师读后感9
《教师的挑战》一书作者佐滕学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反刍”。
在教学中,我尽量地让自己做一个倾听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采取“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同教科书对话,借助同伙伴的切磋来发展自己的理解。”的课堂策略。同时在肯定孩子们的思考和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发言作启发性补充,让下一个发言的孩子能在上一个发言孩子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发现和交流。
佐滕学先生说: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中,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声音,专注于“串联”与“反刍”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能力的人。我们要“保障所有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即使是暂时处于低学力的学生,老师也要确保他有挑战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教师读后感10
教师,好比一位辛勤的园丁,浇灌着棵棵树苗。在冰心的笔下,她所怀念的中学教师t女士,也是这样一位好似园丁的教师。
因为小时候家住在偏僻的乡村里,冰心没有进小学,只是读了家塾。在那里,因为老师的数学本身就不是很好,从而导致了冰心的数学功底没有打好。后来她考上了中学,可中学一开始就在学代数,功底不好的她甚至在月考时只得了52分!
在冰心正在难过的时候,t女士和她谈了话,了解了她曾经读的是家塾,她格外了外的爱护——即使在很忙的情况下,每天都给冰心补习一个小时的数学,给了她许多帮助,数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不懂的题目还经常问她呢!到后来,冰心竟然有些题目是在“夜中苦想,梦中做出来的”!
t女士不仅平常给他的`学生补习,而且不图回报,她只把自己所知的全部都教给她的学生。
教师!这个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们带给了我们的是真理,是知识。每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或者是遇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事,教师总会安慰我,给我讲道理。
其实,天下所有的教师都是这样,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不求回报,只是辛勤的浇灌着我们,将他们大半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教学上。
教师的工作令人向往,教师的人品令人敬佩,教师是我们心目中最崇高人。
教师读后感11
寒假读书,我选了一本《朗读手册》。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话却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以为是指导阅读技巧的,我们这两年正在搞阅读教研,认为他是一本有关阅读技巧的书。看了几页才明白:这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们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书。我是家长,又是教师,我的责任重大。我期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生活,我也希望他们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爱上阅读,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经常发现,很多父母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爱孩子。可对于孩子学习上,却不舍的做出牺牲,这就是我们孩子的悲哀。而《朗读手册》却恰恰交给我们方法,教我们如何激起孩子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大声为孩子阅读。下学期,我想在家长会上建议:爱孩子的父母都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每一张解释有关阅读中的一方面的`各种问题,则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知道我们怎样带领孩子阅读。他有很多的研究数据,让我们知道这些做法为什么对孩子的阅读有帮助。看完整本书,收获很多。
教师读后感12
近年来,随着世界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各学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由此,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适应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陆续出台。在读完整个《标准》后,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共同发展"表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一方面,教学是一种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而人的身心发展有它的规律,所以要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对这种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
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这就决定了教学要涉及人的`感情、精神、价值观等。教学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实践,不断加深对数学规律及学习心理的研究。
新的课程呼唤创造性教师,新的课程也必将造就大批的优秀教师。
教师读后感13
那天,我无意中发现了报亭有卖《中国教师报》的,于是我把它买回家读了个够。我发现,它与其他教育类报刊不同,它更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更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你有如一位温文睿智的长者,关注着蹒跚于中国教育最基层的我辈,让人感受到了默默的温情和殷切的期待。因为“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它让我爱不释手!
报纸有很多板块,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健康人生”等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这些栏目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着风趣。
在“海内”“海外”栏目中,我了解到了最新的国内国外教育动态,让自己的观念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调;在“深度访谈”栏目中,我从别人的见解中学会了理性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创新课堂”中,我领悟到了教师们是怎样把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在“教师教育”栏目中,我认识了许多像我一样平凡而且普通的基层教师是怎样成为名师的,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一步步前行,也激励着我更认真更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教师读后感14
《觉醒年代》从年初开播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热议。我也想好好欣赏该剧,苦于时间有限,事情繁多,无机会看。趁最近闲暇之余,静心品味该剧。
该剧从配景,到人物性格刻画,再到故事情节的把控,都进行了精细地处理。我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一些了解,但不深入,该剧填补了我的历史漏洞。也把我掌握的近代史和研究生时期阅读的有关工人运动的历史整合起来。但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毛泽东的出场是雨里奔跑,预示着他将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走向美好的未来。鲁迅的出场是闹市中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接人血,代表着鲁迅会唤醒麻木的人民群众。陈独秀面对警察不畏惧,送别儿子不流泪,却因为看到河边驻扎的贫困百姓而痛苦不已,并立誓要解救他们于苦海。陈乔年和陈延年牺牲时,是面带笑容,表明他们相信革命必将胜利。这一个个场景无不在展示着时代责任以及革命精神。
很赞同某些评论写到:我们用已知的结果来回顾当时的事件,只是觉得他们精神可佳。可是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设美好社会,亦或是这条道路是否正确,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去探索,去奋斗甚至去牺牲。他们只是不断地去承担他们那个时代该承担的责任,至于以后,他们相信会有后来者继续努力探索。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也不断地思考应该着重教授学生什么?这部电视剧给我的启发是,应该要把承担时代责任作为自己课堂的灵魂。
教师读后感15
《教师智慧的20个分享》融汇了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科研活动和借鉴实践经验,把个体智慧与团队结合,把优秀经验学一学、改一改、用一用。
刚一拿到书本,我就被封面上几行浅颜色的字所吸引,它是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这话说得多好啊!
分享智慧,是指教师们在工作、学习、研究过程中的“交流、分享、合作”。本书中介绍了两位教师以上的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如课堂观察、课程开发、考试命题、师徒结对、专家指导、读书小组、科研写作、教研沙龙、网络交流、小课题研究、非正式研究等多种内容和形式。从中,我们可以分享到众多优秀教师的教改经验和教育智慧。
内容确实丰富,从书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教育智慧的分享,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正因为有这样的团队,才会擦出朵朵闪亮的智慧的火花。我不禁思考:这些形式适合我们的团队吗?
【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的读后感10-26
教师读后感06-26
教师读后感02-07
《致教师》的读后感02-23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2-22
《有效教师》读后感03-0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06
教师优秀读后感02-15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3-07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