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读后感

时间:2022-11-08 08:24:14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朗读者读后感集锦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朗读者读后感集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朗读者读后感集锦

  在见面时竟是在法庭,一个是身居陪审团的法学精英,一个是即将成为阶下囚的罪犯。这场景不禁让人想起《复活》中聂赫留朵夫自出庭审判以来的灵魂拷问和自我救赎,看着眼前经历风霜的情人,她在历史面前微不足道的正义,为自己的真理而战,她宁可用自由换取尊严。她在众多战犯中屹立的姿态像一位士兵,讲话中带有发自内心的强度,她孤军作战,睥睨万物,深受伤害而彻底绝望的眼神,像刀一样割在看清真相的坐在陪审团上的米夏。为了守护心底的秘密,她委屈隐忍,留下壮烈而悲戚的身影。

  60年代的学生风暴席卷欧洲,德国六八运动的主题以反思纳粹,反对专制而闻名,战争遗留的体制争议在两代人间划出一道鸿沟,由法律引发的哲学思考。同上一代人的行为划清界限,让自身免于蒙羞,这样的观念不但驱使我在与父亲间保持一段情感的安全距离,而且隐约指使我选择了一条与汉娜不再有交集的道路。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和红海成为法学生窥探历史的窗口,那个传言中被叫做奥斯维辛的死亡阵地还是极大地扩充了想象的边际。当杀戮与否变为命令的执行或抗拒,那么生命便不再是人性的道德底线,只不过变成了任务的符号罢了。

  米夏寄去狱中的朗读磁带成了汉娜暗无天日的服刑生活里唯一的寄托,她对文字的渴望如同一束火光照耀着她的余生,然而直至她服刑期止,他始终把探监的事一拖再拖。他把朗读作为与汉娜交谈的方式,但却从未给她写过回信。这种方式既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绵长不尽,无所拘束,对他而言是惬意而自私的,对汉娜来说,使她重拾希望却又近乎残忍。正如他本人所言“汉娜对我只有在某种距离之外才真实可信,像过去那样。我有点害怕,一旦我们距离拉近,那片小小的,轻微的,安全的世界,就会露出本相,太矫揉造作,太刺伤人心,超出她能够忍受的咫尺之苦。”

  入狱初期的米娜维持着修道院式清净的生活,到了最后,她又忽然自暴自弃,采取了只关乎自己的极端封闭的生活。这里我们可以试想米娜此番抉择已经体现了她思想的转变,或是自我反省的终极状态让她抛弃了所有身外之物,或是她已对外界社会不再抱有希冀和幻想。服刑期间的米娜可供其习字读书的监狱作为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精神乐土,她的牢房里最与众不同的是那些关于纳粹集中营的书籍,以及在床头悬挂的美好文字和图片——此时的米娜已经尝试着以旁观者的朗读这段历史了。

  值得注意的还有两处细节;一是中年汉娜留在米夏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几幅画面,一帧一频勾勒出一个健硕女子完美的肉体,二是曾经汉娜身上让人深深着迷的清新体味。在米夏和汉娜约会的场景中多次描述了洗澡的情节,从中可以看出汉娜有种近乎病态的洁癖。然而多年以后当一个满身赘肉,皱纹纵横的老妇出现在米夏眼前时,书信和磁带两头构建的留下遐想的空间瞬间崩塌了。最难以接受的是她身上过早发出的老女人的体臭,使他很难掩饰内心的失望和痛苦。对于她曾鲜少提及的过去和她刻意隐瞒的行为,令米克始终无法释怀。他不会想到,当再次提起这件事,汉娜心存的最后一点希望也被破灭了:她寄希望于旧日的情人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奢望着在没有语言解释的情况下,有人能够尝试着读懂她——或者说这是“朗读者”作为小说标题的另一个层面。

【朗读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者读后感02-15

《读者》读后感03-05

弗朗兹的故事读后感02-27

读者读后感范文03-28

关于读者读后感03-11

读者读后感作文推荐02-27

意林读者读后感10-19

《寄小读者》读后感01-02

寄小读者读后感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