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时间:2022-07-03 20:13:07 初二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合集9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合集9篇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1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小伙伴们,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过好元宵节,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

  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家家点亮盏盏精致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东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孩子们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的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习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参拜神佛。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面,让大家来猜谜底,大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竞猜着,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终于猜出谜底,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走在喧闹的街上,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2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初一的街上光景热闹极了,街上人流如潮,到处一片喜庆的红色,声音就像放鞭炮似的连绵不绝。

  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一一定少不了划彩船,更少不了围观的群众,一个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在踩船里把脚伸出来,两只手抓住彩船两边,旁边有两个手拿红绸带同样穿着花花绿绿的.,三个人随着旁边唱的那个老爷爷的节奏,迈前迈后地扭动着,丝带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飞舞,旁边还有一套乐队,敲敲打打,欢庆新年来到,并祝愿明年有一个好收成。

  每当街上一开始吆喝,我都会跑到楼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扬扬,满街的人都盯着他们,很快锣开始敲了,“铛一一铛一一”有节奏地发出声响,突然,一转话风,鼓也加了进来,老爷爷拿起木棍,摸摸胡子,开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过的巷子无不欢声鼓掌的,“啪啪啪”的掌声在人满为患的巷子里响起,过了好一阵子才停息。停顿片刻后,那老爷爷用头大身细木棍轻轻地敲着,有一水盆那么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弦乐组做好了准备,乐器一起奏了起来,老爷爷唱歌像小鸡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时候,三个人同时从一间房门走出来,划起了彩船,调子又回到了开始的调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吗胡呀吗胡也!"也许这就是告诫人们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节目到了尾声,唱歌的老爷爷声音越来越小,划彩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红色的彩带丝绸却还舞得起劲,上下翻舞着。是啊!传承的中国长河就如丝带一般,永远也不会断掉,那些铭记的与永远的,永远会传承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3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机。这生机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向往。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现在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观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4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福建周宁,在那个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忆,我最喜欢的就是正月十五。

  这里的正月十五不一般,这儿过得分外热闹。你听说过“搬铁枝”吗?这可是我的家乡独特的风俗呢!

  先来介绍一下吧。搬铁枝又称台阁,是福建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至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搬铁枝是将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每架铁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纳5至7人表演。演员多为少儿,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简单情节和动作。铁枝车可推行,乐队随后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来了,制做铁架、挑选服装、找演员、排练队形,整个社居都为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就盼着这天赶紧到来,好让整个周宁都活跃起来。

  到了正月十五,全县人民早早就吃过晚饭,准备观看游行表演,整个街上的霓虹灯都亮了,也点燃了全县人民的心。

  游行表演开始了,警车在前方开道,铁枝的两边有两条五米长的绳子,不让观众往前挤。台上的演员舞动着身躯,精致的妆容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铁枝花样很多,有“八仙过海”、“鲤鱼仙子”、“郑和下西洋”……这次搬铁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鲤鱼仙子莫属啦!花苞缓缓上升,花瓣徐徐绽开,可以说这个荷花座是此次搬铁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气十足”的童子可不单单是靠升降机,荷花座下也是玄机巧藏,设有烟雾和彩灯,这才使得荷花上升时光彩耀人、云烟氤氲。

  搬铁枝让人民感受到了热情,也使正月十五过得更加热闹。我也很想参加这样热闹的活动,但年年开学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发来的图片羡慕别人了。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5

  在刚刚过完的新年中,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如:穿红衣服,贴春联,包饺子……不过我最喜欢放鞭炮,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乡的大街上买了许多鞭炮,如:转碟、大地红、飞车……但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会偶尔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了。下面我来讲讲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云彩挡住了,风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时机。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广场,准备开始放鞭炮。我们第一个放的是飞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后拿打火机把它的'引火线点燃,只见它不停地向地面喷火花,突然猛的一喷,“嗖”地一声飞得足有10米高,还喷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极了!放完飞天火箭后,我们又放了魔术弹。放它的方法和飞天火箭一样,只见它“砰”的一声向上喷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喷的是绿色的火花,一次是红色的火花,我数了数,居然一共喷了30下!

  爸爸一边看放鞭炮,一边讲道:“其实放鞭炮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只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来吃人!有一年一个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来了以后,那个老人放鞭炮把‘年’吓跑了,从此‘年’便不敢来了。”我算了算,这是我第7次听别人说这个传说了!

  听完以后我改放了大地红,因为它的引火线很短,所以差一点炸到我!后来我发现可以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小树枝的尾端,再点燃引火线。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放鞭炮是它的风俗,可以烘托节日氛围,但是随着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应该减少放鞭炮,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乡每天都拥有蓝天!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也会有着不同的习俗,那么,今天我就来讲讲禹城当地过年的习俗吧。

  年糕是禹城人过年必备的食品,当地人叫它“泡子糕”。先用准备好的'糯米粉和面掺水搅拌均匀,然后切割成小块、下锅油炸,原本小块的米粉团,瞬间变成一个个杏仁般的圆泡。再把这些炸好的米泡加上饴糖,搅拌、粘合、擀压成块状,大块的年糕就成型了。怎么样,是不是很诱人呢。而我则有幸吃过一次,那种味道甜甜的有些粘,像是粘米混合了红枣的味道,吃起来满满的幸福感,到了现在年糕也是我回禹城之后必吃的一道美食。这泡子糕的起源还有一段历史传说。相传清朝末年,禹城有一名从事糯米经营的商人。在一次运输过程中,糯米因受潮无法售卖。商人于是将受潮糯米碾成粉后进行油炸食用,没想到风味独特。因其油炸过后称”泡“状,商人便为其取名为”泡子糕“。如今在禹城,”泡子糕“不但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春节人们走亲访友和婚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过年是多么美好呀,家人们都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这一年的收获,真是静谧又美好。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7

  做事情做的疲劳的中年人,喜欢吃优雅的下午茶的中年人,工作一天回来的中年人,一提起安吉的白茶,谁不是立刻想到一杯碧绿、清澈的白茶水,还有那淡淡的白茶香。

  每年的3月25日至清明节左右,是最热闹的时候。这几天,远在外地的亲人都会赶回安吉采茶叶。凌晨五点,天还蒙蒙亮,正是人们睡觉的时候,但在这儿,家家户户都已经起床了。清幽的小路上时不时会闪过许多人影。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要去茶山上采茶的。

  我们这里的`茶山,特别多。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块“领地”。那些茶叶,全市淡绿色的。一些嫩绿的小芽在茶树的脚边生长,仿佛在寻求茶树的庇护。所有人都眼疾手快的采摘着,只剩下我们在旁边玩耍了。

  烘制茶叶可费时间和力气了,要准备上一个大的工具(茶扁),再把大家辛苦摘来的茶叶撒在上面,晾干后才能送上机器烘炒。炒好的茶叶要先挑渣,就是挑出那些有残缺的茶叶。刚刚炒好,大人们就如火如荼的干起来了。硕大的茶扁里的茶叶被分成了好几堆,大家的两只手是一刻也不得闲,总是一大把一大把地抓,两只眼睛更是不会停下,抓来多少检查多少。茶叶就像落花流水般往下掉。这边好的那边坏的居然不会走错门。

  我把包装袋打开,弟弟塞入防潮剂,小姨和叔叔往袋子里装挑好的茶叶,妈妈给茶叶称重,外婆用工具把包装的口子封上——大功告成了。然后包装好的茶叶就会有三个命运:一个是被我们卖掉,一个是拿出去送人,最后一个是自己喝了。咦,爷爷呢?原来是被我们遗忘在了一旁,正闷闷不乐地喝着茶呢!

  拿点白茶泡上,你就会看到一杯碧绿、清澈的茶水在你面前,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喝下去沁人心脾,白茶是提神醒脑、清凉解渴的饮品。

  白茶,和我们,和安吉联系在一起,白茶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叶家是淳安县威坪镇六都的一个大村庄。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舞龙就是这里最热闹的风俗了。

  舞龙的时候,人们可以向龙祈祷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龙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广播里响起了招人参加舞龙的`声音。我们在家闲着的人都去参加舞龙这个活动。因为舞龙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参加。听到这个消息,我可高兴坏了,便和几个小伙伴去当彩旗队的成员。我们练习了好几个小时,为的是在观众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态。3:00多钟的时候房顶上陆续升起炊烟,在4:30左右家家户户陆陆续续都吃好了晚饭。虽然舞龙还没有开始,但人们都还是迫不及待地来到广场上等候。

  当天一擦黑儿,舞龙就正式开始了。演员们都穿着各种各样的古装,敲大鼓的人有节奏地敲起来‘咚锵咚锵咚咚锵’,这个鼓声给场面增添了几分热闹感。舞龙的队伍要出发了,此时,已是人山人海欢呼声不断,但观众还是为队伍让出一条道路来。队伍走到哪儿,观众就跟到哪儿。整条大街上处处悬灯结彩,鞭炮声不断,一串串烟花陆续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绽开了笑脸,仿佛就是在办喜事,真是热闹非凡,灯红酒绿!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游行,我们把大龙头放在大会堂里,有无数的人来参观,并且于龙头合影,人们还轮流去摸龙头,并且向龙祈祷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龙结束了,人们都回家了,各家门口都堆放着爆竹纸。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一舞龙。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9

  “咚咚锵,咚咚锵,财神爷来咯……”两只桨在“海浪”里翻腾,两条腿快速的前后翻飞……这,就是我美丽家乡的习俗——划旱船。

  划旱船,顾名思义,就是在陆地上划船,“旱船”是依照船的轮廓而制成的木架子,然后在木架的周围围上蓝色布帘,画上白白的波浪,仿佛小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通常是一位姑娘,从旱船底下的洞钻进去,手扶着船迈着碎步往前走。当然,每条“旱船”旁边都有一位右手摇蒲扇,左手扶桨的“艄公”,他一手比画着蒲扇,一手摇着桨,同时两人高声的唱着戏,一艘快乐的“旱船”就出发啦!

  新年喜庆的“划旱船”活动开始了,整条街上挤满了围观的乡亲,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不热闹!突然,乡亲们都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张望——“旱船”划过来啦!

  一个身穿红袍、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旱船”中,迈着欢快的碎步往前走,跟在她身后的艄公,一边使劲地舞着蒲扇往旱船帘子上扇风,一面划动着桨,旱船摇摇摆摆,犹如在大海上航行,惟妙惟肖!

  这时,只见那艄公扯开嗓子高声唱戏:“今年风调雨顺,哟……哟……”看热闹的`乡亲们和着艄公身后的乐团一起应声:“哟……哟……”同时锣鼓恰到好处地敲了起来:“咚咚锵!咚咚锵!”所有的声音交融在一起,非但不会让人感到杂乱,反而是那么和谐。那么铿锵有力!别有一番韵味。

  忽然,艄公将蒲扇别在腰间,一手扶船,一手加大力度划桨,原来这是遇上“惊涛骇浪”了!“财神爷来咯,哟!哟!”艄公又一次嘹亮地唱了起来,乡亲们高亢的声音一唱一和:“哟……哟……”这不仅是家乡传统的习俗,更是人们在祈福,盼望着今年大丰收,风调雨顺。

  “财神爷来哟……”随着旱船摇摇晃晃的远去,声音也渐渐散去,夕阳西下,小镇慢慢恢复宁静,但方才那高亢、激昂的歌声始终萦绕在乡亲们心中,陪伴他们开始新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初二作文11-16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四篇01-11

【精选】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3篇01-09

精选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三篇01-10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八篇01-14

【精选】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4篇01-26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精选18篇)04-13

精选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3篇01-24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8篇07-04

精选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4篇01-2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合集9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合集9篇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1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小伙伴们,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过好元宵节,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

  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家家点亮盏盏精致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东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孩子们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的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习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参拜神佛。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面,让大家来猜谜底,大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竞猜着,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终于猜出谜底,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走在喧闹的街上,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2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初一的街上光景热闹极了,街上人流如潮,到处一片喜庆的红色,声音就像放鞭炮似的连绵不绝。

  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一一定少不了划彩船,更少不了围观的群众,一个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在踩船里把脚伸出来,两只手抓住彩船两边,旁边有两个手拿红绸带同样穿着花花绿绿的.,三个人随着旁边唱的那个老爷爷的节奏,迈前迈后地扭动着,丝带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飞舞,旁边还有一套乐队,敲敲打打,欢庆新年来到,并祝愿明年有一个好收成。

  每当街上一开始吆喝,我都会跑到楼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扬扬,满街的人都盯着他们,很快锣开始敲了,“铛一一铛一一”有节奏地发出声响,突然,一转话风,鼓也加了进来,老爷爷拿起木棍,摸摸胡子,开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过的巷子无不欢声鼓掌的,“啪啪啪”的掌声在人满为患的巷子里响起,过了好一阵子才停息。停顿片刻后,那老爷爷用头大身细木棍轻轻地敲着,有一水盆那么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弦乐组做好了准备,乐器一起奏了起来,老爷爷唱歌像小鸡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时候,三个人同时从一间房门走出来,划起了彩船,调子又回到了开始的调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吗胡呀吗胡也!"也许这就是告诫人们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节目到了尾声,唱歌的老爷爷声音越来越小,划彩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红色的彩带丝绸却还舞得起劲,上下翻舞着。是啊!传承的中国长河就如丝带一般,永远也不会断掉,那些铭记的与永远的,永远会传承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3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机。这生机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向往。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现在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观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4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福建周宁,在那个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忆,我最喜欢的就是正月十五。

  这里的正月十五不一般,这儿过得分外热闹。你听说过“搬铁枝”吗?这可是我的家乡独特的风俗呢!

  先来介绍一下吧。搬铁枝又称台阁,是福建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至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搬铁枝是将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每架铁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纳5至7人表演。演员多为少儿,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简单情节和动作。铁枝车可推行,乐队随后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来了,制做铁架、挑选服装、找演员、排练队形,整个社居都为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就盼着这天赶紧到来,好让整个周宁都活跃起来。

  到了正月十五,全县人民早早就吃过晚饭,准备观看游行表演,整个街上的霓虹灯都亮了,也点燃了全县人民的心。

  游行表演开始了,警车在前方开道,铁枝的两边有两条五米长的绳子,不让观众往前挤。台上的演员舞动着身躯,精致的妆容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铁枝花样很多,有“八仙过海”、“鲤鱼仙子”、“郑和下西洋”……这次搬铁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鲤鱼仙子莫属啦!花苞缓缓上升,花瓣徐徐绽开,可以说这个荷花座是此次搬铁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气十足”的童子可不单单是靠升降机,荷花座下也是玄机巧藏,设有烟雾和彩灯,这才使得荷花上升时光彩耀人、云烟氤氲。

  搬铁枝让人民感受到了热情,也使正月十五过得更加热闹。我也很想参加这样热闹的活动,但年年开学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发来的图片羡慕别人了。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5

  在刚刚过完的新年中,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如:穿红衣服,贴春联,包饺子……不过我最喜欢放鞭炮,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乡的大街上买了许多鞭炮,如:转碟、大地红、飞车……但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会偶尔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了。下面我来讲讲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云彩挡住了,风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时机。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广场,准备开始放鞭炮。我们第一个放的是飞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后拿打火机把它的'引火线点燃,只见它不停地向地面喷火花,突然猛的一喷,“嗖”地一声飞得足有10米高,还喷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极了!放完飞天火箭后,我们又放了魔术弹。放它的方法和飞天火箭一样,只见它“砰”的一声向上喷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喷的是绿色的火花,一次是红色的火花,我数了数,居然一共喷了30下!

  爸爸一边看放鞭炮,一边讲道:“其实放鞭炮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只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来吃人!有一年一个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来了以后,那个老人放鞭炮把‘年’吓跑了,从此‘年’便不敢来了。”我算了算,这是我第7次听别人说这个传说了!

  听完以后我改放了大地红,因为它的引火线很短,所以差一点炸到我!后来我发现可以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小树枝的尾端,再点燃引火线。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放鞭炮是它的风俗,可以烘托节日氛围,但是随着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应该减少放鞭炮,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乡每天都拥有蓝天!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也会有着不同的习俗,那么,今天我就来讲讲禹城当地过年的习俗吧。

  年糕是禹城人过年必备的食品,当地人叫它“泡子糕”。先用准备好的'糯米粉和面掺水搅拌均匀,然后切割成小块、下锅油炸,原本小块的米粉团,瞬间变成一个个杏仁般的圆泡。再把这些炸好的米泡加上饴糖,搅拌、粘合、擀压成块状,大块的年糕就成型了。怎么样,是不是很诱人呢。而我则有幸吃过一次,那种味道甜甜的有些粘,像是粘米混合了红枣的味道,吃起来满满的幸福感,到了现在年糕也是我回禹城之后必吃的一道美食。这泡子糕的起源还有一段历史传说。相传清朝末年,禹城有一名从事糯米经营的商人。在一次运输过程中,糯米因受潮无法售卖。商人于是将受潮糯米碾成粉后进行油炸食用,没想到风味独特。因其油炸过后称”泡“状,商人便为其取名为”泡子糕“。如今在禹城,”泡子糕“不但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春节人们走亲访友和婚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过年是多么美好呀,家人们都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这一年的收获,真是静谧又美好。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7

  做事情做的疲劳的中年人,喜欢吃优雅的下午茶的中年人,工作一天回来的中年人,一提起安吉的白茶,谁不是立刻想到一杯碧绿、清澈的白茶水,还有那淡淡的白茶香。

  每年的3月25日至清明节左右,是最热闹的时候。这几天,远在外地的亲人都会赶回安吉采茶叶。凌晨五点,天还蒙蒙亮,正是人们睡觉的时候,但在这儿,家家户户都已经起床了。清幽的小路上时不时会闪过许多人影。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要去茶山上采茶的。

  我们这里的`茶山,特别多。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块“领地”。那些茶叶,全市淡绿色的。一些嫩绿的小芽在茶树的脚边生长,仿佛在寻求茶树的庇护。所有人都眼疾手快的采摘着,只剩下我们在旁边玩耍了。

  烘制茶叶可费时间和力气了,要准备上一个大的工具(茶扁),再把大家辛苦摘来的茶叶撒在上面,晾干后才能送上机器烘炒。炒好的茶叶要先挑渣,就是挑出那些有残缺的茶叶。刚刚炒好,大人们就如火如荼的干起来了。硕大的茶扁里的茶叶被分成了好几堆,大家的两只手是一刻也不得闲,总是一大把一大把地抓,两只眼睛更是不会停下,抓来多少检查多少。茶叶就像落花流水般往下掉。这边好的那边坏的居然不会走错门。

  我把包装袋打开,弟弟塞入防潮剂,小姨和叔叔往袋子里装挑好的茶叶,妈妈给茶叶称重,外婆用工具把包装的口子封上——大功告成了。然后包装好的茶叶就会有三个命运:一个是被我们卖掉,一个是拿出去送人,最后一个是自己喝了。咦,爷爷呢?原来是被我们遗忘在了一旁,正闷闷不乐地喝着茶呢!

  拿点白茶泡上,你就会看到一杯碧绿、清澈的茶水在你面前,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喝下去沁人心脾,白茶是提神醒脑、清凉解渴的饮品。

  白茶,和我们,和安吉联系在一起,白茶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叶家是淳安县威坪镇六都的一个大村庄。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舞龙就是这里最热闹的风俗了。

  舞龙的时候,人们可以向龙祈祷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龙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广播里响起了招人参加舞龙的`声音。我们在家闲着的人都去参加舞龙这个活动。因为舞龙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参加。听到这个消息,我可高兴坏了,便和几个小伙伴去当彩旗队的成员。我们练习了好几个小时,为的是在观众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态。3:00多钟的时候房顶上陆续升起炊烟,在4:30左右家家户户陆陆续续都吃好了晚饭。虽然舞龙还没有开始,但人们都还是迫不及待地来到广场上等候。

  当天一擦黑儿,舞龙就正式开始了。演员们都穿着各种各样的古装,敲大鼓的人有节奏地敲起来‘咚锵咚锵咚咚锵’,这个鼓声给场面增添了几分热闹感。舞龙的队伍要出发了,此时,已是人山人海欢呼声不断,但观众还是为队伍让出一条道路来。队伍走到哪儿,观众就跟到哪儿。整条大街上处处悬灯结彩,鞭炮声不断,一串串烟花陆续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绽开了笑脸,仿佛就是在办喜事,真是热闹非凡,灯红酒绿!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游行,我们把大龙头放在大会堂里,有无数的人来参观,并且于龙头合影,人们还轮流去摸龙头,并且向龙祈祷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龙结束了,人们都回家了,各家门口都堆放着爆竹纸。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一舞龙。

家乡的风俗初二的作文 篇9

  “咚咚锵,咚咚锵,财神爷来咯……”两只桨在“海浪”里翻腾,两条腿快速的前后翻飞……这,就是我美丽家乡的习俗——划旱船。

  划旱船,顾名思义,就是在陆地上划船,“旱船”是依照船的轮廓而制成的木架子,然后在木架的周围围上蓝色布帘,画上白白的波浪,仿佛小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通常是一位姑娘,从旱船底下的洞钻进去,手扶着船迈着碎步往前走。当然,每条“旱船”旁边都有一位右手摇蒲扇,左手扶桨的“艄公”,他一手比画着蒲扇,一手摇着桨,同时两人高声的唱着戏,一艘快乐的“旱船”就出发啦!

  新年喜庆的“划旱船”活动开始了,整条街上挤满了围观的乡亲,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不热闹!突然,乡亲们都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张望——“旱船”划过来啦!

  一个身穿红袍、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旱船”中,迈着欢快的碎步往前走,跟在她身后的艄公,一边使劲地舞着蒲扇往旱船帘子上扇风,一面划动着桨,旱船摇摇摆摆,犹如在大海上航行,惟妙惟肖!

  这时,只见那艄公扯开嗓子高声唱戏:“今年风调雨顺,哟……哟……”看热闹的`乡亲们和着艄公身后的乐团一起应声:“哟……哟……”同时锣鼓恰到好处地敲了起来:“咚咚锵!咚咚锵!”所有的声音交融在一起,非但不会让人感到杂乱,反而是那么和谐。那么铿锵有力!别有一番韵味。

  忽然,艄公将蒲扇别在腰间,一手扶船,一手加大力度划桨,原来这是遇上“惊涛骇浪”了!“财神爷来咯,哟!哟!”艄公又一次嘹亮地唱了起来,乡亲们高亢的声音一唱一和:“哟……哟……”这不仅是家乡传统的习俗,更是人们在祈福,盼望着今年大丰收,风调雨顺。

  “财神爷来哟……”随着旱船摇摇晃晃的远去,声音也渐渐散去,夕阳西下,小镇慢慢恢复宁静,但方才那高亢、激昂的歌声始终萦绕在乡亲们心中,陪伴他们开始新的一年……